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西州時期吐魯番的桃樹栽培

2020-07-28     archaeometry

原標題:唐西州時期吐魯番的桃樹栽培

( Amygdalus persica ) 是中國重要果品之一,在國內廣泛種植,一般認為是經絲綢之路傳入新疆地區。從出土文獻上看,《吐魯番出土文書》中多次出現「桃」字,但由於學界對其釋讀看法不一,對吐魯番地區在晉唐時期的桃樹栽培問題也仍有爭議。2015 年吐魯番木爾吐克薩依戍堡的發掘為解決這一問題提供了新的材料。中國科學院大學考古學與人類學系與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和新疆吐魯番學研究院一道合作,成果發表在《中國科學院大學學報》上,第一作者系考古系博士生趙美瑩,通訊作者為蔣洪恩教授。

吐魯番出土文書中曾多次出現寫「桃」單字或相關詞如「蒲桃」、「浮桃」、「蒲陶」或「蒱桃」,對研究古代吐魯番的桃樹栽培具有重要意義。文章對出土文書中的桃相關內容予以整理,認為文書記載中傳遞出此時吐魯番已有桃樹栽培的信息。

1 木爾吐克薩依戍堡位置示意圖

木爾吐克薩依戍堡位於新疆吐魯番市木頭溝西北約4km 的戈壁台地上,是目前吐魯番保存最為完整的一處軍事遺址,其功能分區和形制布局清晰可辨。發掘者認為該遺址在7 世紀早期的麴氏高昌國時期(502-640 AD )就已經建成並使用。該戍堡出土植物遺存包括此前未見於該地區的桃核,以及棗核和杏核。

2 木爾吐克薩依戍堡出土植物遺存

對木爾吐克薩依戍堡出土桃核進行測年,校正後年代為643-764 AD ,屬於西州時期。此次出土桃核68 枚,是與吐魯番桃樹栽培問題相關且年代明確的直接實證。此外,桃與杏和棗同時出土,與《舊唐書》中「高昌多五果」的說法較為吻合,也佐證了桃樹栽培的事實。

從文書中提及的人名和葬俗來看,吐魯番地區深受內地桃文化的影響。此次木爾吐克薩依戍堡出土的桃核,是吐魯番地區目前最早的栽培桃實物證據,我們認為至遲在唐西州時期,吐魯番已經存在桃樹栽培現象。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Bd2OnXMBd8y1i3sJTjw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