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7日,上汽大眾MEB純電平台的第二款車型ID.6 X以23.9888~33.5888萬的價格正式上市,正當我對這個定價感到驚喜,並感嘆大眾完成「大象轉身」之後,新車推出節奏如此之快時,ID.6 X的試駕邀約就來了。作為上汽大眾布局30萬級別的7座中大型純電SUV車型,這個價位可以說群雄混戰,那麼ID.6 X除了比ID.4 X更大之外,還能帶給我們什麼無疑是我最關心的,於是帶著滿滿期待與好奇,我也馬不停蹄的奔向這台ID.6 X一探究竟。
不得不承認,2021年將是傳統車企向電動車領域真正發力的一年,而對於傳統車企中率先完成轉型的大眾集團來說,勢必就要打頭陣來挑戰已經搶得先機的造車新勢力和中國品牌電動車。那麼大眾雖然已經完成華麗轉身,但是這頭巨象能夠做到翩翩起舞嗎?
外觀體驗
這次我試駕的是ID.6 X將要率先交付的車型之一——2021款Pro極智長續航版,指導價27.8888萬元,搭載了後置永磁同步電機後輪驅動,NEDC續航588km。
首先外型方面,雖然ID.6 X(參數|圖片)和ID.4 X(參數|圖片)同樣採用了大眾ID系列最新的光語律動設計語言,但是在細節上還是可以一眼就能夠分別出ID.6 X旗艦車型的身份。比如整個前臉造型要比ID.4 X顯得更加厚重,IQ.Light LED矩陣式智能大燈不但尺寸更大,而且燈腔內部設計更加複雜,同時大燈喚醒和熄滅時帶有與人溝通的互動效果。
貫穿式LED燈帶採用「雙道槓」設計來彰顯身份,並且與大燈組完美銜接,而白天日行燈打開時燈帶並不會點亮,到了夜晚才是整個車頭最迷人的時刻,無論是辨識度還是燈光質感都無出其右。
前槓上部採用了封閉式的格柵,融入了時下流行的參數化設計,點陣式排布的一顆顆鍍鉻蜂窩造型氣勢實足,與下部的進氣口結合營造了寬厚的視覺效果。同時此處設計也解答了此前我的一個疑惑,就是雖然在車寬上ID.6 X 1848mm的數據比ID.4 X要少4mm,但在視覺效果上ID.6 X卻能夠顯得更寬。
尾部設計ID.6 X也採用了和車頭相呼應的「雙道槓」燈帶,並且貫穿式的飾板比ID.4 X看上去顯得車尾更有質感。
來到側面,ID.6 X的長度為4876mm雖然不算出眾,但是得益於純電平台的優勢,使得ID.6 X擁有極短的前後懸,因此ID.6 X的軸距可以達到同級出色的2965mm。並且由於側面線條流暢,所以整車擁有十分修長的車身比例,配合與車身撞色的D柱設計,在視覺上你會感到ID.6 X的車身尺寸十分可觀。
ID.6 X共提供三款輪轂造型,並且均為亮面拋光設計,除了入門級採用19英寸輪轂外,主力車型的20英寸輪轂就已經顯得很飽滿,而頂配四驅車型的21英寸輪轂則顯得更加誇張,視覺效果突出。另外我還發現一個細節,就是雖然ID.6 X和ID.4 X的輪胎均採用同樣規格的前窄後寬組合,但是ID.6 X的極智長續航和初見版兩款後驅車型後胎寬度均為265mm,比頂配四驅車型的255mm更寬,應該是廠家在出廠時有意而為之。
