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匯發展迷局

2021-08-19     新10億商業參考

原標題:雙匯發展迷局

文 | 雲兮

來源 | 新10億商業參考

(ID:xsy-shangyecankao)

雙匯發展(000859.SZ),多事之秋。最近,因為「罷免太子事件」和半年報業績不佳,一直處於風口浪尖之上。

8月17日深夜,一篇題為《萬洪建:我眼中的父親和萬隆》的文章再次將雙匯發展推向公眾視野。該文的署名作者正是不久前被免去萬洲國際執行董事等所有職位的萬隆長子萬洪建。

萬洪建在文中稱,今年2月26日,萬隆攜萬洲國際CFO郭麗軍一起簽發「關於調整美國六分體價格建議」,不理會國內雙匯管理人員的強烈反對,繼續大量進口美國六分體,2月底進口六分體的市場平均價格只有21500元,他們卻強行將美國產品進口結算價格從21000元/噸大幅提高到25800元/噸,進口量接近10萬噸。這批從美國史密斯出口到中國的(豬肉)六分體,給中國雙匯造成的損失多達8億人民幣以上。

他認為,這樣的關聯交易明顯違規,且事涉大股東利益輸送,「如今,這些昂貴的凍肉正躺在雙匯的倉庫里,成為雙匯的巨大潛虧,大把鈔票,又從太平洋上空飄到了美利堅合眾國」。

雙匯發展股價圖

受此事件影響,今天早盤,雙匯發展早盤暴跌超6%,截止收盤,股價報收26.29元/股,下跌5.53%,最新市值910.9億元。

「原來今天雙匯發展,因為這個原因大跌!」、「從此不買雙匯任何產品」東方財富股吧里,網友紛紛留言:「越狗急跳牆,越說明當初被廢是多麼正確的一件事。」

01

父子反目

萬洪建曾被認為是萬隆的接班人,在公司內部已經工作了三十年,在核心管理層已經作為「接班人」被培養了三年。

81歲的萬隆,是雙匯發展的締造者。目前他執掌的兩家上市公司,一家是雙匯發展,另一家是萬洲國際(0288.HK)。萬洲國際是雙匯發展的母公司,由原來的「雙匯國際」更名而來。萬隆自2013年末起擔任萬洲國際行政總裁,迄今已有將近8年的時間。

兩個月前,萬隆與其長子萬洪建因「交班」之事發生重大衝突,萬洪建揮拳砸門、以頭撞櫃泄憤,直至滿頭血跡被保安按倒在地,血染當場。

6月17日,萬洲國際發布公告,罷免萬洪建在萬洲國際的所有職務。被罷免之前,他在萬洲國際擔任執行董事、董事會副主席、公司環境、社會及管治委員會及公司食品安全委員會成員以及集團副總裁等職。

讓外界沒有想到的是,被培養了三年的接班人萬洪建會被廢掉。而在這個2個月期間間,萬隆父子之間的矛盾不斷被外界曝出。

事件進展表

8月12日,萬洲國際發布公告稱,萬隆辭任行政總裁,留任執行董事、董事會主席、提名委員會主席、食品安全委員會主席及風險管理委員會主席。萬隆次子,萬洲國際董事長助理、雙匯發展副董事長萬宏偉任萬洲國際董事會副主席。

萬隆轉身宣布卸任CEO,並有意將來讓次子萬宏偉「上位」。外界一致以為,「罷免太子事件已經告一段落。沒想到平地一聲驚雷,萬洪建深夜刊髮長文,控訴父親萬隆。

在《萬洪建:我眼中的父親和萬隆》一文中,萬洪建訴萬隆的四宗罪:

1、以收購史密斯菲爾德成功為藉口,萬隆聯同自己秘書自我獎勵50多億港幣,再把原來承諾授予管理團隊的3.5億股萬洲獎勵股票,在2017年,也全部抓入他一個人的口袋。

2、今年2月26日,萬隆攜萬洲國際CFO郭麗軍一起簽發「關於調整美國六分體價格建議」,不理會國內雙匯管理人員的強烈反對,繼續大量進口美國六分體,2月底進口六分體的市場平均價格只有21500元,他們卻強行將美國產品進口結算價格從21000元/噸大幅提高到25800元/噸,進口量接近10萬噸。這批從美國史密斯出口到中國的(豬肉)六分體,給中國雙匯造成的損失多達8億人民幣以上。

3、2007年,雙匯的國企改制進入尾聲,參與國企改制的鼎暉公司不知何故,私下無償授予萬隆5%的雙匯股份,由於雙方無法或不願公開此項交易,於是這5%的股份就直接轉賣給了香港一家公司,而萬隆先生私下獲得了2億美元的對價款項存放在香港DBS銀行。2007年已經過了15年,這筆巨額收入至今沒有申報,至今沒有納稅。

4、萬洪建還指出父親萬隆和沈瑞芳姘居時間近20年,卻無情地把母親一個人孤零零拋棄在漯河,也不允許別人把她接到香港。

同時,他認為萬洲國際,是萬隆在香港與楊摯君精心設計,大律師李署峰出謀劃策所造出來的套錢工具而已。

萬洲沒有實際的生產運營,它實際上就是雙匯與史密斯菲爾德的拼盤。它的作用就是通過各種眼花繚亂的財務手段,複雜的架構,將國內雙匯的錢不露痕跡轉出境外,從來沒有逆向回流過。

