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事關係再好,這4種東西都不能借:大家都是同事,說什麼借錢

2019-12-29     職場大俠知陽

職場江湖那些事兒

職場中的人際關係非常複雜,大體上來說在這種場合里的人際關係更多還是建立在利益層面上的。

所以在職場上,我們所謂的「同事」關係,只是一種一起做事的交往,談不上所謂的「朋友」,更別說在職場上交「知己」了。

況且在職場上我們還要應付跟客戶之間的人際關係、跟上司之間的人際關係、跟同級、下級之間的人際關係,本身就極其複雜了,要是還要「交朋友」,那就真的是太難了。

所以我們要在職場上有一個非常清晰的認知:職場只是利益場,切莫誤把同事當朋友。

不然你只會把本就負責的職場交際搞得更加複雜,從而失去了理性,阻礙了職業發展。

雖然我們極力在避免,但還是不得不面對職場中爾虞我詐、虛情假意、背後捅刀等現實情況。

因此,在職場交際中,千萬不要聽信同事的表面之詞,更不要輕易和同事之間產生非工作層面的其他過多交集——比如借錢。

哪怕是跟要好的朋友之間,一旦有了金錢方面的糾纏都不太容易處理得好,更何況是同事之間呢?

因而但凡有同事跟你借錢,那麼你需要做的事情就是儘量不要借給他,哪怕他可能只是跟你借幾十塊錢。

其實本身這件事從根本上來說不是錢多錢少的事兒,而是因為「借錢」這件事給本身純粹的同事關係摻雜的其他成分問題。

原本朋友之間借錢,只要有借有還基本上都不會對雙方的友情有任何影響。而同事之間即便是有借有還,甚至還提前還錢了,也會覺得不舒服。

一方面是因為大家只是同事關係而已,還沒到能夠隨時借錢的關係程度;

另一方面是因為大家每天都在一個辦公室上班,只要看到對方心裡就會想到「他借了我錢,要不要問他還?」

這種情緒會讓人非常難受,而要是同事之間忘記了有「借錢」這回事,那就更煩了。

有個前同事,剛入職沒多久就跟我借錢。而我非常詫異,「我把你當同事,你居然跟我借錢?」

大家剛認識沒多久,我根本不可能借錢給他。但是他也沒介懷,轉身又向其他同事借錢去了。

結果不到一個月時間,這個人離職了,還是不告而別的那種。而他離職後,據統計他前前後後跟各部門的同事借了近1萬塊錢。

而他的工資只有5000塊,但是公司也不可能把這筆工資用來替他「還錢」。

最終這件事就只能這樣不了了之,那些被借錢的同事個個都後悔不已。

離職本身也是同事之間借錢的風險之一,更為關鍵的是,公司不可能把他的工資拿出來幫他抵債,這才讓人更加頭大。

而除了不能借錢以外,同事之間還有3種東西不能借,一旦借出去了後果可能還是會自己承擔。

首先,私家車不能借。

有句調侃的話是這麼說的,「車和老婆,概不外借。」

看起來是個玩笑話,但其實說的是真理。

老婆自然不用說,車其實對於有些人來說,更像是自己的「小老婆」一般。

所以借車,就相當於借老婆一樣。

自己買的車,保險也好、車況也好都是跟自己密切相關的,一旦借出去了所有的風險和後果都是自己在承擔。

更何況還是同事關係而已,私家車當然不能隨便借。

另外,同事借車還有兩個大問題需要考慮。

一方面是同事開車的技術到底如何你心裡沒底。要是開車技術不好,把自己車開壞了,賠償維修倒是小事情,關鍵是修理過的車自己心裡還是會有所介懷的。

另一方面是萬一同事開你的車出了什麼問題,請問你要不要負責呢?不管是從人道主義上還是從實際責任上,你可能都逃不了干係。

借車給同事,會給你帶來非常多的煩惱,所以儘量不要借車給同事。

其次,「功勞」不能借。

在職場上,「搶功勞」的事情屢見不鮮。但是功勞被搶,那是因為同事玩手段、玩心計得逞來的結果。對於被搶功勞的我們,可能只能汲取教訓罷了。

但是有一種情況,卻是因為我們自己給自己挖的坑來跳的,那就是借「功勞」給同事。

我們一直在強調一個觀點就是「職場是一個以利益為主的場所」。任何同事關係,都會在出現利益紛爭時破滅。

而偏偏有些職場人,總以為跟某些同事的關係已經到了「好朋友」,甚至是「知己」、「好兄弟」的地步了。所以對於同事不曾有過一點防備之心。

於是堂而皇之的將自己的勞動成果無私奉獻給了同事,結果同事拿著這個勞動成果去邀功請賞,更有甚者還藉此機會擺你一道,你還渾然而不自知。

有句話叫做「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這句話用在職場上簡直不要太貼切。

同事關係除了是一起共事的同伴以外,其實還是一種「競爭關係」。

每個人都在競爭「升職」,競爭「加薪」,競爭「獎金」,競爭「賞識」。而短暫的和睦關係是基於還沒有利益的競爭之前,一旦產生了利益關聯,這種和睦將會名存實亡。

而公司還會為這種「破滅」的同事關係冠以「良性競爭」的高帽子。

所以,為了自己的個人利益,也是為了自己的職業發展,儘量不要借「功勞」給同事。

不僅不能借,甚至你還要防著同事搶走你的功勞。

最後,「刀子」不能借。

「借刀殺人」可謂是職場上比較高超的計謀之一了。

而實際上,作為一個積極樂觀的職場人來說,我們還是儘量不要用這種計謀來混職場。

但是我們不做,不代表別人不會。同時我們不「借刀」,也不代表別人不會「借你的刀」。

職場上一旦能夠用上「借刀殺人」之計的人,往往都是風險最低、收益最大的,而既沒有任何收益,甚至還有極大風險的人,其實並非「被殺」的那個,而是被「借刀」的那個。

一旦被「借刀」,那麼我們既要為結果負責,還要承擔被幹掉那個人的「怨恨」,然而最後真正獲益的卻不是自己。

所以在職場上,我們要提防那些使用「借刀殺人」計謀的同事。

一方面是要提防自己被幹掉,更重要的是要提防自己成為被「借刀」的那個人。

因而我們需要在職場上儘量保持兩種狀態,才能儘可能避免被「借刀」。

1、保持和同事之間的良好溝通交流;

2、儘量保持不摻和任何明面上或暗地裡的「派系紛爭」。

雖然我們不可能避免得了所有的計謀,但只要能夠保持這兩種狀態,那麼被利用的幾率就會小很多。

綜上所述,在職場上除了不能借錢給同事以外,私家車、功勞和「刀子」都不能借。

有些是我們能夠主觀上拒絕的,而有些則是需要我們保持警惕避免被動被「借」的。

不管是哪種情況,這4種東西都不能借給同事。

還是那句話,職場人際關係太複雜,大家還是單純做同事好一點

除了這些不能藉以外,你們覺得還有哪些東西不能隨便借給同事呢?

在評論區留言分享你的觀點吧。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_oMfwm8BUMKGWtVOyEY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