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埔忠魂!王劍岳少將中數槍,疾呼殺敵不絕,呂旃蒙、吳展共存亡

2023-12-14     彤陌紅塵

原標題:黃埔忠魂!王劍岳少將中數槍,疾呼殺敵不絕,呂旃蒙、吳展共存亡

作者:史倌

一、拱衛潼關,王劍岳血灑靈寶畢家砦

為了策應日軍第12軍在平漢線的作戰,日「華北方面軍」令第1軍派第69師團師團長三浦忠次郎率其第59旅團5個步兵大隊及獨立混成第3旅團3個大隊於1944年5月9夜由山西垣曲南渡黃河,攻略豫西澠池,以阻止第11戰區東援。

擔任這一帶河防的新8軍暫29師及河北民軍一部經不起日軍攻擊,稍戰即退。日軍於5月11日攻戰了英豪、澠池,守軍新8軍軍部亦稍一接觸即行南撤。澠池為隴海路要塞,中國軍隊在此設立兵站,囤積了許多軍需物資。日軍在此獲得了大批糧食、彈藥,並切斷了隴海路的交通,威脅潼關,洛陽守軍也被孤立起來了。

第八戰區司令長官胡宗南命令所轄第34集團軍第57軍第8師由陝出潼關,扼守豫西靈寶一線。

第34集團軍總司令為李延年(黃埔1期生),第57軍軍長為劉安褀(黃埔3期生),第8師師長為吳俊,副師長為王劍岳。

王劍岳,原名師,從軍任職後軍政部因其名同部隊建制單位相同易於混淆,囑其更名為劍岳。他是湖南澧縣人,1906年生。1925年冬,受廣東國民革命浪潮的影響,輾轉湘粵,考入黃埔軍校第5期。在校期間,專心向學,對戰術兵法造詣尤深。1927年秋,王劍岳以優異成績畢業,分到第一軍第22師胡宗南部見習。

在第22師,王劍岳充任該師工兵隊見習。歷3個月,升任該隊少尉區隊長。又過7個月,晉升中尉,隨部參加對直魯聯軍的作戰。1928年秋,第22師縮編為第1師第2旅(旅長鬍宗南),王劍岳以各項成績優異於次年春升為該旅第4團9連上尉連長,先後隨部參加對桂系、馮玉祥部、唐生智部的新軍閥混戰。

1930年,王劍岳隨部參加中原大戰,在歸德之戰中負傷。傷愈後,調任機槍3連連長。1932年「一二八」事件後,第1師胡宗南部被調至龍潭、常州一帶為第二線部隊,王劍岳參加/澄錫、常溧國防公路的施工建設。

淞滬停戰以後,王劍岳隨部入皖,參加了對中共鄂豫皖蘇區的「圍剿」,升任營副。1935年隨部入川,再度參加圍剿紅軍。此年,他升任少校營長。

抗戰爆發後,第1師於8月30日由徐州開赴上海,參加淞滬保衛戰。王劍岳在戰場上率部力戰,再次負傷。就醫傷愈後,他因功升任該師補充旅第1團中校團副。次年秋,繼升第1軍野戰補充團上校團長,率所部在陝、甘一帶整訓。

此後,王劍岳先後任第191師補充第1團團長、第48師第2團團長、中央軍校第7分校(在西安王曲)第17期大隊長和副總隊長、第28師82團團長等職,在陝西一帶從事軍事教育和整訓部隊。在職期間,他任勞任怨,平素帶兵練兵,賞罰嚴明,士卒畏威懷德。1944年5月,王劍岳升任第57軍第8師少將副師長。接到胡宗南司令長官的命令後,第8師馬上出征,於1944年5月11日出撞關,奔赴靈寶,在靈寶一線構築了防守工事。後向前推進至陝縣和澠池之間的張茅。在此,第8師與日軍遭遇,雙方展開激戰,互有勝負。

陝縣也是隴海線上的一個據點,位於黃河南岸,處於隴海路上靈寶和澠池之間,其時已被南渡黃河的日軍占領,對靈寶、潼關威脅很大,第八戰區認為必須把它拿下。

王劍岳所在的第8師接到命令後,回師西進,進攻陝縣。經過一天的戰鬥,於6月2日,攻克了陝縣外圍五原窯。因友鄰部隊進擊受阻,第8師過於突出,遭敵圍攻,遂於6月3日放棄原陣地,向後撤退。

王劍岳自告奮勇,指揮部隊殿後。他運用的戰術靈活機動,防攻兼用,使全師得以安全回到靈寶。

6月9日,王劍岳率殿後部隊設防於靈寶畢家砦,與第97師胡長青部防守的陣地互為犄角。剛到陣地,即與日軍反覆衝殺,陣地屢失屢得。至10日凌晨2時,王劍岳奉命將陣地交給第40軍的第106師317團,自率殘部百餘人退居二線待命。未久,第317團2營陣地被日軍突破,戰況已趨惡劣。

