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子愷親自翻譯的俄羅斯作家,遊歷在19世紀的芳香與呼嘯中 | 此刻夜讀

2020-04-10     文學報

文學報 · 此刻夜讀

睡前夜讀,一篇美文,帶你進入閱讀的記憶世界。

俄羅斯作家柯羅連科

今天夜讀,推薦給大家的作品來自俄羅斯作家柯羅連科,這位活躍於19世紀下半葉的作家對今天的讀者來說或許有些陌生,但他在俄羅斯文學史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作品很早就譯介進入中國,對現代中國作家如魯迅等人產生了許多影響。

他的代表作之一是長篇自傳小說《我的同時代人的故事》,書中敘述了他的童年時代、中學生時代、專科學生時代、維亞特邊區流放時代、雅庫茨克省流放時代的生活。主角正是柯羅連科自己,他表示自己是19世紀60年代俄羅斯民主主義青年的典型人物,而在他的形象中表現出的特性,不僅是他自己一人所獨有,而是當時其他許多俄羅斯進步人士所共有的,因此作者把這本書稱作「我的同時代人的故事」。

翻譯這本書的譯者是文學家、漫畫家豐子愷及其幼女豐一吟。豐子愷可算是一位勤奮的翻譯家,一生著作共有150多種,其中翻譯占據了34種。上世紀五十年代,豐子愷與幼女豐一吟著手合作翻譯柯羅連科的《我的同時代人的故事》,還為此創作了一幅漫畫呈現當時場景。

豐子愷親自翻譯的俄羅斯作家,遊歷在19世紀的芳香與呼嘯中 | 此刻夜讀

在寫於1965年的散文《廬山遊記》中,豐子愷提到當時他們已經完成翻譯了第一卷三十萬字,為慶祝而全家旅行一次。而且有意思的是,豐子愷父女為了旅行已經心思不在定稿上了,「脫稿前一星期已經有點心不在稿;合譯者一吟的心恐怕早已上山,每天休息的時候擱下譯筆(我們是父女兩人逐句協商,由她執筆的),就打電話探問九江船期。」

究竟什麼樣的作家作品會吸引了魯迅和豐子愷呢?下面為大家帶來兩篇文章,分別是德國思想家羅莎·盧森堡寫的導讀序言,以及豐子愷父女的譯文。

導讀

柯羅連科:《我的同時代人的故事》譯序

文 / 羅莎·盧森堡

《我的同時代人的故事》

[俄]柯羅連科/著

豐子愷、豐一吟/譯

上海譯文出版社2020年4月版

柯羅連科(1853—1921)就其出身而論,同時是波蘭人、烏克蘭人和俄羅斯人。籠罩在他身邊的波蘭傳統在他看來只不過是在歷史上被征服的過去的最後一息罷了。烏克蘭的民族主義是矯揉造作的紈絝習氣和反動的浪漫情調的混合物,同他的直率性格是格格不入的。失掉了父親並從此只能依靠自己的十七歲的柯羅連科到彼得堡去,以便投身於大學生活和政治熱情的漩渦。在工藝專科學校學習了三年之後,他進了莫斯科農業學院。但是兩年過後,他未來的計劃,就如同他許多同年人的計劃一樣,給「最高當局」一筆勾銷了。由於參加大學生的示威遊行並為之辯護,柯羅連科被逮捕,被學院開除並被流放到俄國歐洲部分北部的沃洛哥德省,後來又被遣送到喀琅施塔得去居住,由警察加以監管。

青年柯羅連科

幾年之後,他回到了彼得堡重新安排生活。他在這裡學習做皮靴,以便按照自己的理想接近勞動人民,同時促使他自己人格的多方面發展,但是一八七九年他再次被捕,這次他被流放到更遠的東北地區,即維亞特卡省最荒僻的角落。

由於自己的勇氣,柯羅連科對這次流放也經受住了。他盡力設法在新的流放地安頓下來,努力從事不久前學到的手藝以維持生活。然而他註定不能長期過安定的生活。突然間,並無任何明顯的原因,他又被解往西伯利亞西部,又從那裡解往彼爾姆,而從彼爾姆又到西伯利亞東部極遠的地方。甚至在這裡他的遊蕩也沒有停下來。

亞歷山大二世被刺後,新沙皇亞歷山大三世於一八八一年繼位。這時在鐵路管理局工作的柯羅連科和其他職員一道照例要向新政府宣誓。但這樣做還不夠。作為政治流放者,柯羅連科還必須個別宣誓。他和其他的流放者都拒絕了這一要求,為此又被流放到雅庫茨克省冰天雪地的邊遠地區。

