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報 · 此刻夜讀
睡前夜讀,一篇美文,帶你進入閱讀的記憶世界。
世界讀書日。
這一天,閱讀的意義被放到最大,我們有一個共同的身份:讀書人。
在過去與未來之間,身處在繁忙生活的間隙里,閱讀讓我們得以完善自我,進而去努力生活。合上一本書的瞬間,我們仿若經歷一場夢,那些現實里難以尋覓的答案,均在這裡找到啟示。
作為長期與文學、與閱讀相伴的團隊,我們稱呼自己為「逮香蕉魚的編輯」——總是以好奇的心來面對自己從事的事業,也都深深愛著閱讀這件事。而我們團隊,每一位編輯的閱讀口味不一。
今晚的夜讀,來自於我們編輯的近期愛讀,所推薦的書有的傳達一種生活美學,有的是對現實的某種反思,但無一不指向同一句話:這書,讓我著迷。
《實驗室女孩》
霍普·潔倫/著
生機,這一刻,這兩個字實實在在地擊中了我。把自己活成一棵樹,這大概就是霍普給我的啟示。
李凌俊
買時以為是小說,翻開後才發現是地球生物學家霍普·潔倫的回憶錄,一段像植物一樣向光生長的獨特人生。這是一本適合在夜深人靜時讀的作品,讓人在自我省思中汲取勇氣和力量。
霍普·潔倫出生在北歐移民家庭,家人之間的關係相對疏離,或許這也是後文她在敘述自己的科研經歷時會給人不近人情之感的原因。父親遺傳給她熱愛科學的基因,母親帶領她在田間勞作,用英美文學經典培養她廣泛的閱讀興趣,幼時霍普便對人生作出了清晰規劃——「走上崎嶇難行的獨木橋,做別人眼中『知道得太多』的人」。
全書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霍普撰寫的科學散文,以精確優美的筆調記錄關於植物的科學發現,另一部分是她的人生歷程,她和搭檔比爾在貧窮和辛勞中相互扶持,兩人工作和生活的故事。兩部分文字如同兩個樂章,交錯迴響,樹的生長與人的成長形成互文。
從個人的閱讀感受出發,我偏愛科學散文部分,它們給人悠遠而遼闊之感,在這個特殊的時間段里,顯得彌足珍貴。而個人回憶錄的部分,則用冷靜的筆調為科學家的光環祛魅,寫出了科學工作的艱苦和浪漫,以及這背後的熱忱和勇敢,還有常人難以想像的付出和犧牲。
記得疫情期間,有一天正在看這本書時,接到快遞小哥電話,戴上帽子、口罩、手套,下樓。風還是凜冽,但碧空如洗,成群結隊的野鴿子和烏鶇在小區車道上跳來跳去覓食,樹冠如雲的香樟樹嘩嘩搖曳,撒下滿地如小漿果一般的樹籽。生機,這一刻,這兩個字實實在在地擊中了我。把自己活成一棵樹,這大概就是霍普給我的啟示。
《尚待商榷的愛情》
朱利安·巴恩斯/著
傅小平
嗨,他怎麼總是能把我們說了又說的事兒,寫得這麼好玩、這麼有趣呢。
對朱利安·巴恩斯來說,唯一的確定就是沒有確定。在這本《尚待商榷的愛情》里,他討論了愛情的不確定性、記憶的不可靠性和人類情感的複雜性。他讓三個主人公輪流講述各自的故事,實際上也是約請我們參與他們的對話。我們越是深入其中,越是發現生活中並不存在唯一的解釋,很多事情都遠比我們想像得要複雜。
不止於此,巴恩斯總是賦予小說敘述以新鮮的,有意味的形式。嗨,他怎麼總是能把我們說了又說的事兒,寫得這麼好玩、這麼有趣呢。
《一人食,一粟米》
錢紅麗 /著
是呀,這熙熙攘攘的人世間,誰不眷戀一蔬一飯的溫情和光輝?