此外我個人比較喜歡的一處設計就是ID.6 X的門把手,看似傳統的外拉式設計首先符合大多數人的使用習慣,同時只需手指輕觸就能開門的方式又體現出了智能電動車的新穎。但是在緊急情況時,該門把手依然具有傳統的機械外拉式開門功能。從這個小細節就能夠看車,作為傳統品牌的大眾在打造智能電動車時,在保證設計感的同時,更多會考慮到更細節的操作場景,這就是傳統品牌經驗上的體現。
所以在外觀方面的總結,你會發現ID.6 X雖然整體上沒有那些顛覆性的設計,但是對於一款掛大眾標的車型來說,跑在路上卻處處體現著新鮮感,並且和ID.4 X在級別上還進行了顯著的區分,這就是深厚設計功力的最好體現。
內飾體驗
在內飾方面,ID.6 X和ID.4 X保持了同樣的設計語言,均為ID系列最新的貫穿式儀表台和懸浮式螢幕造型,不過內飾質感更顯高級,無論在材質配色、裝飾飾板圖案還是在軟性包裹面積上,ID.6 X均體現出了更高價格所帶來的車型定位。
5.3英寸的i-ID組合儀表雖然小巧,但顯示效果清晰,樣式布局合理,所有行駛信息一目了然,並且由於有了AR-HUD增強型抬頭顯示的存在,使ID系列的儀表不再需要以更大尺寸為賣點,夠用即可。
12英寸中控螢幕給人第一印象是介面清晰,配色清新,不再有往日大眾家族化內飾的單調感。同時車機系統功能豐富,所有車輛操作都被集中在此,好在菜單邏輯符合大部分消費者的使用習慣,上手難度低。當然,如今你也可以通過呼叫「你好,大眾」來完成一些指令操作,雖然指令種類還遠不如我們中國品牌和新勢力豐富,不過基本操作均可以準確完成。
對於合資品牌來說,大眾的這套作業系統依然是在全球化標準的基礎上儘可能的做到本土化適應,和完全自主開發的國內作業系統相比顯然在本土化功能上還不能相提並論。
導航方面提供在線高德地圖、實時路況可根據續航里程規劃合理路線。在娛樂方面支持酷我音樂以及第三方應用平台的下載,以及天氣、航班、交通違章等方面的查詢。此外包括空調介面、駕駛輔助系統介面和車載電腦介面均在此顯示,為了方面操作,ID.6 X也在螢幕下方設置了常用介面的快捷鍵,同樣是傳統品牌細節的體現。
前面提到的AR-HUD增強型抬頭是我此次重點體驗的功能,該系統在ID.6 X機智長續航版車型上屬於選裝,但售價相同的初見版上是標配,並且從ID.4 X上就一直是廠家宣傳的賣點。
從實際體驗來看,首先該系統的顯示布局為三塊方形區域,從左到右依次為駕駛輔助、車速信息和導航,與下方的組合儀表內容基本一致。不過當開始導航路線時,一旦前方遇到轉向或分叉路、包括高速匝道時,方向箭頭便會提前點亮,並隨著路口接近的距離逐漸變大,直至車輛完成轉向後消失。一開始回有一些看3D電影的效果,一旦適應後你會發現這是一項非常實用的設計。
除此之外該系統在啟用駕駛輔助系統時,包括前方預警、跟車距離和車道保持等功能的提示線都會在駕駛者前方動態提示,行車時實現基本不用轉移,並且該系統顯示的信息相比傳統HUD抬頭顯示距離更遠,也不需要駕駛者頻繁調整視覺焦距,不易產生疲勞感。再配合車輛前風擋下方設計的IQ Light互動光語系統,你會時刻感覺到這台車是在和你交流的,這種人車互動的感覺,絕對算是ID.6 X最值得推薦的配置。
空間體驗
空間方面想必是ID.6 X對消費者最直觀的吸引力,得益於軸距的優勢,ID.6 X的空間表現究竟如何呢?
