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字,大家都認識,可到了河南,特別是到了洛陽,就變的有意思啦。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洛陽老城人去青年宮看電影,有句話叫「拾票」,就是等人家退票的意思。如果用普通話怎麼表示:我沒有電影票,去影院門前等等、看看有沒有人退票…天啊,太囉嗦了吧,這不符合洛陽人講話簡約的特點。「拾票」倆字概括,簡單風趣,一步到位,絕不拖拖拉拉。
那個年代,老城人還有一詞叫:拾菜。糧食統籌統賣,人人定量,很多家不夠吃,怎麼辦?撿拾菜葉補充唄。老城區附近的新生、工農、旭升大隊就成了老太太與孩子們拾菜葉的好地方。人家菜農把好的菜綑紮上車送到城裡菜店,剩下的菜葉就不要了。這些人群里也有「手不幹凈」的,悄悄地「偷」一把地里的蔬菜也是常有的事兒,一般菜農看見了也不管,理解城裡人生活也艱難。我是很少干這事兒,堅守著父母的教義。俺家二弟去洛河灘洗澡回來因太渴就摘了人家一根黃瓜……麻煩了,其他小夥伴兒都跑了,唯獨他和另一位小男孩太小,被工農村二隊長抓住了:放一個,回去叫你們的爹來……等我父親把他帶回來,還擓一大籃子菜,全家人很疑惑:這個是你偷的?俺爹笑了:給的…二隊長是咱王家遠方親戚,不僅不罰,還客氣的送了一大籃子菜,半籃兒「洋柿子」和半籃兒黃瓜。好大方好奢侈啊…
「拾」乃多音字,前幾年有人模仿外地人搞了「洛陽話四六級考試」,實際上是字不達義,錯的一塌糊塗,這個我已經糾正了。那麼,洛陽人從一到十的「數數兒」非常好念,但是發音寫出來卻很難,目前我正在想辦法糾正。
網上是這樣的:么…一,倆…二, 撒…三, 嗦…四,臥…五, 羅…六, 去哦(連讀)…七, 罷…八, 句哦(連讀)…九,碩,舍…十。看看,那個是對的?
其它咱慢慢查閱糾偏,今天就說這個「拾」 。
拾 shí :1.撿,從地上拿起:拾草。拾糞。拾零(撿取某方面的零碎材料,常用於文章標題)。拾取。俯拾皆是。拾人牙慧。2.收,斂,整理:收拾。拾掇。
3.「十」的大寫。4.舊稱射箭人穿在左臂上的皮製護袖。
拾 shè :古同「涉」,歷,經由:拾級而上。看到這個發音,明白了吧,洛陽把「拾」的數字發音念「涉」,這就對啦,鄉下與城市的發音不太一樣,但「拾shè」的洛陽數字發音,還必須得寫「拾」。
老洛陽念1……10的發音:么,倆,仨,拾,這幾個音與字義都是對的,其它…還不確定,以後我查閱依據後再告訴大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