李凌俊
女作家錢紅麗的散文集,地靈人傑的安徽有著天然而悠久的散文傳統,我喜歡的散文作家許多都是安徽籍的。錢紅麗的這本書讓我想起一句話:生活在生活之中。疫情期間,這句話有著非同一般的意義:生命中最大的修行,就是飢來餐飯倦來眠。
足不出戶的生活讓全國人民廚藝大漲,作為下廚愛好者,我也時時像吉本芭娜娜一樣宣布:在這世界上,我最喜歡的地方,是廚房。走進廚房,似乎就走進了一種井然的秩序,焦灼不安的心慢慢平復到日常的節奏里。
我把《一人食,一粟米》放在靠近廚房的餐桌上,一煲牛尾湯,所有的食材都下了鍋,氤氳水汽升騰,翻開書讀上幾頁,似乎與作者有了心照不宣的呼應——生活儘管忙亂不堪,但至少還有美食帶來的撫慰,才讓人生不會顯得那麼寒涼。因為她的散文里,總有閱讀、音樂、植物和美食,絲絲縷縷攀援在深情的文字里, 那些瑣碎的事物在她綿密的敘述中,處處閃光,有「日暮掩柴扉」般的熨帖。
疫情期間,有幾部電影翻來覆去地看,《海鷗食堂》《小森林》《托斯卡納艷陽下》《美食,祈禱和戀愛》……片中那些平凡女性,忙碌在田地間,在廚房裡,在異鄉的小餐館中,在永無止境的旅程上,認真生活,堅毅如鋼,又溫暖如日常。
每當內心焦躁不安時,總會想起《海鷗食堂》兩個女主角的對話,「如果明天就是世界末日,今天你會做什麼?」「我要吃很多好吃的東西,叫上喜歡的人。」是呀,這熙熙攘攘的人世間,誰不眷戀一蔬一飯的溫情和光輝?
《內闈:宋代的婚姻和婦女生活》
[美] 伊沛霞
鄭周明
宋代女性生活在巨大的豐富性和矛盾性下,在男性書寫的歷史背後,是她們被隱藏的多樣情感與情緒。
最近觀眾對電視劇《清平樂》中女性角色的塑造表達了一些不同聲音,為了襯托曹皇后,多數女性角色變得扁平化,甚至曹皇后本人也有些瑪麗蘇傾向。宋代女性的生活究竟是什麼樣的?在此特別要推薦漢學家、宋史學者伊沛霞的《內闈:宋代的婚姻和婦女生活》一書,如果說她寫作的《宋徽宗》一書還有著許多常見資料的話,那麼這本《內闈》則通過豐富的歷史資料展現了宋代女性的複雜性。
宋朝是一個紛繁複雜、充滿變化的時代。一方面,纏足開始流行,士人開始倡導「餓死事小,失節事大」;另一方面,女性的婚姻和財產權得到進一步保障。在這本書里,宋代女性的生活栩栩如生地呈現在我們面前:內外之別,祭祀慶典,安排婚嫁,侍奉公婆,養育後代,內閨爭寵,守節再嫁……顯示出婦女史是動態的歷史,是富有多種可能性的歷史。
書中舉了許多例子來說明女性在宋代家庭中承擔的多重角色,相當一部分是內在矛盾的,比如宰相韓琦曾經抱怨,市面上女式服裝和首飾接二連三推出新款式,女人熱衷於跟潮流,丟掉舊的,購買新的。這側面反映了北宋的商品經濟發達,但宰相卻特別表揚自己的侄媳婦張小姐,不趕時髦,不願奢侈浪費亂花錢。
事實上,這就是宋代士人家庭的常態,妻子依然要親自勞動,縫縫補補又三年。《內闈》也罕見的提到了「靈魂伴侶」,這是非常少見的,比如蘇軾與第一位妻子王弗、李清照與趙明誠。
作者在書中援引了許多傳說性質的資料以及猜測性判斷,是最大的缺憾,但今天的讀者依然可以通過其他內容意識到,宋代女性生活在巨大的豐富性和矛盾性下,在男性書寫的歷史背後,是她們被隱藏的多樣情感與情緒。
《不管狗和茶炊怎麼鬧騰》
王這麼 /著
作者寫著自己的生活,寫出了一種鬧鬧騰騰的感覺。
袁歡
最近讀的散文集,一本輕鬆讀物,作者寫著自己的生活,寫出了一種鬧鬧騰騰的感覺。
散文集分為三個部分:「舊家山」回憶童年的人事與家鄉的美食,親切感十足,很容易讓人垂涎;「閒花草」談作者侍養的花草及相關的文化掌故,趣味小歷史,愛花草人士可來尋共鳴;「凡人歌」則記敘都市中的眾生相,是世俗也是現實,是在日常的間隙中所能看見的幸福。