02

父子戰略分歧

「罷免太子事件」的一個重要導火索是萬隆父子倆在雙匯發展的發展戰略上的存在重大分歧。

2016年,萬洪建任職萬洲國際副主席,接手國際貿易業務。但是,他在還沒有『繼位』之時就亂髮表意見,否定了萬隆的發展戰略方向,這是一件讓萬隆不能容忍的事情。

萬隆在他30多年創建雙匯帝國的過程中,奠定了他在雙匯內部的強勢作風和對公司的絕對話語權。父親強勢,兒子逆鱗,就猶如火星撞地球。而且,事關企業發展方向,彼此都有堅持。

萬洪建曾明確表示,自2013年萬隆主導萬洲國際收購美國史密斯菲爾德公司時,父子兩人的矛盾便埋下了。

美國史密斯菲爾德公司是美國第一大豬肉生產商。萬洲國際聯合多家銀行總計貸款40億美元,以71億美元的代價,完成了對史密斯菲爾德的收購,成為當時「中美史上最大併購案」。

萬隆的想法是,美國豬肉價格低,供應量充足。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豬肉消費國,萬洲國際收購史密斯菲爾德之後,可以吃到「中美豬肉差價的福利。」萬隆還認為西方國家流行的培根、熱狗等產品,在中國也有著巨大消費前景,所以斥資8億元在鄭州投建美式工廠,主要生產此類產品。

萬洪建對此卻不認同。他表示,鄭州建美式工廠,「工廠生產成本太高,而且這類產品在中國市場未被廣泛接受,每年都有1-2億元的虧損。」

2020年11月,萬洪建更是在「萬洲-雙匯」視頻會議中,公開提出「美式產品已被市場證實不是正確的方向,可以拋開不理;應該將中式產品當作新生嬰兒培養(前期不求賺錢,要有戰略眼光)」。

萬隆在戰略部署上傾向於西式豬肉製品,萬洪建卻一心撲向中式豬肉製品。萬洪建還認為,由於收購史密斯菲爾德,雙匯發展的主營業務中的生鮮凍品受損嚴重。這徹底點燃了其與父親之間的矛盾。

03

業績下滑 股價腰斬

8月12日,雙匯發展發布了2021年上半年業績。其上半年總營收為349億元,凈利潤25.4億元,分別同比下降4%和16.6%。扣非凈利潤23.1億元,同比下降18.4%。相比於2020年同期43%和26.7%的增幅,下降幅度過大。

對於利潤的下滑,雙匯發展解釋稱,主要因為2020年同期凍品盈利基數較高、本期由於中外價差收窄進口肉盈利下降、員工及市場費用的投入增加等。

2021年上半年,國內豬肉價格進入下行周期,出現了較大幅度的下降。6月份,豬肉價格更是一度跌到20元/公斤之下,跌破養豬企業的成本線。

從3月1日起,將雙匯所使用進口六分體的接收價格調整至超過2.5萬元/噸,較1月份的採購價提升了超過千元/噸。也就是說,雙匯的進口豬肉的成本價是25元/公斤。雙匯使用的進口豬肉就成了「高成本」原料。

要知道,豬肉價格便宜,本來應該對肉製品企業是利好的事情,因為成本降低了,利潤就會增加,但是,雙匯買了更貴的美國豬肉,增加了成本,造成了高額的存貨計提。

數據來源:雙匯發展半年報

財報顯示,上半年,雙匯發展存貨為77.6億元,同比增長了21.6%,所占資產比例提升了6個百分點。雙匯的資產減值達到6.54億元,主要是報告期對凍品庫存計提減值準備。其中鮮凍豬肉約為50億元,比期初增長81.4%,存貨跌價準備為3.8億元,增長了122%。

雙匯發展的生鮮產品是低毛利率產品,成本增加,更會造成毛利率的下降。數據顯示,其毛利率為6.75%,而且同比減少了0.2%。反觀同類企業:得利斯(002330.SZ)上半年凈利潤預計2000萬到2500萬元,同比增長106.9%到158.63%;龍大肉食(300139.SZ)的業績預告稱,上半年凈利潤增長0到5%,約為3億元到3.2億元。

原本,雙匯發展擁有美國的豬肉源頭,可以藉助價格差調整「豬周期」的影響,被稱為「中美協同模式」。在下行周期里,雙匯發展大量採購美國的「高價肉」被外界質疑是「雙匯發展用自身的利潤來調節集團公司上游產業的虧損」。而雙匯的「中美協同模式」弊端也開始顯現。

另外,萬洪建提到,近幾年,由於雙匯大量從國外進口凍肉,國內冷鮮肉銷售受到大幅影響,雙匯在國內的生豬屠宰量已由2015年的1230萬頭跌至2020年的710萬頭。這個數據是雙匯發展近五年來的最低水平,不足2018年的一半。

外界對於萬洪建舉報的4宗罪,暫時無法查證。但是,雙匯發展業績下滑嚴重、中美協同模式弊端顯現、「罷免太子」之後,公司缺少具備接班能力的繼承人等一系列的問題,卻是實實在在的存在。

昔日的白馬股雙匯發展,如今在一片喧鬧和質疑聲中,股價已經腰斬。截至8月18日,雙匯發展收於26.29元/股,較今年1月6日54.98元/股的價格,跌去52%。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484332925_100195797-sh.html




雙匯發展迷局

2021-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