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人语 | 守正创新,以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
▋社科人语
以党的自我革命推动社会革命,守正的是党的宗旨和奋斗目标,创新的是发展方式和治理方式,两者不可分割,也绝不能分割。
原文:以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的文化内涵
作者 | 南京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副教授、党总支书记 陈 翔
图片 |网络
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文化生命力、创造力的高度信心,其文化内涵源自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所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根植于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自我革命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作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主心骨的身份自觉,对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清醒自知,对致力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文化永续传承的历史责任感。
社会革命以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为基础,不仅仅是一种破除旧的政治上层建筑的社会运动,更是一种新的文化活动。在波澜壮阔的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的伟大实践中,能够传承革故鼎新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斗争精神的革命文化、发展守正创新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优秀传统文化的风骨神韵、革命文化的刚健激越、先进文化的繁荣兴盛,共同铸就中国共产党坚定不移推进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的强大底气,同时也是中国共产党披荆斩棘、意气风发的强大精神支撑。
革故鼎新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之所以在全党、全国、全体中国人民中形成广泛共识并取得巨大成功,正是因为其积淀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故鼎新”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故鼎新”的精神标识,为中国共产党赢得人民衷心拥护,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
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是一个不断探索实践、不断改革创新的过程,既没有现成的经验和模式可供模仿复制,又不能照搬照抄他国制度模式,只能靠自己探索创新。站在新时代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必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健全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不断增强社会革命的动力,永葆社会革命的旺盛活力。
斗争精神的革命文化
革命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伟大斗争中构建的文化,它以“革命”为精神内核和价值取向,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社会是在矛盾运动中前进的,有矛盾就会有斗争。在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的过程中充满矛盾和斗争。当前,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我国外部环境复杂严峻,内部在政治、意识形态、经济、科技、社会、党的建设等领域都面临重大风险挑战。要充分认识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到重大斗争一线去真枪真刀磨砺,发扬斗争精神,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不断夺取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的伟大胜利。
守正创新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从事的是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守正才能不迷失方向、不犯颠覆性的错误,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中国共产党坚持革命斗争,打破一个旧世界,不是为革命而革命,而是要夺取政权,实现人民翻身做主人;中国共产党坚持执政为民,建设一个新世界,不是为执政而执政,而是要推动伟大社会革命。以党的自我革命推动社会革命,守正的是党的宗旨和奋斗目标,创新的是发展方式和治理方式,两者不可分割,也绝不能分割。当前,我国文化领域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社会文化生态更加复杂,意识形态领域风险考验依然严峻,坚持守正创新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性日益突出。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把守正创新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贯穿到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的过程中,让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的成果成为守正创新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生动教材。
文章为社会科学报“思想工坊”融媒体原创出品,原载于社会科学报第1872期第3版,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文中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报立场。
本期责编:宋献琪
拓展阅读
行为科学:推动主流经济学认知革命 | 社会科学报
社科人语 | 以“红色丝带”串联长三角一体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