陷「失明風波」的愛爾眼科:靠白內障手術年入17億,被質疑像「莆田系」

2021-01-04     新10億商業參考

原標題:陷「失明風波」的愛爾眼科:靠白內障手術年入17億,被質疑像「莆田系」

整理 | 淺夏

來源 | 新10億商業參考

(ID:xsy-shangyecankao)

綜合自:上觀新聞、封面新聞、稜鏡

AI財經社、中國基金報、證券時報網

2021年一開始,創業板3000億大牛股愛爾眼科就曝出大事,一則有關「武漢某醫院急診科主任艾芬在愛爾眼科治眼,致右眼視網膜脫落」的消息在網上流傳開來,並迅速成為輿論關注焦點。

截至發稿,愛爾眼科股價為68.22元/股,跌幅8.91%。

40多歲的武漢市中心醫院急診科主任艾芬醫生曾在武漢疫情時及時發布預警信息而被網友所熟知。她的感人事跡曾登上了《湖北日報》、《 人民日報 》。

這一次,她的的身份換成了一位維權的患者。

2020年12月31日,艾芬醫生在她的微博發布了一段視頻,視頻中,她講到自己因為武漢愛爾醫院的不恰當診療,導致右眼幾近失明。

2020年5月,她因視力明顯下降,經熟人介紹前往武漢愛爾眼科醫院治療。經檢查,該院副院長王勇稱其右眼患上了白內障,建議她換多焦晶體。

愛爾眼科官網顯示,王勇是湖北省眼科學會白內障學組委員、愛爾集團白內障學組秘書。隨後,艾芬接受了人工晶體植入手術,摘除了右眼晶體,植入了愛爾眼科醫院提供的右眼人工晶體,手術大約花費2.9萬元。

不過,植入人工晶體後,艾芬並沒有感覺眼前一亮,「視野依然很暗淡」。10月23日,她突然發覺右眼「被布遮擋住了一樣」,右眼左下角視野缺失。愛爾眼科對其診斷為右眼視網膜脫落。

視網膜脫落後,艾芬的右眼幾乎什麼都看不到,目前只能在家中休養。艾芬說,自己需要3到6個月的時間恢復。

艾芬表示,自己在經過詢問眼科同事後得知,其實她的白內障本身很輕,根本沒必要換晶體,「有眼科同行和我說,視野暗淡是眼底的問題,用雷射治療眼底變性比植入晶體更有效,並且便宜很多。」

為了留存證據,艾芬曾找愛爾眼科討要過自己眼部的術前照片,但對方提供的是一張白內障很嚴重的照片,「這一看就不是我的眼睛。」隨後,艾芬繼續討要,而院方則表示,資料都沒有保存,「這不是自相矛盾嗎,你沒有保存我的,所以就給我隨便發一個?」

整個過程總結起來就是:艾芬醫生因視力下降明顯,在愛爾眼科接受晶體植入手術,5個月後不僅視力未好轉,還發生視網膜脫落。艾芬認為,這是愛爾眼科因「一心只想著裝晶體」,貽誤了眼疾的治療時機。

艾芬在愛爾眼科的門診記錄,紅圈處為「眼底未查」。圖片來源:艾芬

@愛爾眼科醫院 在2021年1月2日對此回應:對於艾芬女士在武漢愛爾眼科醫院的眼病診治事件,愛爾眼科醫院集團高度重視,迅即成立集團調查工作組,並於2021年1月1日連夜趕赴武漢進行調查。

1月4日,@愛爾眼科醫院 發布診療過程的核查報告,聲稱艾芬右眼視網膜脫離與本次白內障手術無直接關聯。

對此,艾芬第一時間向媒體記者回應,這是「避重就輕,混淆視聽,管理混亂,推卸責任」。

且她在接受封面新聞採訪時透露,「在1月2號通電話的時候,我把這個事告訴了對方,問他知不知道,他說不知道,我說你連這個都不知道,你調查個什麼?」

艾芬說,當時對方回復她,會立刻針對這個問題進行調查,然而,讓她沒想到的是,對方竟然在3分鐘之後又打來電話,說已經了解清楚,希望能夠和她面談。

「我當時一下就火了,他這是把我當傻子哄,我就是在醫院工作的,做個什麼調查只要3分鐘?糊弄鬼呢?」艾芬認為,愛爾醫院所謂的「調查」,其實就只是「走過場」,「是做給外界的老百姓看的,根本不是想好好解決問題。」

針對自己「視網膜脫落」一事,艾芬表示,自己站出來,並不是為了自己一個人,「他們後來找我面談,應該就是想和我和解,我如果是為了我自己,我收一筆錢,就息事寧人了。」

艾芬稱,經過此事,一些私立醫院還存在不規範的地方,「醫療是服務於群眾的,它不是一個商品,我希望能通過我自己的事情,給他們敲一個警鐘,讓他們能夠有所顧忌。」

艾芬表示,她不敢想像,有普通的老百姓上了當,「我作為一個醫務工作者,他們都能這樣騙,還有什麼人是他們不敢騙的?」

01

創始人系湖南首富,「莆田式」發家史曝光

公開資料顯示,愛爾眼科成立於2003年,是一家主要向患者提供各種眼科疾病的診斷、治療及醫學驗光配鏡等眼科醫療服務的眼科醫療機構,後於2009年10月登陸創業板,被稱為「中國民營醫院IPO第一股」。

