澀堵剌茬:這是一句非常地道的洛陽話,可惜的是:很多人已經不會說了,更不知怎麼寫啦。
澀sè:1. 不光滑,不滑溜。2. 一種使舌頭感到不滑潤不好受的滋味。3. 文字難讀難懂,不流暢。如果是東北人,河北人,北京人念這個字,應該是沒問題,到了河南就不是這個發音了,念澀sāi:比如,這個柿子有點澀。
堵dǔ:1. 阻塞,擋。2. 心中不暢快。3. 牆。4. 量詞,用於牆。5. 古代鍾或磐十六枚編成一組,掛在一個架子上稱「一堵」。6. 姓。
剌lá:剌手。剌開,洛陽有土語:解不開,撕開,剌開。
茬 chá ,莊稼收割後餘留在地里的短莖和根:茬子。麥茬。
同一塊田地上莊稼種植或收割的次數:頭茬。
短而硬的頭髮、鬍子:胡茬子。
看完解析明白了嗎?「澀堵剌茬」一般使用在:瓷、陶器,玻璃等本應該光滑的物體,結果質量有問題,就說:「澀堵剌茬。
倆人言語不當,相互諷刺炫耀:「不識字你摸摸招牌?」牛氣沖天啊…另一人不服曰:「不摸,怕手掛爛了,澀堵剌茬。」後一個人說的是對方的臉…這就很有幽默感啦。人的臉面,也是「招牌」唄,同樣的反擊,後者明顯乃強者,言語幽默,很有韻味,不笑都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