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岛国:稳步推进海洋治理 | 社会科学报

2023-08-20     社会科学报

原标题:太平洋岛国:稳步推进海洋治理 | 社会科学报

太平洋岛国:稳步推进海洋治理 | 社会科学报

海洋治理

海洋同太平洋岛国的生存与发展息息相关。海洋治理顺理成章地成为太平洋岛国永恒的课题。在新冠疫情之下,全球海洋治理进程迟滞不前,但在具有韧性的海洋文化驱动之下,太平洋岛国本土的海洋治理以及对全球海洋治理的参与没有停滞,表现抢眼,成为全球海洋治理中的一道独特风景。

原文 :《稳步推进海洋治理》

作者 |聊城大学太平洋岛国研究中心研究员 梁甲瑞

图片 |网络

太平洋岛国海洋治理的新进展

海洋同太平洋岛国的生存与发展息息相关。对太平洋岛国而言,海洋治理是其过去、现在及未来的优先事项。在新冠疫情之下,太平洋岛国的海洋治理仍没有停滞,在海洋规范制定和海洋治理实践中都有一些进展。

第一, 制定新的海洋规范。太平洋岛国在诸多海洋领域拥有非常专业化的海洋规范。这是它们在全球海洋治理中扮演领头羊角色的重要支撑。2021年3月,太平洋岛国论坛制定了《2021年太平洋岛国论坛领导人海洋声明》,强调了海洋治理的重点领域,主要包括生物多样性、气候变化行动、确保蓝色太平洋安全、可持续利用海洋及其资源等领域。2021年8月,第51届太平洋岛国论坛峰会通过了《关于在与气候变化有关的海平面上升面前保护海洋区的宣言》。该宣言为在与气候变化相关的海平面上升面前维持海洋边界而不减少海洋管辖区创造了先例。

第二,海洋划界工作持续开展。2020年10月,来自各类海洋机构的代表承诺加强伙伴关系,实现2025年最终确定斐济海洋划界的国家目标。2021年7月,太平洋岛国论坛秘书长亨利·普纳在太平洋岛国论坛对话伙伴会议上提出希望对话伙伴可以支持太平洋岛国的海洋划界,一些对话伙伴积极回应。英国于2021年8月同太平洋共同体签署了价值263,000英镑的协议,用于帮助斐济、 瓦努阿图、所罗门群岛和汤加确保各自的海洋边界。

第三,丰富海洋治理路径。太平洋岛国继续寻求海洋治理的多元路径。在渔业资源治理中,2020年,库克总理亨利·普纳在太平洋岛国区域渔业部长级会议上呼吁采取创新和协作的方法使渔业资源的治理路径多样化,并强调渔业资源治理的重要性。太平洋岛国强调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NbS)的重要性,并将其作为构建应对气候变化影响和自然灾害复原力的长久路径。

第四,重视海洋塑料垃圾治理。据估计,太平洋岛国每年产生21万吨废塑料,其中大部分最终进入海洋和沿海水域,进而影响海洋生态系统的健康和近海渔业资源的健康。太平洋岛国缺乏治理这些废塑料的能力,因此面临着严重的海洋塑料垃圾污染问题。2020年10月,南太平洋区域环境署在太平洋气候变化会议上强调了解决海洋塑料垃圾问题的原因、方式和举措。太平洋岛国论坛领导人也意识到海洋塑料垃圾污染的严重性。他们在联合国第75届生物多样性峰会上提及这一问题。

第五, 提升传统知识在海洋治理中的重要性。2022年4月,太平洋共同体在成立75周年之际,设置了保护传统知识的议题,并强调太平洋岛国传统知识与现代科学技术的融合为海洋治理提供了宝贵的工具。传统知识是太平洋岛国的无价之宝,与太平洋共同体的历史密不可分,是未来海洋治理的关键。

第六, 集体反对美英澳三边安全伙伴关系(AUKUS)对南太平洋无核区的破坏。2021年9月,澳大利亚、英国和美国宣布建立AUKUS。该计划的第一项倡议是英国和美国承诺向澳大利亚提供核潜艇,这将严重威胁南太平洋无核区。太平洋岛国论坛呼吁停止一切不符合《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第六条规定的行动,敦促美国尽快签署《南太平洋无核区条约》,并强调每个国家都有防止向海洋倾倒核废料和其他放射性物质的法律义务。