柯羅連科不得不為他之拒絕宣誓付出四年的代價,這期間他悲慘地生活在西伯利亞大草原中間,勒拿河支流阿爾丹河的沿岸半野蠻牧民的簡陋窩棚里,那裡冬天的溫度是零下四十到四十五度。但這一切貧困、孤獨、草原上陰鬱的景色,悽慘的環境,脫離文明世界——所有這一切都不能使這個流放者的歡樂性格變得憂鬱並摧毀他的堅定思想。他關心困苦的雅庫特人,積極參加他們的一切工作,熱情牧放牲畜,割草,擠奶,冬天則為當地人縫製靴子,畫聖像……柯羅連科後來敘述關於「被活埋的人們」這一時期的生活時,既不抱怨,也毫不訴苦,甚至帶著幽默的口吻。他在自己的雜記里,創造了關於過去的最溫柔、詩意、美麗的圖畫。

這時他的藝術才能成熟了,而且他從北方的自然界積累了豐富的心理觀察和印象。

一八八五年柯羅連科終於從流放中回來了,這一流放(不把一些短時期的間隔計算在內)耗掉了他一生中幾乎十年的歲月。他在回來後,發表了一篇短篇小說《瑪卡爾的夢》,這一作品立刻就使他走進了俄國文學最大作家的行列。在八十年代的陰暗氣氛中,年輕的天才的第一篇作品,他的完全成熟的果實,聽起來就好像雲雀在灰色的二月的日子裡唱的第一支歌。隨筆和短篇小說一篇接一篇迅速地發表了:《西伯利亞旅行者隨筆》《森林在呼嘯》《在聖像後面》《夜間》《最後審判日》《小河在嬉戲》和其他許多作品。這些作品的每一種都揭示出了柯羅連科的創作的主要特色:風景畫家和心理學家的極為高超的手法,充滿溫暖和新鮮氣息的自然性,對於「被欺凌和被侮辱者」的出自內心的同情。但是柯羅連科的作品中的這種社會傾向卻不包含任何說教的、好戰的、福音式的東西,比如說,像在托爾斯泰的作品所見到的那樣。這只不過是柯羅連科熱愛生活,他的善良的天性、他的歡快的性格的表現。儘管柯羅連科的見解十分開闊並具有人道主義精神,儘管他討厭沙文主義,但他是道道地地俄國的作家,可能,在俄國文學的偉大散文作家當中,他是最富於民族性的。

他不僅愛自己的鄉土,他還熱愛俄國,而作為一個少年,他熱愛它的大自然,熱愛巨大國家每一角落的親切的美,每一條夢一般的小河,每一個安靜的、為森林環繞起來的谷地,熱愛淳樸的人民,他們的各種類型,他們的天真的宗教感情,他們天然的幽默感和有深刻含意的幻想能力。不是在城市裡,不是在車廂的安適的單間裡,不是在現代文明生活的熙來攘往之中,而只有在途中,在鄉間大道上,柯羅連科才感到最為稱心如意。背著背包,拄著親手削制的旅杖,出著一身「旅人的小汗」悠悠行進,隨意而行,時而同大群虔誠的巡禮者跟在有靈驗的聖像後面,時而在河岸上同漁夫們一道在篝火旁邊度夜,時而攙到農民、木材商人、士兵、乞丐的駁雜大群中間去,傾聽他們的談話,或者乘在夢一般移動的舊輪船上旅行——這就是柯羅連科最喜愛的生活方式。在這樣的漫遊中,柯羅連科並不是像講究的、養尊處優的屠格涅夫那樣只是一個觀察者,他毫不費力,三言兩語就能夠同那些普通人親密起來,進入他們的世界,同人群溶合到一處。

《盲樂師》(又譯《盲音樂家》),譯林出版社

就是這樣地縱橫走遍了幾乎整個俄國。他在遊歷時,到處吸收大自然的魔力,那種曾經引起過果戈理的微笑的天真淳樸的詩意。他在遊歷時,懷著欣喜的心情觀察俄國人民與生俱來的宿命的冷靜,他們在和平時期,屹立不搖並極為寧靜,而在嚴厲考驗的時刻,他們卻又表現得英勇、偉大、不屈,完全同他的小說中所描寫的那奇妙的小河一樣:平時安靜馴順地在自己的河岸里流著,而在泛濫時期,它的水流就漲滿起來,成為自豪、急躁、壯觀的洶湧急流。

柯羅連科在遊歷時,直接地並且毫不勉強地同大自然和普通人民打交道,他把新鮮多采的印象寫滿了自己的筆記本,這些印象幾乎是原樣地,還帶著晶瑩的露珠和大地的香氣寫進了他的隨筆和小說。

