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薪3000到月入3萬,副業不止給我收入保障,更是一次命運的逆襲

2020-03-28     職場大俠知陽

都在說副業,可你真的理解副業的作用了嗎?

此次疫情,讓很多人開始意識到了一個問題:多一個收入渠道,是多麼的重要。

有些受影響嚴重一點的公司,直接宣布倒閉,員工只能得到一定的補償。對於員工而言,補償並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失業後的收入被斷了。

而其他影響稍微小一點的公司,則是通過降薪、裁員的方式來維持公司的經營。

雖然員工口頭上表示理解——也不得不接受,但內心其實還是很無奈也很痛苦的。

降薪也好,裁員也好,都意味著自己的收入減少甚至沒有。

因此,很多人開始想到了「副業」。

副業,是一種收入的保障

當一個人沒錢的時候,他才能真正明白「開源」和「節流」的真正含義。

「節流」是一個對普通人而言不太適用的方式,因為房租、出行、吃飯都是比較固定的支出部分,你再怎麼節流,都不會有太大的效果。

所以就只能增加收入渠道來「開源」了。

所謂的增加收入渠道,其實就是開啟副業創收之路。

然而對於普通人而言,很難理解真正的副業到底是什麼,或者說如何權衡副業和主業之間的平衡。

簡單理解,副業其實就是一個增加收入的渠道之一。

因為疫情的影響,我的前公司也跟其他普通企業一樣進行了全員降薪。而作為新媒體部門的我們,除了降薪以外,還調崗去做了銷售。

這二者之間其實是有直接聯繫的,轉崗銷售就可以名正言順的「低底薪,高提成」。

直接底薪降到了3000元。這自然不是我們能夠接受的,相信也沒有誰可以接受這樣的調整。

於是即便我們深知疫情期間不會很容易找到新工作的情況下,我們還是毅然離職了。

給我們離職的最大底氣,就是因為我們有自己的副業渠道可以保障自己的收入。

副業,是一次命運的逆襲

以往我們始終認為,副業就是主業以外的第二事業。

一直以來,都是把「副業」當成一個主業工作的輔助。因為除了收入的增加以外,副業還可以協助我們進行主業的精進。

可從來沒有想過有一天副業還能成為我們的主業。

也就從來沒有想過在副業的路上有更多其他的長遠規劃和發展。

而這次疫情也算是把我對於副業的理解往前推進了一把,既能夠解決當前的收入問題,更算是給自己創造了一次命運逆襲的機會。

有主業工作的時候,我把新媒體的其他業務作為副業。比如做社群、做企業諮詢、做自媒體等。

而到主業工作沒有的時候,深入來細想自己一直做的副業才發現,其實完全可以進行銜接和關聯起來。

社群里是一群學習新媒體的小夥伴,而找我做新媒體諮詢的企業核心還是想要業務的突破,自媒體又是一個很好的社群成員來源地。

我把自己手上擅長的、正在做的項目進行整合後,發現這其實就是一個閉環商業模式。

通過自媒體有更多朋友到社群學習新媒體,這些小夥伴上手之後,我可以跟企業談合作,讓所有社群的小夥伴做新媒體的推廣。

假設我們有1萬個成員,相當於就是有1萬個「推廣員」在幫企業做推廣賦能。這種精準推廣,怎麼也比企業做其他廣告來的更有效、更有價值不是?

事實上,在我項目啟動初期時,我把這個構想跟合作的企業溝通後就已經有老闆願意嘗試合作了。

只不過前期成員勢能還不夠,能力還有限,達不到我們想要的效果。

所以我暫時並沒有接下這些業務。

一方面是我把副業做成主業之後,可以有更多時間精力接到更多諮詢項目和社群的運營。現在基本上一個月能夠有3萬塊左右的收入。

另一方面就是我收入有保障的情況下,我就不太著急接洽這種還在啟動初期的項目。沒有太大把握的情況下,貿然接活可能會搞砸項目。

而這個方向,其實就是一次命運逆襲的機會。簡單來說就是,從一個職場人變身為了一個項目創始人。

副業不是兼職,而是你需要規劃的未來選擇之一

非常多朋友在說,自己找個兼職做,也算是開啟副業之路了。

但實際上,副業並不是發發傳單、跑個滴滴、送個外賣而已。

也是需要規劃、需要籌備、需要沉澱的一份事業,也是一個人未來職業生涯,甚至是改變命運的一次機會和選擇。

包括我自己做的副業——現在已經成為了主業——除了給我帶來了收入的增加和保障,同時也給了我一次改寫命運的選擇。

可以想像得到,按照目前的未來規劃,這條路是非常具有可行性的。

受到疫情的影響,很多職場人在面對公司的降薪時,不僅沒有反抗的勇氣,更是連痛快辭職跳槽的機會都沒有。

歸根結底,還是因為自己並沒有收入的保障,更別談改寫命運的機會了。

在這個特殊時期,「副業剛需」的重要性才被越來越多人認可。

所以要是你也有想法在我規劃的未來藍圖中獲得一次命運逆襲的機會,歡迎你加入到我的圈子社群中來。

我們一起抱團取暖,我給你知識和經驗的分享,也給你一次獲得副業的機會。

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點擊下方圈子進到「新媒體人之家」圈子中來。

我是知陽,期待你的加入。

(此處已添加圈子卡片,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8E4rI3EBnkjnB-0zuk4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