第七, 在同大国的高层会晤中进一步突出海洋治理议题。2021年7月,日本和太平洋岛国在第九届太平洋岛屿领导人会议上确立的一个重点合作领域是确保海洋的可持续性。2021年7月,太平洋岛国和法国在第五届法国-大洋洲峰会上强调了海洋在应对气候变化、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和支持可持续发展方面的作用以及《2021年太平洋岛国论坛领导人海洋声明》涉及的优先事项。2021年11月,太平洋岛国和韩国在第四届韩国-太平洋岛国外长会议上将海洋事务和渔业资源作为主题之一,并特别强调防止海洋污染、保护渔业资源的重要性。

太平洋岛国海洋治理的新趋向

不难发现,疫情之下,在全球海洋环境恶化、全球海洋治理疲软的大背景下,太平洋岛国海洋治理正呈现出一些新趋向。

第一,区域内聚力逐步增强。在新冠疫情暴发之前,太平洋岛国的区域内聚力有衰退的迹象,然而,新冠疫情在很多方面影响着太平洋岛国,重塑太平洋岛国对区域问题及全球问题的一致立场。其中,太平洋岛国在海洋治理上的步调更为一致。正如《2021年太平洋岛国论坛领导人海洋声明》所强调的那样,“海洋是我们地理、文化和经济的核心。太平洋岛国论坛将采取强有力的区域行动,共同治理太平洋,并将其作为一个蓝色太平洋大陆”。从当前及未来看,海洋将是太平洋岛国应对新冠疫情的重要武器。因此,包括太平洋岛国论坛、太平洋共同体、南太平洋区域环境署在内的区域组织加强了彼此之间的横向联系,力图在海洋治理中发挥合力,有所作为。纵向来看,当涉及海洋治理时,太平洋岛国及区域组织在全球舞台上以一个声音说话,坚定维护海洋集体利益,在某种程度上了体现了它们内聚力的增强。

第二,更为重视传统知识在海洋治理中的应用。新冠疫情使得太平洋岛国开始反思在封锁边境的情况下如何自给自足。作为资源、精神、文化的源泉,海洋无疑成为太平洋岛国的重要食物来源。在斐济,为了应对新冠疫情,很多城市务工人员返回乡村社区,以海洋为家,采用抓鱼、捕虾等传统方式维持生存。社区在治理渔业和沿海资源方面发挥着领导作用。社区路径不仅涉及保护鱼类种群,还涉及保护鱼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系统。传统的海洋治理知识正在被纳入太平洋岛国适应性能力建设。这符合《太平洋岛国区域海洋政策和针对联合战略行动的框架》所确定的五个海洋治理原则。其中一个原则为完善对海洋的认知,指出当代和传统上对海洋的认知为可持续利用海洋资源,减轻海洋污染及有害实践,预测天气、气候和海洋多样性提供了基础。

第三,充分利用大国的资源和资金,在海洋治理上采取借力策略。作为弱小的发展中国家,太平洋岛国虽然拥有人海合一的海洋观念及海洋治理的传统知识和经验,但由于现代复杂的海洋治理需要大量的资金和先进的技术,太平洋岛国无法依靠自身有效进行海洋治理。因此,在很多大国积极发展同太平洋岛国关系的过程中,太平洋岛国巧妙设置海洋治理议题,积极开展海洋治理议题外交,最大限度地争取大国的支持。这有效弥补了它们自身在海洋治理中的脆弱性。反过来看,大国通过对太平洋岛国海洋治理的支持,深化了同太平洋岛国的关系,完善了太平洋岛国的海洋治理体系。因此,这是一种双赢的选择。

第四,日益重视气候变化对海洋的影响。气候治理与海洋治理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紧密联系在一起。尤其在太平洋岛国,二者的联系性更为明显。太平洋岛国在近几年的海洋规范和地区会议中都着重强调了这一点。

文章为社会科学报“思想工坊”融媒体原创出品,原载于社会科学报第1865期第5版,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文中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报立场。

本期责编:王立尧

拓展阅读

传统知识助力岛国应对气候变化 | 社会科学报

东亚与太平洋地区经济:积极应对重重挑战 | 社会科学报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9a44231adabfb60782c1a636f4e528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