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转型 | 培养高水平复合型数字经济人才
▋数字转型
党的二十大报告将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统筹安排,明确提出要加强基础学科、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的建设,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学和优势学科。
近日,上海财经大学数字经济系成立仪式暨“拥抱数字经济时代,打造人才培养高地”论坛举行。多位专家学者围绕数字经济学科发展及人才培养的话题展开了探讨与交流。
原文:培养高水平复合型数字经济人才
作者 | 工业和信息化部原总经济师、中芯国际原董事长 周子学
图片 |网络
2016年G20杭州峰会通过的《二十国集团数字经济发展与合作倡议》,将数字经济界定为:“以使用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作为关键生产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作为重要载体、以信息通信技术的有效使用作为效率,提升和经济结构优化的重要推动力的一系列经济活动”。也就是说,农业经济的生产要素是劳动力和土地;工业经济的生产要素是资本、劳动力和土地,资本是关键生产要素;数字经济的生产要素是数据、资本、劳动力和土地,数据是关键生产要素。原来的三个立体坐标变成四维。这样,对数字经济的研究难度就提升了。
数字经济的内涵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数字经济的供给方,另一方面是数字经济的消费方。今天数字经济定义的范围和条件跟以前有所不同,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复杂性、综合性、创新性和探索性、实践性、国际性。我们很需要制度创新,需要在理论上先突破,来解决无形资产的价值补偿问题,这需要数字经济学来完成。为此,建议:
第一,专业面一定要宽。要提高学习的方法或者继续学习的本领,仅靠“专”是不行的。这个专业应该是跨文科、理科、工科。第二,一定要跟经济主体结合起来培养。当前,数字经济引领的新一代科技变革方兴未艾,正深刻改变社会经济运行模式、产业生态和科技竞争局势。发展数字经济对探索经济增长新动能、抢占新一轮科技革命高地有着重要的战略性意义,而数字经济人才的高质量供给和匹配是实现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本条件。同时,高校还要适应数字经济人才培养复杂性、探索性、综合性、实践性和国际性的新要求,培养高水平复合型国际化的数字经济人才,为我国数字经济发展不断取得新突破、打造竞争新优势筑牢人才支撑。
文章为社会科学报“思想工坊”融媒体原创出品,原载于社会科学报第1863期第1版,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文中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报立场。
本期责编:宋献琪
拓展阅读
数字化 | 大语言模型需要克服诸多关键问题
时评 | 找准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