《盲樂師》是柯羅連科筆下最有特色的作品之一。乍一看,這是本質上論述非藝術題材的一種純心理的體驗。一個生而盲目並由於不可抑制地想看到光明(他永遠也不能使這種願望得到滿足)而苦惱的人的精神悲劇在這裡成了敘述的中心。但是柯羅連科提出的結局卻再度出人意料地引向他的創作和整個俄羅斯文學的主題。當他的盲樂師超越於自己那毫無出路的痛苦的利己主義,從而表達了一切盲人的精神上和肉體上的苦難時,就經歷了精神的復活並在精神上成為「有視力的人」。這一作品的高潮是盲人第一次公開舉行的慈善音樂會,他出其不意地在自己的樂器上演奏了街頭盲歌手的著名俄羅斯旋律的變調。由於為自己的即興演奏選擇了這個題材,他引起了被震動的聽眾的熱烈同情。社會的主題,同群眾的痛苦息息相關,在這裡無論對一個人,還是對整個社會都是出路和明燈。

不久前出版了瑪克西姆·高爾基的回憶童年的著作的德文譯本,這部回憶錄在許多方面同這部《我的同時代人的故事》可以進行有意思的對比。

高爾基《童年》、柯羅連科《我的同時代人的故事》舊版封面書影

柯羅連科和高爾基在自己身上不僅體現了兩種不同的詩的個性,而且還體現了俄國文學和爭取自由的思想的歷史上的兩代人。柯羅連科的注意中心還是農民,而高爾基這位德國科學社會主義的熱情信徒的注意中心,則是城市無產階級和他們的影子:流氓無產階級。柯羅連科以風景作為他敘述的自然背景,高爾基的這種背景卻是手工作坊、地下室、小客店。

柯羅連科筆下的俄國已不復存在,這已是昨天的俄國了。他的祖國和它的兒子們的詩歌般溫柔的、幻想的氣氛已經消逝了。在大約十到十五年前,這種氣氛已讓位給高爾基和他的戰友的那種悽厲的、雷雨般的氣氛,預告革命的鳴聲響亮的海燕了。甚至在柯羅連科本人那裡,這種溫柔的氣氛也不得不在每一次戰鬥面前後退,因為在柯羅連科身上,也和在托爾斯泰身上一樣,社會的鬥士、偉大的公民終於戰勝了詩人和幻想家。

柯羅連科

我那時代人曾經有一種理想,並且為此而作鬥爭,他們所理想的,現在我看到有許多已經洶湧澎湃地闖入生活舞台上來了。我想,我流放時期中的許多插話,以及當時那環境中人們的許多事件、交遊、思想和感情,在現在仍不失卻其最生動的現實意義。

當托爾斯泰在八十年代開始宣傳自己的道德福音,而選擇了人民的短篇小說這一對自己來說是新的形式時,屠格涅夫以祖國的名義寫信給亞斯納亞·波利亞納的智者,懇求他返回到純藝術的園地上去。當柯羅連科以鬥士的全部熱情去撰寫政論文章的時候,朋友們也由於不能再看到他的那些芳香的詩歌而感到悲傷。但是俄國文學的精神——崇高的社會責任感——在這位上帝福佑的藝術家身上比對自然、對自由的遊牧生活、對詩歌創作的愛還要強烈。被捲入日益迫近的革命風暴之中的柯羅連科在九十年代末漸漸不再寫詩了,但在這些年裡,柯羅連科的刀劍卻在閃閃發光。從一九六年到一九一年在《俄國財富》雜誌上連載的《我的同時代人的故事》——這是他最後的文藝作品,它只有一半是詩,然而全部都是真理,就象他一生中所寫的全部作品那樣。

(德國思想家羅莎·盧森堡寫於1918年7月的《我的同時代人的故事》德文版譯序,有刪減)

作品選讀

我們這些人過慣了歐洲的冬天,對於西伯利亞冬天的意外現象竟難以想像。首先是這裡的河流不像我們那裡一樣從上面凍起,而是從下面凍起的。有一個陽光燦爛的日子裡,我的車子駛到伊爾庫茨克附近的額爾齊斯河邊(這是後來的事了)。有一層濃密的霧簡直像一道壁障似的屏擋著河面,我看了這情景,不勝驚奇之至。我們的車子不得不在暮色般的霧氣中走了一段路,河水在這霧氣下面洶湧澎湃。那時候天氣已經嚴寒,河水卻還在那裡翻騰。由於滾滾不絕的關係,水的溫度很快就達到了兩度半,這麼一來,冰比水重了,便往下沉。流水把河底上像稀飯一樣的冰帶著走,後來這稀飯在下面暖和起來,浮出到河面上,終於使河水凝結了。西伯利亞的許多河流便是這樣凍結的。

