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 | 深刻把握“必须坚持系统观”核心要求
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的“六个必须坚持”是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概括。“六个必须坚持”中的一条就是“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它不仅是对新时代我党理论创新基本方法的一个高度概括,也是新时代党和国家发生历史性成就和深刻性变革原因的一个深层次理论把握。新征程上,我们需要深刻理解“必须坚持系统观念”的丰富意蕴,把握“必须坚持系统观念”的核心要求。
原文 :《深刻把握“必须坚持系统观”核心要求》
作者 |湖南师范大学教授 易显飞 长沙理工大学硕士生 谢添翼
图片 |网络
深刻把握系统的动态性,加强前瞻性思考
事物的发展不是固定的、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时间推移不断发生变化的。在进行前瞻性思考的时候,首先,不是毫无根据的简单空想,而是遵循马克思主义系统观的动态原则,着眼于系统的动态平衡,对事物发展的过往以及当前事物发展的外部进行深入实践调研,探明事物与环境千丝万缕的联系,运用理性分析得到藏匿在事物发展中的规律。其次,以史为鉴正是把握系统动态性,进行前瞻性思考的基础。没有对历史和现实的研究,就无法明晰历史演变机理,因而无法看清系统发展趋势,亦不能把握发展规律。最后,任何前瞻性思考归根到底都要建立在对事物本质和发展规律正确了解的基础上。我们需要在规律中把握动态平衡,捕捉到现实中存在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才能做到在社会、经济、政治,以及作为意识形态的文化等重大领域中防患于未然,跳出“历史周期律”。
深刻把握系统的整体性,注重全局性谋划
系统观的整体性要求我们洞悉大局,以“全面”“发展”“联系”的观点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使系统发挥最大效能。
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整体居于主导地位,起支配作用,系统中的各要素居于次要、服从地位,事物的发展以整体性为特征。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以来,总是时时在强调系统谋划、顶层设计、整体推进的重要性。牵一发而动全身,只有我们把握了系统的整体性,处理好整体和局部的关系,才能有效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进入新时代,我们面临的问题也大都是系统性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用系统观念来进行解决。就国外环境而言,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加速推进过程中,问题频出,颜色革命、局部冲突、逆全球化思潮抬头、单边主义、保护主义等盛行。而国内正处于伟大复兴的关键点上,新的起点、新的矛盾、新的社会历史变革已经摆在我们面前。面对这一切,要进行全局性谋划和战略性布局,关键就在以系统思维把握其整体性。
深刻把握系统的协同性,加强整体性推进
“秉纲而目自张,执本而末自从。” 系统的协同性也称关联性、相关性,表现为系统各要素在整体发展运行过程中协调合作的特质。就像总书记强调的,“全局和局部相配套、治本和治标相结合、渐进和突破相衔接,实现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统一”。
把握系统的系统性,要求各要素、各层次之间,必须相互协调、有序配合。在总的战略安排中,我们把“经济建设”设定为首要目标。围绕“政治建设是应有之义、文化建设是思想基础、社会建设是必然要求、生态文明建设是内在要求、国家安全建设是战略要求、党的建设是坚强保证”,各类建设相互影响、相互藕合与相互交融,共同构成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整体。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全面领导,统筹各方,提出了一系列方针政策,集中体现了其对系统协同性的重视和整体性推进的强调。特别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协同推进各种体制的改革,是“坚持系统观念”最为生动的写照与最为成功的实践。
[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新兴生命科技的人文风险及其治理路径研究”(22VRC030)的阶段性成果]
文章为社会科学报“思想工坊”融媒体原创出品,原载于社会科学报第1871期第2版,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文中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报立场。
本期责编:王立尧
拓展阅读
学习二十大精神 | 理解“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
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 | 民间文化中,隐藏着中国式现代化的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