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開出租送外賣,這個富三代搞出了家千億上市公司

2021-12-15     新10億商業參考

原標題:靠開出租送外賣,這個富三代搞出了家千億上市公司

滴滴從美國退市,而它7年前投資的Grab卻在美國上市了。

12月2號,有著「東南亞版滴滴」之稱的Grab以特殊目的公司收購的方式(SPAC)成功在納斯達克上市,成為目前為止全球最大的SPAC交易。

這不是一家簡單的出行公司,從網約車到外賣、支付等業務都做得風聲水起,覆蓋8個國家400多座城市,員工達到6000多人。也就是說,國內美團、支付寶、滴滴三個巨頭做的事情,Grab一個公司就幹完了。

它背後的投資陣容也可以用「豪華」來形容,除了國內出行巨頭滴滴的加持,還有軟銀、祥峰投資、GGV紀源資本、豐田汽車、中投等投資方加註。

創始人陳炳耀更是一位妥妥的富三代,父親期待他繼承自己的上市公司,但是他卻選擇自己創業。十年時間,他將Grab打造成了東南亞地區的超級獨角獸,上市當天,Grab最高時市值一度漲到500億美元。

01

富三代創業

1982年,陳炳耀出生在馬來西亞的一個華人家庭。

陳家是當地有名的名門望族。他的太爺爺最開始是一名計程車司機,後來爺爺以太爺爺的名義創辦了「陳唱公司」,目前由他父親陳興洲以及哥哥打理。

陳唱集團是馬拉西亞有名的上市公司之一,1940年陳家在馬來西亞主要為政府提供服務,作為軍隊和警察的糧食供應商,獲得了大量政商資源。

1957年,陳家趁著馬來西亞總統訪問大使館的機會,在大使館門口找到了和總統對話的機會,拿到了總統授予的汽車特許經營權。隨後公司開始涉足汽車業務,涉及零件製造、汽車組成等等,還成為雷諾和日產在新加坡和馬來西亞的總代理。不僅如此,公司還涉足了房地產、金融等領域。

作為一個地地道道的富三代,父親希望他可以繼承家業,陳炳耀也可以選擇繼承父輩打下的江山,過衣食無憂的生活,但這並不是他想要的生活,從哈佛大學畢業後,他選擇自己創業,這讓很多人不理解。

其實,在正式創業之前,陳炳耀也在自己家公司待了一段時間,主要負責公司的供應鏈與市場營銷,但是從6歲就想成為商人的他,腦海里一直都有創業的想法。

而真正開始創業來源於好友陳慧玲的一句吐槽:「你的曾祖父曾是計程車司機,你的祖父在馬來西亞創辦汽車企業,但你的朋友在乘坐計程車時仍然可能會遇到很多安全問題,你為什麼不為此做些事情?」

陳炳耀深受啟發,很快便做出了一個名叫MyTeksi的商業計劃書,並在2011年的哈佛商學院的商業計劃競賽中獲得了第二名,還收穫了2.5萬美元的獎金。畢業一年後,2021年6月,他和好友陳慧玲一起,揣著2.5萬美金,開啟了創業之路。

很快,一家網約車平台也是Grab的前身MyTeksi上線了。

然而,他的創業遭到了父親強烈反對,不僅拒絕了他的融資需求,甚至還威脅要剝奪他的家族財產繼承權。

儘管父親不理解,但心疼兒子的母親還是選擇支持他,陳炳耀的母親成為Grab的第一位天使投資人。

就這樣,Grab從吉隆坡一個修車鋪出發了。

02

沖向IPO

所謂「萬事開頭難」,Grab創立之初,也走了不少艱辛路。

最開始,Grab是一個只有5個人的小團隊。彼時,最難的問題就是招募司機。當時馬來西亞計程車行業利益鏈複雜,作為一個新生事物,願意使用Grab的司機並不多。為了說服司機下載Grab,團隊甚至挨個去敲修車司機的窗戶,但是大部分司機並不買帳。

據陳炳耀回憶,10個司機中能有兩個人願意嘗試就已經很難得了。

「那真是乞討一般的日子」,陳炳耀曾表示。

但是,出身名門的他,還是比大多數人幸運。陳家在馬來西亞深耕多年,從創立之初就和政府有很深的交情,家族強大的人脈給他的創業帶來了很大幫助。

起初,人們對Grab的推銷毫不在意,但是當陳炳耀提到自己曾祖父的名字時,很多人立馬轉變了態度。

連陳炳耀自己也不得不承認這一點,他曾表示:

「我的家族有很多便利的渠道和資源,這給Grab提供了很大的支持,家族的口碑一定程度上也是一種信用背書。」

經過一年多的發展,公司終於穩定了些,業務逐漸開始向菲律賓、新加坡、泰國以及越南等地延伸,還被稱為「東南亞地區第一大打車應用軟體」。

2014年,公司總部搬到了新加坡。

除了出行業務,Grab還推出了許多滿足市場需求的細分業務。

比如2017年進軍金融領域,推出了移動支付Grabpay,功能跟國內的支付寶類似。送飯和快遞業務也沒落下,2018年推出了餐品配送服務Grabfood和快遞業務Grabexpress。