王劍岳見此,不忍我軍陣地被敵占領和兄弟部隊陷入危險,隨即轉身拔槍高呼:「大丈夫報國殺敵時機到了!」向前沖向我軍失陷的陣地。他手下100多號官兵聞之莫不為之感動,也緊隨著他向前猛衝。

此時,王劍岳左肩中了一槍,血流不止,仍持槍指揮戰鬥。日軍被王劍岳所率的部隊的勇猛氣勢嚇蒙了,紛紛後退。我軍原陣地又被奪回,但王劍岳所部幾乎傷亡。日軍鎮定過來後,發現中國軍隊已七零八落,所剩不多,又組織重兵反撲過來,王劍岳雖欲堅守,敵眾我寡,力不從心。未久他又身中兩彈,臨終前仍疾呼「殺敵」不絕。

後人詩頌王劍岳:離校常和同學言,男兒報國為天職。倭侵國土勢猖狂,汝衛家邦心怎抑!淞滬硝煙爾奮先,豫西戰場公傾力。畢家砦里贊忠魂,念爾功勳今漫憶。

二、人在城在,呂旃蒙、吳展誓死與桂林城共亡存

當日軍打通平漢路後,其在武漢地區的第11軍便開始實施湘、桂作戰。

1944年5月27日,日軍第一線5個師團開始分3路由北向第九戰區崇陽迄公安、南縣一帶發起全線總攻。6月18日晚,長沙被日軍占領。8月8日,衡陽中國守軍繳械投降日軍,衡陽宣布失陷。

日軍又向南進攻。9月5日攻占祁陽,7日攻占零陵,13日占道縣,14日不戰而占領築有堅固國防工事的全縣。至此,日軍對湘作戰暫告一段落。

打通大陸交通線並破壞中國空軍基地,是日軍的既定方針。日軍對湘作戰傷亡太重,經過一個多月的準備和補充,並進行一系列鞏固外圍據點的作戰,才使衡陽變成了繼續進攻桂柳的基地。同時,為了加強對湘、桂作戰的指導,日軍又建立了第6方面軍,轄第11軍和華南第23軍及武漢地區第34軍,由岡村寧次任司令官。

10月中旬,日軍在桂北地區向大榕江、高上田等地發動了全面進攻。

10月26日,日軍第6方面軍下達作戰命令,令第11軍和第23軍按照10月7日的作戰計劃,向桂林、柳州發動進攻。

日軍第11軍為在開戰之始即占領桂林、柳州間要點,以分割桂林、柳州的中國軍隊。10月26日即令其第3師團攻占樂平、荔浦,令第37師團攻占恭城、陽朔。

10月28日,處於湘桂路正面的日軍第58師團發現當面中國守軍有動搖、退卻的徵候,第11軍遂決定迅速攻占桂林,當即下令各部隊迅速向桂林突進。日軍各部部署如下:

第一,以第58師團為主攻部隊,在重炮兵第14聯隊、第15聯隊、獨立野炮兵第2聯隊、獨立重炮兵第6大隊、戰車第3聯隊配合下從靈川急進,向桂林的北門和西門進攻。

第二,第40師團配屬獨立山炮第2聯隊,從興安附近前進,向桂林東門進攻;第13師團從灌陽前進,向桂林南門進攻。

第三,第34師團的第218聯隊從寨墟前進,向桂林西南郊進攻。

桂林時為我廣西省會,湘桂鐵路、公路經此直達柳州,為該省東北的交通樞紐,戰略位置十分重要。

第四戰區決定以第16集團軍所轄的第31、第46軍兩軍為桂林守備部隊。雖然第16集團軍成立了城防司令部,由第16集團軍副總司令中將韋雲淞為司令官,參謀長為中將陳濟桓。但上級的命令被基層打了折扣,第16集團對守城部隊進行短斤缺兩的消減,最後實際上留在城內的部隊僅有第31軍的第131師和第46軍的由新兵組成的第170師,加上山炮、榴彈炮、野炮各1個連及炮兵第47團的第4營總共不足3萬人,日軍可是9萬多人的。原計劃應該囤積3個月的糧食彈藥,最後落實下來的僅夠一個月用。面對如此重要的戰略要地和面臨如此強大的日軍,第16集團這樣做,是輕敵?私心雜念作怪?還是出於某種戰略策略考慮?不得而知。

守城的兩股部隊是這樣分工的:第31軍的第131師防守城北半部及城北,城東郊區;第46軍的第170師防守城南半部及城南、城西郊區。

呂旃蒙時任第31軍少將參謀長,吳展時任第31軍第131師392團上校團長。

呂旃蒙,字伯明,湖南零陵人,1903年生。自幼聰慧好學,縣屬崇文國民小學和永平中學畢業。在中學讀書時,受到當時民主革命思潮的影響,立志投身國民革命,於是投筆從戎,到廣州報考黃埔軍校。

