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重啟」,今天滬上以800餘件作品回望抗疫,致敬歸來

2020-04-08     文學報

明代吳門書畫家書札里的生活趣事 | 新浪潮導演讓·呂克·戈達爾首次線上直播|英國國家劇院NTLive上線國內平台 | ......

4月8日零時起,在經過76天的管控後,武漢市75個離漢通道管控卡點將統一撤除。被疫情按下「暫停鍵」的武漢終於「重啟」。

也是在同一天,《召喚——上海市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美術、攝影主題展》在上海中華藝術宮開展。上海各界人士、援鄂醫護人員和上海藝術家們的參觀了這次主題展。

前來參觀展覽的援鄂醫護人員在布面丙烯畫《召喚》前留影。這幅畫是20位畫家在十天時間裡傾情合作,以繪畫的語言和力量,用作品來表達危難中閃耀的人性光芒。

觀眾觀看展覽。

本次展覽的展出時間為4月8日至5月8日,共展出作品800餘件,是從以上海為主的1800餘位一線抗疫勇士、文藝工作者及各界人士自發創作的13000餘件視覺藝術作品中遴選而來,所有作品均為原創新作,其中80%以上是第一次向公眾亮相。

除美術、攝影作品外,主辦方還將民間藝術、書法、雕塑、裝置、詩歌、影像等文藝形式有機融合起來,在「召喚」這一共同主題下,用不同的形式,從不同角度展示了疫情期間的社會方方面面。

楊艷《全民抗疫》(中國畫)。

李根《肩並肩》(油畫)。

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攻堅戰中,上海各行各業人士展現出讓歷史銘記的大愛風貌:醫療衛生、建築設備等專業救援隊伍赴湖北重點城市和地區,集結誓師、毅然出發;抗疫第一線的醫護、生產、運輸、公安等部門夜以繼日地勤奮工作;各類社會基層組織、尤其是抗疫志願者沖在一線;中外人士奉獻愛心、提供物資捐助和精神支持……

此次主題展也是上海在全面復工復產復市後的首個以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為主題的大型實體展覽。展覽由上海市文化和旅遊局、上海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上海市衛生健康委員會、解放日報社共同主辦,上海市美術家協會、上海市攝影家協會、上海民間文藝家協會、中華藝術宮(上海美術館)等單位聯合承辦。

池振明《生死時速》(水彩畫)。

周圓《等你回來》(中國畫)。

本次展覽分五個部分,以忠實寫實、藝術寫意的雙重視角,引領觀眾的視線從抗疫救治、防控到抗疫救助、保障,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示對新冠疫情的認知、對人間大愛的禮讚、對突發災難的思考、對科學防疫的提倡以及對良好生存環境的期盼。

主展的五個部分中,《臨危出征》《鏖戰江漢》《堅強後盾》以時間為主線,展示戰疫的各階段各進程;《守望相助》《人間真情》以空間為中心,展現戰疫的各塊面各場景。此外,還有一個攝影作品附展和一個漫畫作品附展。附展《難忘瞬間》以「瞬間」為關鍵詞,用攝影作品定格戰「疫」過程中稍縱即逝的感人畫面。

章禎緯《2020年3月》(油畫)。

瞿劍宛《堅守》(中國畫)。

在中華藝術宮五米層展廳里,4米以上巨幅作品就有十多件,均是上海美術界中青年優秀畫家在短短十幾天時間裡廢寢忘食的創作成果。其中最震撼人心的,是寬18米、高2.2米的巨幅大作《召喚》,是上海美協邀請老中青畫家共同創作的巨幅美術綜合材料作品,由20餘位畫家日以繼夜,每6米一組,分成3組在一周內集體創作完成,這也是目前為止國內最大的一幅以抗疫為主題的美術集體創作,全景式地再現抗疫一線人物群像。

展覽的唯一一幅書法作品是上海青年書法家張豐連續18個小時書就的寬4米、高3米的行書長卷六聯幅《上海支援湖北醫務人員英雄榜》,書法家、篆刻家韓天衡通宵創作,以引首章「醫者仁心」向《英雄榜》上的1649位英雄致敬。展期內,主辦方將邀請援鄂醫務人員代表觀摩展覽,並將於展後將這幅書法作品贈送援鄂的上海醫院收藏。

前來參觀展覽的援鄂醫護人員站在寫有自己名字的英雄榜前。

觀眾參觀展覽。

展覽還將集中呈現上海文藝界新創作的多媒體主題作品,如四格連環畫抗疫故事影像、澎湃網抗疫一線八集視頻、SMG抗疫記錄片以及各藝術門類「雲創作」「雲演出」「雲展示」等。

