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读经典 | 警惕对字义的误读:一字之差,语义全非

2023-10-26     社会科学报

原标题:研读经典 | 警惕对字义的误读:一字之差,语义全非

研读经典 | 警惕对字义的误读:一字之差,语义全非

研读经典

古文字学家高明在《帛书老子校注》里曾经指出,一字之差,则经义全非。可见,在对《老子》等上古文献资料的研究中判明每一个字极其重要。正因为其如此重要,我们不仅要认真勘误校正,还需要注意到语境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出现的字义变化,否则也会造成误读。在研读郭店楚简《老子》时,便会遇到这样的问题。

原文 :警惕对字义的误读

作者 | 日本东京大学博士 黄亚南

图片 |网络

“差”能取代“佐”吗

比如,楚简《老子》甲第6简有“以道人主者,不谷以兵强于天下”。整理者把隶定为“差”,读为“佐”。帛书《老子》以及世传本都是“以道佐人主”,把这里的差字作为佐字的假借似乎不错。然而,古代假借大致有两种,一种是本无其字,久借不还;另一种是本有其字,取而代之。把“差”读为“佐”,显然不是本无其字的那一种,而只能是差字假借了佐字,即差字取代了佐字。可问题是,差字在金文和郭店简里都可以见到,但佐字最早只能在秦简里找到,似乎还不普及,《说文》就没有收录佐字。可以说,在郭店简时代,佐字还没有被造出来,就不可能存在差字取代了佐字这种关系。而帛书以下把这里的“差”改为“佐”,是用佐字取代了差字,说明差字是本字。所以,不对本字先作解释而直接把“差”读为“佐”显然是本末倒置了。

不想直接解释这里的差字,恐怕是困惑于《说文》的解释:差,贰也,不相值也。《韵会》等资料也都明确说是差错之义。差字的这种解释已经有两千年,深入人心,但是,在更早的时候,差字没有这种字义。上古时代,人名多用差字。王有吴王夫差,臣有楚国景差。秦汉以后,基本上没有这种现象,说明当时的差字应该没有不好的字义。

不能简单地用“佐”代替“差”

西周《同簋》铭文有“王命同差右吴大父……”,又有“子子孙孙左右吴大父”。这说明差字与左字相通。既然如此,左字与佐字也相通,不就可以说差字与佐字可以相互替代了吗?但这还是不可能的。段玉裁曾说:“今人以左右为ナ又字。则又制佐佑为左右字。”这已经说明了佐字的来历。更重要的是,左字与佐字的字义不尽相同。佐字只有辅佐的含义,但左字还有支配领导的含义。《同簋》中的差(左)右吴大父并不是辅佐吴大父的意思。周朝封建制度并不是中央集权,周王是不会直接分封封臣的下属的。那时,我封臣的封臣不是我的封臣,我君主的君主不是我的君主。周王命令同去差(左)右吴大父,应该是命令他去支配领导吴大父的人或者领地。即同这个人只能是周王的封臣,而不可能是吴大父的封臣。这种用法在西周晚期的《师克盨》的铭文中可以看到:“昔余既命汝,今余唯申京乃命,命汝更乃祖考,左右虎臣。”这里的“左右”不是左右两班的意思,而是作为动词的支配领导的意思。左右的支配领导含义一直到现在还在使用。

实际上,金文中的右字基本上是引导、领导的意思,常常用在上对下、强对弱的关系上。有人说,左与右相对,是用在下对上、弱对强的关系上的。其实不然,上博简《容成氏》有“昔者天地之差舜而右善”。这里的“右”就是引导的意思。而把“差”读为“佐”,解释为天地辅佐舜也是不合适的。人主为天子,与天地的地位有上下之分。天地应该是来辅导舜的,就像现在说老师辅导学生,而不能说老师辅佐学生。从左右一词有支配领导的含义来看,差字的主要含义是辅导。不过,《容成氏》也有文王“乃立泗尹苢为差”,这里的差字可以解释为辅佐,但也可以解释为文王派给的差事。差字的字义随着时代的变化而扩展。虽然佐字因左字而生,佐字却没有继承差(左)字的全部含义,只是保留了一小部分字义。因为有这样的错失,所以,简单地用佐字来代替差字,是无法读出古籍原来的含义的。

一字之差,语义全非

实际上,关于“以道佐人主”的解释,早在两千年前的河上公就已经提出了疑问。《河上公章句》谓“人主能以道自辅佐也”,提出了有道之人不是辅臣而是人主的主张。但是,自己辅助自己的解释总显得别扭勉强。到了唐代,皇帝与老子攀亲,尊老子为李姓始祖,更需要抬高老子的身份,有道之人是人臣还是人主的问题被再次提起。唐代的结论是非常清楚的,唐景龙碑文的“以道作人主者”就是一种答案。后来俞樾根据该碑文认为,古本应为“以道作人主者”。虽然蒋锡昌认为这有可能是偶然之笔误,但朱谦之说,检原拓本及绩语堂碑录所载碑文与严可均校语,又古本《道德经校刊》,均作“以道作人主者”,石刻尚在,俞氏之说万无可疑。从“以道佐人主”到“以道作人主者”,因一字之差,则语义全非。

然而,从出土的简文和帛书资料来看,可以知道“以道作人主者”是后人修改过的句子,实际上,这里包含着人主一定是有道的这种古代淳朴的愿望。而用佐字替代差字,没有把上古差字的字义全部继承下来,实际上是错失了字义变化的信息。这也同样是因一字之差,则语义全非,造成了错误定位可以去“差”的有道之人,也偏离了古人的淳朴愿望。而现代有人认为老子的道是包罗万象而无所不能的,但让有道之人去辅佐人主,而不是辅导,是不是更加不相配了呢?

文章为社会科学报“思想工坊”融媒体原创出品,原载于社会科学报第1874期第5版,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文中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报立场。

本期责编:宋献琪

拓展阅读

视域 | 古文字字义断代研究仍有现实意义

档案记忆再生产造就时代经典 | 社会科学报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84be04a6aaa7612e732ee57c85b30a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