河流開凍的時候,又要演出一幕威嚴堂皇的戲劇。有一天早晨,我突然聽見河面上傳來一大片嘈雜聲。我們有一個習慣:碰到這種情況,立刻裝備起馬來騎著去看。我就出發到阿姆加河邊去。我在這裡看到的光景,氣魄雄壯得使我吃驚。阿姆加河上的冰起初開始移動了,後來突然又停留下來,造成了「壅塞」的現象。冰塊一塊塊堆積起來,形成了一堵巨大的壁障,在這上面又有別的冰塊和樹林裡倒下來的圓木不斷地堆積上去,這就使得河水翻騰起來。旁邊狹谷里流出來的一股股水源變成一條條小河,給這混亂景象添上了更多的雜亂感。我看了這光景,不勝驚訝,就站定下來。但聽見有的地方水聲嘈雜,忽而衝出一個決口,奔騰澎湃起來。有時在壅塞處仿佛有什麼東西震顫了一下。……

當我騎在馬上欣賞著的時候,突然聽見高處的岸上有人拚命地在叫喊。這叫聲是對我而發的:有一個朋友在向我揮動著手臂做什麼手勢。我領悟到自己站的是危險地方,就把渾身發抖的馬掉過頭來。我一撥轉馬頭,馬就旋風似的飛奔到高岸上去了。再過幾分鐘,壅塞的地方開始蠢動。有一大塊冰和幾根圓木搖晃起來,震顫一下,於是壅塞的地方譁然崩潰。雜亂無章的冰塊和圓木全部隨波逐流而去,發出轟隆轟隆的聲音,仿佛地震一般。阿姆加河衝擊著兩岸,發出冗長的怒吼聲。……我不得不再逃遠些,這時候水一直在我的馬後面追逐。過了一會兒,壅塞的冰塊漸漸以較緩的速度順著河水流去。冰塊互相碰撞著,咔嚓咔嚓地碎裂開來;一整株一整株的樹木雜亂地翹出在冰塊之間———這一切發出轟隆聲和爆裂聲,順著河水流下去,———起初流到阿爾丹河裡,後來流入勒拿河和北冰洋。河的兩岸一路發出劈劈啪啪的爆裂聲。

但在河流向周圍一帶隆重宣布春天徹底勝利的那一天之前,春天早已在各地高唱凱歌了:牧場上已經草色青青,開放著五色繽紛的鳶尾花,到處出現明藍色的湖泊。流冰期過去之後,河面上飛來難以計數的鳥禽。我們已經開始在菜園裡工作了,有時鴨子在暮色蒼茫中從我們身旁飛過,翅膀差點兒碰著我們。在比較小的湖泊即當地所謂「勒瓦」上面,黃昏時候由於群鳥亂鳴,簡直形成一片隆隆之聲。這裡有鶴唳聲有磨齒似的聲音,還有各種各樣其他的聲音,———一切生物都用叫聲來表示生的狂喜。但這時候北國的大自然又給我們展示了意料不到的景象。有一次巴賓走進帳篷來(他通常比我們都起得早)說:

「快爬到屋頂上去望望野外,……你們會看到意外的景象。……」我走出去一看,果然出乎意料之外。在春天的這個時節,我們住屋周圍有大大小小的許多湖泊,有的簡直小得像水窪一樣。這些湖泊里的冰早已融化,在深色的地面上十分美麗地反映出一塊塊青天來。但在這天早晨,有一個湖泊又變成白色的了,仿佛是在上一夜凍結起來的。

要解釋這現象很容易。這些湖泊都是連底凍上的。解凍的時候從上面融化下去,底上的冰還要在水草莖上附著很久。最後水草莖周圍也融化了,於是有一大片冰浮到水面上來,驚起了無數的鴨子,它們在這樣的湖泊上面迴翔很久,空中充滿了驚惶的叫聲。不過這情況不是每年都有的。有時冰塊不知不覺地融化到底上去了,只是偶爾有一兩個小「勒瓦」突然變成白色。這一回離開我們帳篷半俄里處的一個湖泊全部變成白色了。

真奇怪,鳥禽們能憑某種本能知道,今年夏天湖水會不會全部乾枯。

「你瞧,符拉季米爾,」春天亞歷山大對我說,「今年夏天一定很熱。鳥禽都飛到河面上和大湖泊上去了。」

(《我的同時代人的故事》[俄]柯羅連科/著,豐子愷 豐一吟/譯,上海譯文出版社2020年4月版)

新媒體編輯:傅小平

配圖:豆瓣書影、攝圖網

新年文創季

郵發代號:3-22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jJ35ZXEBrZ4kL1Vihqn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