主題展則首次向公眾展示兩位「戰地」攝影家賴鑫琳和董天曄拍攝的作品。在武漢期間,他們拍攝珍貴照片數萬張,留存了上海援助武漢的醫務工作者在一線救助病患的珍貴感人的瞬間。還有攝影人、媒體記者、一線醫護工作者、廣大志願者拍攝的照片中精選出來的作品,用影像和文字圖說方式彙集成故事集,採用長卷的方式向觀眾緩緩道來,講述照片背後的故事。

部分參展攝影作品。

展出作品中有許多都是帶著口罩、護目鏡的面孔。

「儘管看不清彼此的容顏,但我們依然可以用眼神互相致意;儘管觸不到彼此的指尖,但我們依然可以用腳步互相併肩;儘管道不盡彼此的心緒,但我們依然可以用藝術互相交流、互相理解、互相鼓舞、互相激勵……因為我們每一個人,都聽見了黨和人民的召喚,聽見了責任和使命的召喚,聽見了真愛和真情的召喚。」展覽前言寫道。

張培成《生命衛士》(中國畫)。

齊然《上陣90後》(中國畫)。

現場還展出了武漢文旅局製作的系列感恩海報,「謝謝你,為武漢拼過命」,「是你們為生命架了橋」,「三江同源,千里同心」,「每一次鐘響,都記得你的肝膽相照」,「熱乾麵謝謝炸醬麵」,「櫻花再開時,天涯海角也要請你來」……

1月23日起,全國29個省市、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軍隊的340多支醫療隊共42000餘名醫護人員馳援湖北,和無數湖北醫務工作者一起打響生命保衛戰。這些感恩海報,是武漢向這些醫務人員道出的一聲由衷感謝。

展覽現場。

武漢文旅局製作發布的部分感恩海報。

畫家汪家芳從大年初二開始,便創作並公開發表了20餘幅「疫情下的民生英雄」系列畫稿,以表達心中的讚揚與敬畏。從3月上旬開始,他就全心創作中國畫《巍巍中國情》。

「巍巍長城、黃鶴樓、 布達拉宮、泰山南天門、武漢長江大橋、武漢金銀潭醫院,以及上海東方明珠、浦東上海中心、外白渡橋、華山醫院等標誌性地標,還包括川流不息的海陸空物流輸送鏈等一連串創作元素,不斷在我腦海中交替盤旋著,腹稿由初略布局到輪廓成形,一遍遍打磨修正與完善,胸中塊壘也隨之積攢與厚實。終於,在3月15日那天,我飽蘸濃墨、凝注全神,落下了畫稿第一筆。由此,心頭意念如同開閘洪流那樣,隨著畫筆揮灑彩墨而盡情宣洩,所有思緒通過畫稿上的點線面與色彩而延伸,演繹成了中華民族攜手大愛的壯麗畫面。」他這樣表示。

藝術家李守白父女新近創作的大型布面油畫剪雕作品《向心力·中國力量》則採用了版雕+油畫+剪紙的創作手法,用四種不同的色彩來描繪享有「天下絕景」之稱的武漢市標誌性建築——黃鶴樓,也正應對了中國抗擊疫情的過程:黑色表示疫情爆發初期,充滿了病毒的湖北武漢重災區;深紫色表示從大年夜開始,全國各地英勇白衣醫護工作者們不畏艱險,逆行而上奮力搶救一條條生命;褐色表示在收到來自全球幫助下逐漸好轉的場景;最後在藍天白雲下,紅色則表示當下中國疫情接近尾聲,迎向光明的未來。

汪家芳《巍巍中國情》(中國畫 )。

藝術家李守白父女創作的大型布面油畫剪雕作品《向心力·中國力量》。

「生命是如此脆弱,生命又是如此堅強/有人頹然倒下時,更有人挺身而出/在危難中築起抗擊疫魔的巍巍高牆/人性的光芒照亮了灰暗的夜空/眾志成城的奇蹟,聳立在中國大地上」。在展覽的後記中,詩人趙麗宏以《在春天回望》為題,寫下詩句。

詩人趙麗宏的詩歌《在春天回望》。

展覽現場。

據悉,上海市文聯媒體中心和中華藝術宮還將開設線上展廳在線展示,作為展覽的補充和延伸,讓觀眾不出家門也能欣賞到精彩作品。

新媒體編輯:金瑩

配圖:主辦方提供,現場攝影 / 蔡晴

新年文創季

郵發代號:3-22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1ZbNWnEBrZ4kL1Vilyh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