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忘的洛陽老城「日夜門市部」

2019-12-01     洛陽車人

網上有一組老外拍的洛陽老城圖片,除了有一張搞不清楚是哪裡外,其它的圖片咱都能認出來,誰讓咱是洛陽老城人呢。

這一張大家看看是哪裡?其實很簡單就是青年宮西邊的「日夜門市部」,一個在洛陽從不關門「打烊」的老店。

看圖:前景是一位光頭的大爺拉的一架子車青菜,還掛著毛驢,背景的標語應該是「我是春娥家鄉人、優質服務為人民」,這是上世紀八十年代中期的口號,公交車的擋風玻璃上都有這時髦的標語。

上世紀六十年代--八十年代,老城區人最青睞的是「大商場」,也就是後來聞名世界的「東都商廈」,也喜歡旁邊的「小商場」,在當年規模都不算小啊,這倆店似乎啥都有,服務員每天忙的不亦樂乎。老爺們兒還是最喜歡這個「日夜門市部」,因為他是個煙、糖店,看電影看戲的、上下班路過的都要進去買盒香煙,「串門子」走親戚得買點心吧。那個年代還沒有啥「精包裝」,都是牛皮紙把點心包成方塊,上大下小,蓋一張紅色商標,從頭頂上拽一根紙繩兒,三下五除二的歘歘一捆,再一扽完事兒,服務員那個乾淨利落呀,令人眼花繚亂,佩服唄。

這裡的水果糖種類繁多,大姑娘小媳婦也光顧,老師傅下班後喜歡到這兒喝二兩,也就是「一毛燒」,紅薯干做的燒酒,壓根兒就沒有啥下酒菜,本事兒大的「一口悶」,稍差點的買一兩「乾花生米」站在哪裡一邊喝一邊閒聊,也有「酒鬼」坐在或蹲在門前的青石板板兒上「猜枚划拳」,反正他們喝酒也不惹事兒,沒人干涉干擾他們過酒癮,吆喝的水平高還能引起圍觀……

七十年代,老城區還有很多「大集體」企業,很多廠實行「三班倒」制,前半夜好辦,後半夜的「上三班」就難熬了,遇到停電還不讓回家,怎麼辦?那就溜溜達達的來到青年宮,來到這個「東華街」日夜門市部,買點小點心、整二兩提提神…

這條街目前叫「中州東路」,也是五十年代打通老城後的東西通道,第二次拓寬後變成了當今既不像城市也不像縣城的老城區中州東路啦。

如今,城市發展太快,拓寬後的這條街在洛陽也是最窄的主幹道,不許走「卡車」就是這個道理。

洛陽老城,我的家,魂牽夢繞的家,這裡有特好喝的餛飩、有來自全國各地的名小吃,有名揚天下的「真不同」,有叫不上名字的寵物和花卉…唯一短缺的就是這個「日夜門市部」,爺們兒們,再也喝不到那個紅薯干做的「一毛燒」啦。

歷史就是歷史,近代的洛陽老城留下來的清晰圖片,竟然是老外拍的這也算是遺憾中的幸事吧,畢竟人家為我們留下了回憶,留下來了…念想。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XjIPxW4BMH2_cNUgHWh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