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刊 | 《评论汇编》:全球化更环保

2023-07-18     社会科学报

原标题:外刊 | 《评论汇编》:全球化更环保

外刊 | 《评论汇编》:全球化更环保

一些人认为,贸易流动在生产和运输过程中会产生温室气体,所以要实现经济可持续,全球化程度必须降低。但麦肯锡全球研究院的研究表明,事实恰恰相反。近日,《评论汇编》刊发麦肯锡全球研究院董事合伙人奥利维亚·怀特(Olivia White)等人的文章指出,扩大商品、服务、融资和无形资产的跨境流动更有助于保护环境。

原文 :《评论汇编》:全球化更环保

编译 |李彦文

图片 |网络

关于如何实现气候目标,世界各国多有争论,如何向温室气体净零排放过渡尤为引人瞩目,这也助长了世界“去全球化”的相关预期。一些人认为,由于贸易流动在生产和运输过程中会产生温室气体,所以从理论上讲,要实现经济可持续性,全球化程度必须降低。

但麦肯锡全球研究院的研究表明,事实恰恰相反。 实现净零排放所需的材料、资本和创新措施在世界各地并不是平均分配的,因此必须在全球范围内共享。如果没有商品、服务、融资和无形资产的跨境流动,即使人类能够应对全球变暖,也将面临巨大挑战。世界贸易组织在其最新的年度报告中也得出了类似的结论,该报告概述了贸易如何在帮助各国减少排放和增强气候适应能力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首先,没有哪个经济体是自给自足的。研究发现,以附加值计算,世界上每个主要地区至少有一种重要资源或制成品的进口占比超过25%。此外,有的产品虽然只来自少数几个地方,却遍布各个地区和行业。例如,如今全球超过75%的锂供应来自澳大利亚和智利,锂是电动汽车电池的关键组成部分;同时,要实现包括电力、交通和重工业等温室气体排放大户的脱碳,就需要投资于低排放的技术和支持性的基础设施。 这些资产的建设和运营反过来将取决于三个关键投入:新的矿产资源、新的燃料和大规模的制造业组合。

相互关联的国际供应链网络对于生产所有这些产品至关重要。首先是各种矿产资源,包括铜、锂和稀土金属。它们对电动汽车生产、可再生能源和更广泛的电气化十分重要,也就是说对实现净零排放至关重要。然而,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迅速扩大供应,在某些情况下,甚至需要扩大8倍之多。尽管使用可回收材料,或实现减少或完全取代对某些矿物需求的创新,可能会改变对新供应的需求。在全新供应的情况下,由于开采和精炼在地理上是分散的,这些矿物的采购将需要全球流动。世界上大约70%的钴是在刚果民主共和国开采的,世界上近三分之一的镍是在印度尼西亚开采的,印尼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已探明储量的镍矿。许多最关键的矿物,包括锂、钴和石墨,是在中国完成加工的,但在关键步骤或技术上也依赖其他国家。例如,日本和韩国专门从事球形纯化石墨涂层的加工制造。

至于净零转型所需的新燃料,例如氢及其衍生物具有巨大的潜力,特别是在长途货运和钢铁制造领域。在这方面,供需来源在地理上的不匹配也意味着全球贸易至关重要。 国际能源署估计,如果目前正在开发的项目能按计划完成,到2030年,每年可实现约1200万吨低排放氢的出口。还有,太阳能电池板和电动汽车等制成品的供需也依赖于全球供应链。各国更广泛地参与贸易流动可以激励创新,提高效率,并有助于降低这些技术的成本。全球化的必要性不仅仅局限于商品流动。确保可持续的未来需要大量投资,发展中国家在向净零排放过渡方面的支出占GDP的比例可能比发达国家要高。由于投资气候解决方案的财政空间有限,其中许多经济体将需要增加跨境资金流动。

创新在开发和实施新型气候技术方面同样重要,而这也取决于跨境流动,尽管跨境流动的是知识产权和数据等无形资产及熟练工人,因为这能促进发明创造,降低成本,增加无形资产和成熟劳动力的获取途径。这些与知识和技术有关的流动已经超过了制成品贸易,成为全球一体化的推动力。所有这些类型的流通都是相互关联的。 如果各经济体实施供应链本地化或供应渠道多样化的战略,无论是减少与贸易有关的排放,还是加强韧性建设,都会对资本和无形资产提出更高的要求。例如,自行在国内建造一家生产电动汽车电池的工厂可能要花费数十亿美元。

即使在一个高度互联的世界,实现可靠、安全和负担得起的净零转型也需要大幅扩大跨境流动。我们必须开发新的生产来源,建立新的供应商关系,追求新的全球一体化形式。地缘政治紧张局势的加剧将使这一任务更加复杂和具有挑战性。但如果我们放弃全球化,只会使气候变化的影响更加严重。

文章为社会科学报“思想工坊”融媒体原创出品,原载于社会科学报1862期7版,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文中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报立场。

本期责编:宋献琪

拓展阅读

外刊 | 《纽约时报》:超加工食品影响人类大脑

外刊 | 《经济学家》:情绪化产品如何影响经济发展?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803a8696635fbe5776221cb9191fbfd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