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地幽宮
編輯/ 高 智
「旭旭寶寶名下公司均已註銷」「鬥魚多位大主播已停播超過10天」「一批頭部遊戲主播被曝參與賭博洗錢」……
近段時間,與「鬥魚CEO陳少傑因涉嫌開設賭場被依法執行逮捕」事件相關的詞條頻繁登上各大主流平台熱榜,而隨著各種坊間猜測的持續發酵,讓這出現實主義魔幻大戲越發顯得離奇起來。
背後折射的是,遊戲直播行業不賺錢。
其實鬥魚「暴雷」早在2022年就有了徵兆。
彼時,鬥魚平台「戶外一哥」(即「彡彡九戶外」組合的付某某、潘某等人)因開設網絡賭場被都江堰法院依法審理。
經查明,2017年3月至2020年9月期間,付某某、潘某利用鬥魚平台「粉絲福利社」的抽獎模塊,事前設置抽獎的獎金金額及份數,組織「水友」進行抽獎。抽獎結束後,周某負責核實中獎人員信息及中獎金額,索取中獎人員支付寶帳號、微信帳號、銀行卡帳號等信息後,向中獎人員發放中獎現金。至被抓獲時,共組織抽獎4200餘場次,442萬餘人次參與,最終「吸金」近1.2億元。
於是乎,外界關於鬥魚直播間涉賭的猜測由來已久。
隨著2023年11月22日,成都都江堰公安發博證實鬥魚創始人陳某傑涉嫌開設賭場罪並被依法執行逮捕,不禁給坊間傳聞的真實性再次加碼。
警方通報陳少傑被捕
有業內人士透露,一般而言,因為與直播平台有業績對賭,主播往往要通過打賞返現或者涉賭的方式刺激粉絲,來達成高額的流水業績目標,在這個過程中直播平台往往會「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甚至會教主播相關話術以此來規避主播和平台的風險。
蝴蝶效應或也自陳少傑被捕後逐漸顯現:「Doinb」、「我是大坤坤啊」、「大龍貓」、「國民大舅哥」「旭旭寶寶」等多位鬥魚大主播於近期停播,其中部分大主播已停播超過10天;11月27日晚,有多家媒體報道,鬥魚 App 在華為、小米等應用商店中無法下載,顯示內容為「由於開發者原因,暫不提供下載」或者「維護中」等等。
上海大邦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游雲庭律師認為,鬥魚涉案已經不是監管了,可能是親自下場從事了違法行為,而其之所以如此冒險行事,很可能和外部競爭的激烈以及行業增長放緩甚至負增長,內部績效考核的壓力均有關係。
事實上,自2019年抖音、快手、B站等平台崛起並瞄準遊戲直播,遊戲直播行業泡沫隨之破裂,對傳統遊戲直播行業造成了很大的衝擊,尤其是在鬥魚這樣的垂直分類直播平台上,賺錢早就不是像以前那麼簡單的事了。
從相關數據來看,近年來整個傳統遊戲直播行業都處於低谷期。
在2023年二季度,虎牙的直播收入17.157億元,同比下滑了16.4%。這主要由於季度付費用戶數量減少,這一數量從2022年同期的560萬減少至當期的460萬。財報將這一情況歸因於宏觀和行業環境疲軟,以及線下娛樂活動增加;
而同期,鬥魚在直播方面收入為12.583億元,同比下降28.8%。鬥魚表示,這一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直播業務持續進行運營調整,鬥魚在以更具成本效益的方式促進健康可持續的生態系統,同時宏觀環境也充滿著挑戰。
鬥魚官網首頁
這樣的負增長不僅反映了市場整體的疲軟,也暗示了行業可能需要面臨重大的轉型升級。
「鬥魚的難點,其實是整個遊戲直播的痛點。」一切正如遊戲產業分析師張書樂所說,中國的直播熱潮,起源於遊戲直播,但其沒能打破消費場景壁壘,沒有成為風口上的領跑者,遊戲直播只是一個垂類,儘管經過遊戲直播大混戰而剩下了鬥魚、虎牙。
但合併失敗後,事實上兩個平台也就失去了一次資源整合的機會,「鬥魚今時今日的境遇,某種意義上也是為了迫切得到營收新場景,而出現一些自我監管上的縱容。」
綜合平台依靠直播帶貨紅利而不斷壯大且正在進擊遊戲電競直播細分領域,而傳統遊戲直播平台營收場景局限在廣告和打賞,其劣勢更加明顯。
面對綜合平台帶來的巨大競爭壓力,傳統遊戲直播平台迫切需要的是真正找到自己的競爭壁壘,尋找到新的業務增長點,而非像鬥魚這樣強行試探法律的底線。
在這輪「風暴」過後,傳統遊戲直播行業的未來將何去何從?曾經 「躺著賺錢」的「鬥魚們」,其未來變局的關鍵或許就在於,如何在堅持合法合規的基礎上,在持續保持電競遊戲直播熱度的同時,不斷豐富從賽事、玩具、主題公園等周邊衍生鏈條的營收場景。
而這,才是真正能使其立於不敗之地的長久生存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