其通過「分級連鎖」發展模式和併購基金模式發展迅速。官網資料顯示,愛爾眼科醫院集團覆蓋亞洲、歐洲和北美洲,在中國內地、歐洲、東南亞擁有3家上市公司,眼科醫院及中心數量達600餘家,包括中國內地500餘家、中國香港7家、美國1家、歐洲80餘家,東南亞12家,中國內地年門診量超1000萬人次,診療項目包括近視、白內障、青光眼、眼底病等。

2020年上半年,即便在疫情大背景下,愛爾眼科仍繼續實施完成併購重組計劃,成功收購30家醫院。

公司創立史與莆田有過一絲瓜葛。

早在2019年「315」消費者權益保護日的前一天,網際網路醫療平台「春雨醫生」整理了一份名字叫做《「莆田系」民營醫院名單大揭秘》,初衷是讓廣大患者「避坑」,愛爾眼科位列其中。

公司發布聲明稱,「將愛爾眼科醫院列入莆田系醫院名單是嚴重失實行為,愛爾眼科核心管理人並非莆田人!」

資料顯示,愛爾眼科不是莆田人創辦的,但其發展歷程卻與「莆田系醫院」如出一轍,都是與醫院合作,承包科室,之後越做越大,賺的盆滿缽滿。

愛爾眼科有兩名創始人:陳邦、李力,均為湖南人。《三湘都市報》曾報道二者的財富故事,他們先是一起做過文化傳播和房地產等行業,在海南趕上了1994年房地產泡沫破滅。

1996年,他們注意到,有人承包上海第六醫院的眼科賺了大錢:自費買一台白內障治療儀,放在六院眼科做白內障手術。

二人當下認為這一成功模式可以複製。回到湖南後,陳邦花3萬元人民幣,付了10%的首付款,從德國買回白內障超聲乳化治療儀,談妥了放在長沙市第三人民醫院開始「科室承包」的生涯。

同時,他們還看上了當時正流行的準分子雷射近視治療儀。用雷射切薄角膜、改變其屈光度治療近視。於是又同步以「院中院」模式開展準分子雷射手術。

在醫療界,一直有著一種「金牙、銀眼、銅骨」的說法,眼科醫療的豐厚利潤和可觀前景由此可見一斑。

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不論是從市值還是財務數據來看,愛爾眼科都是民營醫療上市公司中鶴立雞群的存在。

登陸創業板11年來,公司市值從最初的69億元不斷突破百億、千億大關,一路飆升,被市場稱為「醫療白馬股」、「眼科界茅台」。

剛過去的2020年,愛爾眼科股價在當年最後一個交易日創下74.89元的歷史新高,盤中最高觸及75.50元,全年漲幅高達147.04%,總市值達3086.60億元。業績方面,該公司三季報顯示,2020年前三季度歸母凈利潤為15.46億元,同比增長25.60%,超過2019年全年13.79億元的歸母凈利潤。

其中,白內障手術項目是愛爾眼科營收的前三大業務板塊。

2018年愛爾眼科白內障手術項目營收營收為15.45億元,占比為19.29%,2019年營收為17.6億元,占比為17.62%。從增速來看,2019年同比增長則達到了 13.97%。

不僅如此,白內障手術業務毛利率也較高,近幾年一直維持在40%左右。公開數據顯示,2019年,公司白內障項目毛利率達40.10%,而該數據在2018年為37.69%。2019年愛爾眼科白內障手術項目毛利率為40.10%,2018年則為37.69%。

2019年報中,愛爾眼科也提到了白內障業務轉型的貢獻。分析認為,白內障2019年雖受醫保基金支付政策調整影響,但公司積極推進高端術式替代。2019年毛利率增長到40%,白內障高端轉型取得了一定成效。

憑藉著愛爾眼科的巨大財富效應,作為實控人的陳邦已經在各大富豪榜單上跑了個遍。在2020年11月發布的2020年福布斯中國400富豪榜中,陳邦就以1047.6億元的身家排在榜單第28位,繼續蟬聯湖南首富寶座。

介面新聞曾報道,早在2018年1月份,高瓴資本便斥資10.26億元參與愛爾眼科定增,獲配3718.18萬股,成本為27.6元/股,之後用了不到3年的時間,累計收益很有可能已經超過了40億元。

02

曾因醫療事故多次被告,涉虛假宣傳

看似「一路高歌」的狂奔速度背後,並非沒有隱患。

頻繁的併購雖然使得愛爾眼科業績保持著連年平穩增長,卻也帶來了巨額的商譽減值。財報顯示,截至2019年底,愛爾眼科累計計提了商譽減值準備4.45億元。

不過,陳邦對此似乎並不以為然,其曾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如果財務上出現商譽減值,根本原因是對於併購項目的整合能力和駕馭水平出現了問題。如果能夠持續不停地增長的話,商譽減值是沒問題的。

