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0開始學習自媒體,45歲大叔道出原因:用學習來對抗中年危機

2020-03-18     職場大俠知陽

關注職場大俠知陽,學習新媒體運營

大家好,我今年45歲,希望大家多多指教。

在我們新媒體之家社群里,有一位比較特殊的成員。之所以說「特殊」,是因為相對於其他成員而言,他的年齡算是比較偏大的。

在我們社群里,稍微年齡小一點的才上大一,大多數都是25-30左右的年齡段。而這位「大叔」進群在進行自我介紹時,說:「大家好,我今年45歲,對於新鮮事物學習起來有一定的困難,希望大家多多指教。學得慢,大家不要嫌棄。」

說出自己年齡後,群里很多朋友都表示了歡迎。但我相信大家可能會跟我想到一個同樣的問題:「為什麼一個45歲的大叔還會從0開始學新媒體?」

而在之後幾天的學習過程中我們發現,這位大叔是真真切切的大叔。我發了一些新媒體以及運營的相關公開性的報道文件給大家閱讀,他可能因為眼神不好,把長達40多頁的文件全部列印出來看。

按照他自己的話來說就是:「習慣了看紙質版的資料,總感覺要有文件拿在手裡才看得進去。」

後來我們講課需要用到直播,他又在社群里到處請教該如何下載直播軟體,該如何進直播間等等。

好在我們新媒體之家成員都是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大家也很耐心地講解。

而這也讓我更加好奇,為什麼他會想要從0學習新媒體運營呢?

終於,我開始嘗試跟他私聊,請教他學習的原因和初衷是什麼?

然後他回我:「不好意思老師,我打字比較慢。不然我們還是電話交流吧?」

之後我跟這位「大叔」進行了長達50分鐘左右的電話溝通。

雖然聊的東西很多,但我歸納總結出了三個他願意學習新媒體的關鍵原因。

原因一:中年危機感強烈,學習能夠激發更大潛能

跟很多我們社群里的其他成員不同的是,這位大叔因為年齡原因有更豐富的人生和職場經驗。

而他也是我們社群中最早觸達到「中年危機」的成員。

在溝通中,他反覆提到一個詞:「平淡」。

他口中的平淡,結合這交流的內容,我的理解是一個中年人對於趨於平淡化的生活、工作狀態的描述。

他對於這種表面的平淡下所隱藏的「危機感」非常強烈,而根據他長達40多分鐘的個人經歷講述所代表的豐富人生經歷,他認為只有通過「學習」新鮮事物,才能激發他的更大潛能和生活激情。

之所以會選擇學習新媒體,也算是一種機緣巧合。

原因二:自制力需要靠團隊組織的力量來加強

實際上大叔是一個非常願意接受新鮮事物的人,哪怕年齡稍微偏大一點,但依然對於新鮮事物有很大的興趣。

而且自己也註冊過一些自媒體帳號,但由於沒有系統化的學習和理解,只能自己隨便寫點心情或者狀態之類的東西。

不過因為沒有閱讀量,也沒有用戶跟他互動,所以慢慢的他有一種自言自語的感覺,還不如自己寫點日記什麼的。

這種狀態沒多久,逐漸就放棄了。按照他的原話說就是:「沒有互動交流,幾乎是沒有任何自制力的。所以有這麼一個團隊組織,相互督促著,自然就有自制力了。」

其實在這麼多年的新媒體運營經歷中,我也深深感到了「團隊」的這種促進作用。

不管是自己做點自媒體號,還是說給公司做運營,沒有「團隊」或者類似社群這樣的組織,個人的動力會非常受限。

一是很多人耐不住前期沉澱時的寂寞,另外更重要的是沒有相互支持、督促的環境氛圍。

原因三:嘗試增加一份副業,不只是賺錢,也是為了讓人生更飽滿

很多人一說到新媒體,或者一提到運營,第一反應就是「賺錢」。

我在社群里經常提到一句話:「新媒體是不是未來趨勢我不知道,但新媒體思維一定是未來的趨勢。」

所以能賺錢的不是「新媒體」,也不是「運營」,而是結合新媒體思維來進行機會把握,這樣才能賺錢,或者說持久賺錢。

在跟大叔交流完之後,他更加堅定加入新媒體人之家社群是明智的選擇。因為他知道,我並沒有把「新媒體」或者「運營」作為核心籌碼,而是把新媒體思維分享給所有成員。

這種思維的改變,可以不被新媒體工具所束縛,甚至還可以利用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來。

同時在了解完我們社群未來的構想後,他更願意跟著我一起學習成長,然後實現宏偉的藍圖。給自己增加一份副業,哪怕不賺錢也可以一起干一番大事,讓人生更加飽滿豐富。

學習,是改變命運的最佳路徑

無論是這位45歲從0開始學習新媒體的大叔,還是對於我們其他人普通人而言,學習是我們改變自己命運的最佳路徑選擇。

只有當我們真正體會到學習給我們人生帶來的改變時,才能理解那句古話「書中自有黃金屋」的含義所在。

而在了解完大叔之所以要學習新媒體的原因後,我也更加期待我們新媒體人之家社群的未來,也深感到自己的責任和擔子有多麼重。

但這個社群想要成功,還需要更多志同道合之士的加入。所以,如果對於加入【新媒體人之家】社群有興趣的朋友,可以一起加入進來。

我們共同打造一個更好的未來,學習、成長、進步,用自己的實力告別中年危機。

(此處已添加圈子卡片,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yNm48nABfwtFQPkdeXQ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