首先ID.6 X除了四驅頂配車型採用2+2+2的六座布局之外,其餘車型均為2+3+2的七座布局。根據實際體驗,在我調好駕駛位置之後(本人身高1.8m),第二排座椅移到最後時可以獲得近乎奢侈的乘坐空間,配合座椅靠背的調整和柔軟的頭枕,第二排舒適性出色。
當把第二排座椅調至一拳的腿部空間後,第三排也能做到不頂到膝蓋。相對於第三排腿部空間,ID.6 X有一個明顯問題是第二排座椅下方並沒有十分充裕的空間來放腳,所以並不適合成年人長時間乘坐,而六座車型則可以較好的解決這個問題,但車型選擇又比較單一,所以希望廠家後續可以在更多配置上提供六座車型,把選擇權交給消費者。
在配置方面,和ID.4 X的極智長續航車型相比,ID.6 X標配了自適應巡航、全車無鑰匙進入、第二排座椅調節/座椅加熱、第二排獨立空調、後視鏡摺疊、記憶等功能,並且在相同的電池容量基礎上,ID.6 X通過對行駛能耗的優化,續航里程更長。
動態體驗
由於硬體配備ID.6 X和ID.4 X基本一致,包括電池容量、電機功率、和驅動形式方面,所以我對ID.6 X的駕駛感受並沒有更多期待。
事實也的確如此,ID.6 X保持了和ID.4 X相同的駕駛水準,舒適平順是第一訴求,150kW、310N·m的單電機動力談不上迅猛但絕對夠用,類似於燃油車的駕駛品質完全不需要駕駛者適應,連B擋動能回收都是輕帶剎車的腳感,不會引起車內乘員的不適,只是缺少了一些超車時臨門一腳的推背感。這種感覺只能在勁能四驅版車型上體會到,並且由於四驅車型多了前異步電機,加速時電動車獨特的音效也更加動聽,而後驅車型更多的只有安靜。
不過ID.6 X還是帶給了我額外的驚喜,那就是比ID.4 X更出色的底盤質感,雖然ID.4 X的行駛品質已經十分出色,我們常說的高級感詮釋的十分到位,但在ID.6 X身上,懸架化解路面振動的效果更好,底盤厚重感更強,而在起伏路面上舒適度更高,你會感受到懸架的柔軟卻不會在車輛過彎時感到過分的側傾。這就是底盤調校的功力。
在ID.6 X勁能四驅版車型上還首次加入了DCC自適應懸架,實際感受四驅車型比兩驅版車型懸架更緊緻,起伏路面時更能及時拉住車身,頗有一絲運動的氣息,少了些舒適的愜意,對駕駛者來說明顯是兩種不同的追求。
而且兩驅版車型還與一個優勢,就是由於採用後置後驅的布局形式,兩驅版車型的轉向角度更大,可以提供更小的轉彎直徑,雖然這一點在ID.4 X上我已經深有體會,但面對4.8m車長的ID.6 X,那種路口掉頭一把過的快感,著實有著極大的靈活性。並且大眾一貫細膩的轉向手感和後驅形式的配合下,你幾乎感受不到ID.6 X的車身尺寸,在我這個資深大眾用戶看起來,這種既熟悉,又充滿新鮮感的駕駛體驗,還是挺吸引人的。
此外在續航方面,兩驅版車型不但續航里程更長,而且實際續航表現更為紮實。ID.6 X同樣採用的是根據行駛狀態實時調整的車載電腦,因此根據駕駛風格、車輛用電情況和駕駛模式顯示出的實際續航里程,你大可放心大膽的行駛,不會出現續航里程過虛,大幅掉電的情況。
評中評說:
雖然是同平台的第二款SUV車型,但ID.6 X不僅僅是ID.4 X簡單的放大版,除了空間的優勢外,更出色的駕駛品質、更豐富的配置以及更高級的用料,都讓ID.6 X的定位更加明確。何況ID.6 X定價的策略頗具野心,入門版車型能夠覆蓋到ID.4 X的範疇,而主力車型又做到了價格銜接,最重要的是目前30元級別6/7座的純電SUV似乎只有比亞迪唐(參數|圖片),因此ID.6 X這次似乎是要搶占這個市場先機。俗話說外來的和尚好念經,對於在中國市場深耕多年的上汽大眾來說,即使在電動車領域還算是後來者,但要說了解中國消費者,它們絕對算是老炮兒了。
22.99萬起昂科威PLUS上市,到底多了什麼?
5月中大型SUV銷量排名,第一萬萬沒想到!
二手車沒牌照能過戶麼?換機蓋算事故車麼?新車用半年前生產的玻璃正常麼?
更豪華的XFL(參數|圖片),更大空間的攬勝極光(參數|圖片)L,捷豹路虎兩款新車齊亮相
二手皇冠和新卡羅拉怎麼選?2011年漢蘭達為什麼有兩種型號發動機?
文章好看就點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