值得一提的是,儘管大規模併購給愛爾眼科的業績和市值都帶來了不錯的增量,但消費者的質疑和投訴也在隨著愛爾眼科規模的持續增長而不斷增加。

實際上,早在「艾芬醫生事件」之前,網絡上就已經有不少患者對愛爾眼科提出投訴,愛爾眼科也還曾多次因醫療事故被患者告上法庭。

2014年6月,有報道顯示,武漢愛爾眼科醫院在10天內有2名病人相繼死亡,一位本打算做白內障手術,但入院後不久因突發腦溢血搶救無效死亡,另一位則是在做了眼睛玻切手術後於次日晚間因心肌梗塞猝死。

不過,院方隨後對此表示,兩名患者的死因均與眼病診療行為無關聯,而此事也並未引起更大反響。

而據裁判文書網顯示,2013年2月,一患者廖某曾因右眼不適到荊門愛爾眼科醫院就診,被診斷為患有白內障,需立即手術治療,且承諾只收取1300元治療費,保證治癒。但術後不久,廖某再次住院,且治療23天後病情沒有好轉,後轉至武漢大學人民醫院住院治療。期間,共支出醫療費2.33萬元,其中愛爾眼科支付醫療費1.88萬元。

廖某認為,愛爾眼科因延誤和醫治不當,給其造成了一定的經濟損失,遂將該醫院告上法庭。而法院最終判決,愛爾眼科因診療過程中存在醫療過錯行為而被判賠償患者13.28萬元經濟損失和5000元精神損害撫慰金。

無獨有偶,2018年1月,另一患者劉某前往葫蘆島愛爾眼科醫院有限公司就診,被診斷為孔源性視網膜脫落,隨後被實施左眼行玻切手術,注矽油晶體植入。但出院後不久,劉某視網膜再次脫離,而醫院未能及時發現,導致矽油不能取出,失去再次治療機會。

而經錦州遼希司法鑑定中心鑑定,劉某左眼外傷現盲目5級,評定為八級傷殘。最終,法院一審判決,葫蘆島愛爾眼科醫院賠償劉某經濟損失23.63萬元。

在不斷發生的醫療事故之外,愛爾眼科虛假宣傳、違法廣告等負面消息也是屢有發生。

實際上,早在2014年1月,愛爾眼科的一則「7秒治癒近視,國際尖端雷射技術。全程無痛,不打針,術後第二天即可正常工作和生活」的廣告,就曾被黑龍江省工商局列入39個典型嚴重虛假違法廣告之列。

而在2019年1月,河南許昌愛爾眼科又因通過微信公眾號發布「雷射近視手術是國家軍檢認可,國家體委、軍委、教委等五部聯合下文,通過準分子雷射矯正近視後,可以參加各類考試和當兵」等內容的廣告,以及通過官網發布含有童星形象代言宣傳圖片、「愛爾眼科集團角膜庫,手術成功率90%左右」等內容的醫療廣告,而被判處違反《廣告法》相關規定,罰款10萬元,並被列入了2019年第一批典型虛假違法廣告案件。

03

愛爾眼科會是行業炸彈嗎?

艾芬醫生作為抗擊疫情中凸顯出來的公眾人物,此次曝光讓愛爾眼科迅速引起各方關注。

2020年11月18日,艾芬與王勇的微信對話部分截圖

有記者採訪了多位眼科領域專家,一個共通的感受是,確實很難界定手術和視網膜脫離的因果關係。如果就事論事,「從患者OCT檢查結果來看,確實已達到了做白內障的標準。」但從更有經驗的醫生角度出發,以艾芬的視力下降明顯的病情來看,應首先全面排查眼底。

一位不願具名的知名三甲醫院眼科副主任醫師指出,「就此種情況,只是指責民營醫院是不對的,這樣的事發生在民營醫院或公立醫院都有可能。問題主要還是與醫生術前檢查是否仔細以及溝通是否到位有關。」

落到艾芬的案例上,他表示,日常工作中遇到熟人推薦的病人,尤其對方還是同行,反而更容易出問題。因為會想當然認為對方了解情況,或以為介紹者已經介紹過,從而跳過必要的術前溝通。

IPG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柏文喜認為,「如果這個事件不能很好地化解的話,對於愛爾眼科來講可能不只是股價波動的問題了,有可能會毀掉愛爾眼科這個品牌並揭開眼科醫院的更多的黑幕。」

艾芬仍對右眼復明抱有期望。她說:「希望我的眼睛以後還能正常地從事醫療工作,因為醫療過程的很多儀器設備操作文書都需要用眼。如果國家需要,我還要戴上護目鏡穿上防護服衝上一線。」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SMl0z3YBetPpsA5IqC5C.html




雙匯發展迷局

2021-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