1926年4月,呂旃蒙考入黃埔軍校第5期入伍生總隊。11月,正式升入第5期學生隊經理科。畢業後,在國民革命軍中歷任排長、連長、營長、團長等職。他帶兵有方,深沉多謀,很受長官賞識。1935年被選派到陸軍大學第13期將官班深造,與黃埔學長陳明仁為同期同學。

1939年,呂旃蒙調到陳明仁的預備第2師任參謀長。1941年調任第四戰區司令部少將高級參謀。1942年,升為第31軍少將參謀長。這期間,他隨軍轉戰各地,參與戎機,運籌帷幄,多有建樹。

吳展,別字鏡清,廣西恭城人,1909年生。中央軍校南寧分校第2期(比照黃埔軍校第5期)炮兵科畢業。後入南京中央軍校高等教育班學習。歷任國民革命第13軍(桂系)排長、連長、參謀,第31軍特務營營長,第131師392團上校團長。

呂旃蒙臨危受命。他明知敵我力量相比,敵眾我寡,兵力懸殊。況且我軍跨河配置兵力,陣地分布遼闊,處處需要兵員防守,僧多飯少,處處兵力火力顯得非常薄弱,任務又是堅守待援,因此在軍事上處於十分被動的地位,難以對付強敵,無力長期固守。但他仍擔負起參謀之官的職責,協助第31軍軍長賀維珍,部署部隊的防禦工事,指導各條防線上的部隊構築工事,敷設障礙,搞好與友軍結合部的保障措施,完善各級指揮機構的通信網,並儲備足夠的糧食和彈藥,做好固守桂林,狠狠打擊日本侵略軍的各項準備工作。

吳展則在上級指定的城北防區構築工事,尋找可以用於埋伏的地形地物,組織尖兵駐防設伏,並在戰前對本團官兵進行愛國精神教育。

日軍第11軍於11月7日夜下達了9日拂曉開始攻擊桂林的命令。日軍為在總攻之前取得有利的態勢,於11月4日夜開始向守軍的外圍據點實施攻擊。桂江以東的屏風山、普陀山、七星岩、月牙山,城北的平頭山,城西的茅草頭、磨盤山及城南的鬥雞山、將軍山等均在數日內被日軍攻占。城東第40師團的第236聯隊於8日夜已在中正橋以北強渡灕江,突入市區進行巷戰。

11月9日凌晨,日軍從四面發起猛攻。

日軍第58師因有大量炮兵及航空兵的掩護,便以坦克為先導,長驅直入,連續攻占了虞山、鳳凰山、扁崖山各據點。守軍頑強抵抗,全部壯烈犧牲。

激戰至9日夜,桂林四周日軍均已突入城區,守軍逐次被壓迫於核心陣地。

此時,防守南部的第170師發生動搖,乘夜暗向城西南方向撤退。撤至城郊時,先頭部隊與遲到的日軍第37師團一部遭遇,被俘1000餘人,後續的突圍部隊不甘被敵殲滅的危險只好快速返回城內。

日軍突入城內很快就滲透到我核心陣地的桂東路、正陽路、皇城及紫金山,切斷城內交通通訊聯絡,破壞我指揮首腦機關,於是城內遂陷入混亂狀態。韋雲濃及賀維珍親自指揮其當時能夠掌握的部隊,向西面猴子坳方面突圍。呂旃蒙也率一部分人馬與敵衝殺,展開肉搏,向西突圍,在兩路日猴山隘一帶又與敵發生激戰。戰至次日拂曉,呂旃蒙不幸在德智中學附近中彈犧牲。

吳展率所部第392團在城破後且戰且退,退至核心陣地時其部下已傷亡殆盡,自己也中彈犧牲,該團2400餘人在戰鬥中犧牲。

1944年11月10日下午,桂林城被日軍占領。

此役,桂林守軍犧牲的高級將領還有城防司令部參謀長陳濟恆,第170師副師長鬍原基。第131師師長闞維雍率所部巷戰至最後,抱著與陣地共存亡的決心自戕。

後來,國民政府軍委會追贈呂旃蒙為陸軍中將。吳展於1945年6月被追贈為陸軍少將。

抗戰勝利後,呂旃蒙的忠骸埋葬在桂林壩王坪上,和陳濟恆、闞維雍及七星岩800烈士墓並列在一起,以供後人瞻仰。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後,人民政府撥款重新修復。

1984年5月,安徽省人民政府正式發文,追認呂旃蒙為革命烈士,並向現定居蚌埠的烈士遺屬頒發了革命烈士證書。

作者簡介:史倌,高校歷史老師,歷史研究員。長期耕耘於黨史、軍史、戰爭史。歡迎廣大歷史愛好者交流批評。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7b4b7071a97823b831ad9b7695626d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