出行領域也在繼續加碼。2018年3月,Grab收購了uber的所有東南亞業務。這個走向是不是有點似曾相識?沒錯,滴滴當年也收購uber的國內業務。此後,Grab在東南亞的出行地位更穩固了。

多方業務加碼,Grab成為了一個相當於集滴滴、美團、支付寶為一體的超級App。

Grab能夠發展這麼快速,自然離不開資本的加持。

2014年,Grab連續完成了3輪融資,總融資額超6億美元。這一年,著名投資大佬孫正義也參與進來。2014年10月,Grab獲得軟銀控股2.5億美元投資。

在這之後,軟銀幾乎參與了Grab的每一輪融資,並且融資額不斷增加。

2017年,軟銀和滴滴一起,給Grab投了20億美元。這筆投資事件,在當時還引起了不小轟動。

孫正義曾公開表示:「Grab正在用科技解決東南亞面臨的兩個巨大挑戰——交通和移動支付。我們認為在充滿活力和發展前景的東南亞地區,Grab是最令人振奮的企業。軟銀很高興可以鞏固同Grab的合作關係,期待未來繼續為Grab的征程提供支持。」

孫正義一發聲,也讓Grab在投資圈更加炙手可熱,不僅三菱、豐田等這樣的日本投資機構前來投資,老虎基金、高領資本等明星投資機構也紛紛參與其中。

成立9年,Grab的融資金額超過了100億美金。不過Grab也沒有辜負大家的期待,上市之後,曾經的投資機構也獲得了豐厚的回報。

如今,Grab是擁有幾百億美金市值超級獨角獸,而家族企業陳唱國際總市值只有40多億港元。這下,陳炳耀的父親應該不會喊他回家繼承家業了。

03

上市後的壓力

「Grab是從一個國家起步的打車App成長為跨八個國家的超級App,在吃、出行、支付等領域服務於超過400個城市的消費者。」上市當日,陳炳耀這樣說。

但與國內網際網路公司發展之初需要通過燒錢搶占市場一樣,Grab也面臨同樣的煩惱,成立至今,基本每年都是凈虧損。

根據公司的文件,Grab在2020年及之前至少連續三年凈虧損超過20億美元。2020年的凈虧損為27億美元,而凈收入為11.9億美元。截至2020年底,公司累計虧損達到100億美元;總資產為55億美元,而總負債為117億美元。

當然,這是成長型公司都必須經歷的一道坎,滴滴也是虧損了6年後才開始實現盈利。

不過話又說回來,Grab的壓力遠不止盈利這麼簡單,同行的競爭以及監管也是其不可小覷的挑戰。

以搶占大部分摩的市場的Gojke為例。雖然Gojke成立的時間較晚,但是也先後獲得了騰訊、美團、PayPal等資本的支持。

在穩住摩的市場之後,Gojke也開始向網約車以及其他領域進攻。Grab有Grabexpress,Gojke有與之對應的gosend。尤其是Gojek與另一家外賣巨頭Tokopedia合併變身Goto後,實力更強了。

公開數據顯示,Goto每個月月活用戶高達1億,擁有1000多萬商家和200多萬司機,妥妥的東南亞新巨頭。

在金融領域,有「東南亞小騰訊」之稱的Sea也給Grab帶來不小壓力。

Sea主要做seamoney業務,這個業務板塊由它的遊戲支付板塊發展過來。Sea去年還拿到了新加坡金管局頒發的數字銀行牌照,也就是說,它可能會開一家類似騰訊微眾銀行的數字銀行。

此外,Grab擴張的金融業務也引起東南亞各國的注意。今年2月份,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就曾經表示,雖然先買後付服務用戶逐漸增加,但是針對相關領域的監管卻依舊比較缺乏。如果消費者不小心超支,將會對整個群體造成潛在的財政傷害。基於此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已經計劃出台法律對服務平台進行審查。

有分析人士認為,Grab現在還處於上升期,所以很多問題還沒有大爆發,但是上市首日股價暴跌20%就是一個警示。

目前,東南亞被視為全球最有數字化發展優先機會的地區之一。根據Euromonitor統計,東南亞2020年在線點餐的滲透率僅為12%,而按需出行的滲透率更低,僅有約3%。

東南亞金融市場的滲透率也同樣低下,Euromonitor的數據顯示,該地區每10個成年人中就有6個沒有銀行帳戶或銀行帳戶不足,並且絕大多數商業交易繼續以現金形式進行。

這給Grab帶來了巨大的機會,但同時也面臨著巨大挑戰。這也意味著,上市後的Grab,未來的日子似乎也不會太舒坦。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508316427_100195797-sh.html




雙匯發展迷局

2021-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