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速報】植矽體揭示廣西婭懷洞遺址古人類植物利用

2020-09-16     archaeometry

原標題:【科研速報】植矽體揭示廣西婭懷洞遺址古人類植物利用

NEW RESEARCH

2020年7月29日,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中國科學 地球科學》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吳妍副研究員與廣西文物保護與考古研究所謝光茂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趙志軍研究員等合作完成的關於 距今3萬年左右的中國南方地區廣西婭懷洞遺址古人類植物利用的研究成果。

最近3萬年是晚更新世全球氣候變化的關鍵時期,對人類產生了廣泛而深刻的影響。廣西是著名的古人類化石產地之一,是現代人類出現和演化的關鍵區域。然而,這一地區的植物利用類型與方式研究相對較少。

圖1. 廣西隆安縣婭懷洞遺址(研究團隊供圖)

近年來廣西舊石器考古又有了重要發現,尤其是廣西文物保護與考古研究所發掘了婭懷洞遺址。婭懷洞遺址位於廣西隆安縣,包含了舊、新石器時代不同時期的文化遺存。該遺址發現了我國極為少見的完整人類頭骨化石,以及大量的打制石器和哺乳動物化石。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吳妍研究團隊,在獲取婭懷洞遺址的系列樣品後開展該遺址古植物遺存的研究。

研究團隊利用放射性碳同位素測年,結合遺址的遺蹟與遺物,建立研究點的年代框架。通過植矽體分析,輔以孢粉信息,獲取古人類植物資源信息。研究發現,不同時間跨度,古人類利用植物種類不同。在深海氧同位素3階段至Heinrich 1,發現了榆屬植物;竹子和棕櫚出現在整個時間序列中。更為重要的是,研究人員還發現了距今16000年的稻屬植矽體,為古代人類利用野生稻提供了重要證據。

圖2. 婭懷洞遺址出土人類化石和文化遺存(研究團隊供圖)

此外,婭懷洞遺址獨特的石器組合類似於華北地區而非華南的,暗示這樣一種可能性,即因氣候變冷,北方的古人類南遷,帶來他們慣用的工具和技術。溫暖的廣西地區不僅為古代人類的擴散和遷徙提供了重要途徑,而且還是規避突變氣候事件的理想避難所。

該項研究獲得中國科學院戰略重點研究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中國科學院青年創新促進會項目的資助。

作者:吳妍

本文來自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如有需要請聯繫[email protected]

彩蛋環節

馬上打開「物種博物館」小程序

開始你的生命探索之旅吧!

歡迎分享到朋友圈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9ecR4nQBURTf-Dn5f_p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