我很喜歡她將一些機鋒藏在玩笑中,帶著種「嬉罵」的味道,柔和但不失銳氣。整本書都在傳達的是如書名更是大作家契訶夫的生活態度:不管狗和茶炊怎麼鬧騰,需要做的是,根據自己的力量,完成自己的使命——其他的不用去操心。
《給孩子的病毒科普圖鑑》
腦花 /著
金瑩
轉眼三個月過去,女兒已學會想出門時輕聲勸慰自己,「新冠病毒」還在啊。
開學遙遙無期的日子裡,如何告訴孩子,他們意外擁有的這個漫長假期是基於何種原因。轉眼三個月過去,女兒已學會想出門時輕聲勸慰自己,「新冠病毒」還在啊,於是給她講了東方出版社的圖畫書《給孩子的病毒科普圖鑑》。
這本圖畫書用溫情的方式講述了這場殘酷的疫情,從「病毒星球」「 一個闖入者」「 一場戰鬥」「 你要做好這些」「 記住,要保持謙卑」等5個方面講述了人類與病毒的這場戰爭,並在結尾用「人與自然如何相處」「 未來城市規劃」等開放性問題引發孩子們的思考,24幅生動可愛的圖畫,形象地給孩子做了一次病毒知識科普,讓孩子認識病毒、了解病毒、保持謙卑、敬畏自然。
《事實:一個小說家的自傳》
[美] 菲利普·羅斯 /著
有哪個作家能像羅斯那樣獨特到只寫自己,並且把自己寫出萬千氣象呢。
傅小平
那些執著於區分虛構非虛構界限的讀者,那些困惑於如何轉化真實生活的作者,都來讀讀羅斯的《事實:一個小說家的自傳》吧。
有哪個作家能像羅斯那樣獨特到只寫自己,並且把自己寫出萬千氣象呢。他不只是寫了「我」羅斯,還創造了第二個「我」祖克曼,兩個「我」各成系列,又相互交集。在這本小說里,他們還互相通信探討生活和寫作,探討小說和自傳的關係呢。羅斯怎樣一步步從猶太小鎮男孩變為功成名就的小說家,這裡會告訴你答案。
《安魂曲》
[俄]阿赫瑪托娃 /著
高莽/譯
何晶
她的詩既保持著古典詩歌的外形,又在詩歌內部進行著地震和轉折。
《安魂曲》一書收錄了阿赫瑪托娃最具代表性的長詩和組詩作品。長詩《安魂曲》寫於1935至1940年間,此時的阿赫瑪托娃正經歷著精神深處長期承受的憂傷、痛苦和不幸。某種程度上,阿赫瑪托娃一生的歷史也是20世紀跌宕的俄羅斯民族史。
《安魂曲》是以個人的遭遇來折射民族的災難和不幸,在這裡詩人完成了個人風格的轉折,經歷現代、把握古典,最終抵達永恆是阿赫瑪托娃詩歌的指向,她的詩既保持著古典詩歌的外形,又在詩歌內部進行著地震和轉折。
《盲刺客》
[加拿大] 瑪格麗特·阿特伍德 /著
韓忠華/譯
阿特伍德的能力,則是像鸚鵡螺一樣將故事的截面合理安插到自己的位置,俯瞰之下形成迷人景觀。
張瀅瑩
很多人說《盲刺客》難讀,這也許代表了一種敘事門檻,甲之蜜糖,乙之砒霜那種。這段時期,終於有了大段的連續空白時間,我把《盲刺客》幾乎放到阿特伍德作品的最後來讀,也是為了儘量減少誤判和干擾。
在這本布克獎作品中,當一個故事被撕成布條,你又選擇試圖拼回原貌後,把它們拼貼在一起,像旗幟那樣高高掛出來時,風裡亂舞的必定是詞語和詞語之間的勾連、碰撞。能解讀出的任何意義,都看似支離破碎,回頭仔細品,卻是你我的生活中的一個個真實疤痕。
《盲刺客》擁有一個很難用言語簡單闡述的故事結構,以及四層邏輯,阿特伍德的能力,則是像鸚鵡螺一樣將故事的截面合理安插到自己的位置,俯瞰之下形成迷人景觀。
她的筆,是堅韌鋒利的手術刀,有時選擇在表皮輕輕划過,有時略一施力,便直插病灶。她從來不喜歡自我重複,也從不行虛無之文,她所探索的不僅是自己書寫的邊界,更是現有寫作意義上一個清醒的敘事者所面對的邊界。在《盲刺客》中,這種探索達到某種意義上的巔峰。不過,如果看得完《可以吃的女人》,你其實一直擁有著那把進入她作品的鑰匙。
新媒體編輯 袁歡 張瀅瑩
新年文創季
文學報新年文創 已上線微店
公號:iwenxuebao
郵發: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