土生土長的金堂人,無辣不歡

2020-05-13     大羅言酒

原標題:土生土長的金堂人,無辣不歡

成都平原東北部的金堂,古稱金水、金淵,這是一座與水有著不解之緣的城市。縣城趙鎮三面環水,北河、中河、毗河穿城而過,匯聚成千里沱江。金堂境內,因沱江而繁榮起來的港口甚是不少。比如五鳳溪,曾經流傳著這樣一句俗語:五鳳溪一張帆,要裝成都半城鹽;五鳳溪一搖槳,要裝成都半城糖。其興盛繁榮,可見一斑。

在金堂, 吃是金堂人生活里很重要的一個部分,土生土長的金堂人,必是無辛辣不歡。

賴湯圓

因賴源鑫於1937年開辦而得名。最初是在總府街一帶擺攤設點,以賣「雞油湯圓」為業,所做湯圓皮薄滋潤,心子香甜可口,日久而出名,後開店營業,遂以「賴湯圓」稱之,流傳至今,成為成都最具有代表性的名小吃。

「沖」(chong, 四聲),又稱芥末春卷,其取味道刺激之意,主要配料是由芥菜的種子製成,稱為黃芥末,其辛辣程度比日本的wasabi有過之而無不及。配合著鹽、味精、熟油海椒,均勻地塗抹在由麵粉為主原料調製並烤好的薄麵皮上,再包裹著白蘿蔔絲兒、胡蘿蔔絲兒、萵苣絲兒、海帶、炒熟的花生米等等,將」沖」皮由下向上折於四分之一處,上端露出各種絲兒以備倒醋,就此一個」沖「就完成了。

吃的時候,手捏著皮兒的疊合折口處,在倒醋的瞬間,快准狠的將整個」沖」一股腦兒的塞入口中。黃芥末的辛、熟油海椒的辣、醋的酸、蔬菜絲兒的脆,瞬間在口齒間瀰漫開來。

蔥子糕

土橋三絕之一,製作歷史悠久,採用純土雞蛋、麵粉、豬板油等材料手工製作而成,外觀金黃,味道甜而不膩,營養豐富。這道看似普通平凡的特色小吃,實則是當地人吃了整整40年的老味道。

蘭烘糕

「蘭烘糕」是金堂著名傳統風味小吃,「蘭烘糕」色澤金黃,外酥內嫩,爽口化渣,蛋香濃郁,甜餡芳香可口,肉餡油潤鮮美,既營養又綠色健康。

麻辣燙

「麻辣燙」, 很多地方又稱之為」冒菜「,成都的傳統特色小吃,以麻、辣、燙聞名。由牛油(更濃香四溢)、清油(更綠色健康)為主料,再加以花椒、紅辣椒、香料、冰糖、醪糟、老鷹茶(可去燥膩)等輔料,炒並熬制出的一大鍋湯底,用竹簍裝上土豆、藕片、萵筍、木耳、寬粉、豆芽之類的素菜(現在也增添了火腿腸之類的葷菜),放進滾滾的鍋里。

幾分鐘後,一份飄香四溢的麻辣燙便出鍋了,老闆在端上桌前會淋一勺自製的芝麻香油。也可或麻(多放花椒麵)、或辣(多放辣椒麵)、或酸(多加醋)、或重口味(多舀幾勺蒜水),就看你自由發揮了,再配上一杯現做的綠豆沙,簡直爽爆了!

天鵝蛋

天鵝蛋是金堂縣五鳳古鎮的一道名小吃,糯米粉搓成的蛋形糰子入油輕炸後裹上白芝麻,色澤嫩黃、口味香脆、甜而不膩。其形,酷似蛋形,故美其名曰「天鵝蛋」;其色,紅亮光澤;其質,外脆內軟,外實內空;其味,香甜沁心,軟綿爽口。

金堂以前叫趙家渡,有著大小不一的10多條河流,除了4A級景區五鳳溪以外,這裡還有一個享譽四方的風景地——梨花溝。

梨花溝,除了迷人的風景,最讓人印象深刻的是當地的種酒文化。酒,本來是糧食釀出來的,不同於莊稼種在地里,但梨花溝有一種酒,偏偏會種在地里,經年累月,仰日月之精,吸大地之魂。

300多年前,湖廣填四川,王氏先祖從湖北一路輾轉來到了金堂。臨行前,王氏先祖從父母那兒拿到的並不是銀兩盤纏,而是三壺酒。父母特別叮嚀,這三壺酒,不是拿來路上喝的,一旦入川安家後,先把第一壺酒放在神龕上,預示傳承家風,不忘根本,酒在家在;第二壺酒種在房後,栽上竹子,預示後繼有人,節節高升,酒在人在;第三壺酒種在家門外,預示交朋結友,前途無量,酒在運在。

幾百年里,王氏的後人謹記祖先的教誨,每次釀出的「大地魂」純糧美酒,必先供奉三壺。這三壺酒,不能喝,意在叮嚀子女不能今朝有酒今朝醉;不能賣,意在告誡子女不可做敗家子;不能丟,意在教育子女做一個有責任的人。

每年秋天,金堂的梨花溝都會舉行千人共享的「種酒文化節」,方圓附近和天遠地遠的各路賓客匯聚於此,親手「種」下一壺壺美酒,待來年啟封享用。這時的酒,已經不是簡單的瓊漿玉釀,而是積澱著歷史,蘊含著親情,融入了文化,洞徹人心靈的一種象徵。

*本文圖片部分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Lj75C3IBd4Bm1__Y0N-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