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底,小米汽車正式官宣造車,按照計劃,小米造車首期投資為100億元人民幣,預計未來10年投資額100億美元。根據此前報道,雷軍曾在內部表示,小米汽車計劃「3年出車,第一年賣10萬台」。
就在9月1日,雷軍在其官方微博宣布,小米汽車正式註冊。小米汽車的新同學宣布開學,快速進入造車爭奪戰無疑將是下一目標。
而當下,小米汽車正在吸納各方人才、投資產業鏈企業、完成自動駕駛公司的收購,為相關技術的研發做足準備。小米造車的進程,正快速推進。
但這絕非易事。
牽手爭奪戰
小米造車需要搶時間,與特斯拉、蔚來等造車新勢力相比,小米進入汽車行業時間比較晚,花錢買時間,對於手握千億資金的小米汽車而言,是筆划算的買賣。
此前,在宣布造車至正式成立公司的5個月間,為了雷軍和小米的造車夢想,大半個車圈都在為小米「發燒」。雷軍在半年內走訪了上汽、廣汽、長安、五菱、長城、東風、寧德時代、博世等廠商。
無論是雷軍頻繁走訪北京現代、一汽集團、比亞迪、長安汽車等一大批汽車企業,還是傳出「北京市有關方面正積極推動小米通過收購寶沃汽車獲得生產資質」的傳聞,都顯示出小米造車的道路正在一步一步鋪就。
有分析認為,小米汽車雖然總部選在北京,製造工廠也有可能落戶北京,但其未來也可能會選擇多地布局,在兩到三個城市進行自建工廠和研發中心等工作,如同現在的小鵬汽車和理想汽車。但小米汽車最終會與誰牽手,目前仍是未知數。
骨幹「門外漢」
在「小米汽車有限公司」正式成立當天,小米官方還曬出了雷軍與其他16位團隊骨幹的合照,這些人將會是小米汽車的核心主創團隊。值得一提的是,在17人的小米汽車智能駕駛團隊中,細看你會發現,僅一位成員是汽車行業背景,便是前寶馬iX的外觀主設計師李田原。其餘幾乎都是「門外漢」,這不免讓人降低了期待值,畢竟當下車市,競爭如此激烈,有網友形容說:小米這是上戰場不帶槍?
那2024年,小米能否造出一台讓人「尖叫」的車?答案很懸。僅從造一輛車的角度來看待小米汽車的未來,小米汽車的價值或許不會很高。面對未來強大的競爭對手、複雜的供應鏈管理,對於小米而言,打造一款符合期望的智能汽車將是一個很大的挑戰。
暢想圖涉「抄襲」
面對來勢洶洶的小米汽車,網友們的期待度也非常高,對此,小米社區官微特地曬出了一組由米粉設計的 「小米電動汽車 M1」 暢想圖。
很多米粉都為此留言轉發打call,小米汽車 yyds 。但是,有意思的來了。
隔天威馬汽車官微轉發了這條微博,並評論稱:聽說威馬 Maven 有了雙胞胎?米粉要和我們一起共創嗎?
同時還附上了該車的圖片,大家能看出跟小米汽車 M1 的區別嗎?
有網友看後表示:不能說十分相似,只能說一模一樣!
打臉來得如此之快,這位米粉製作的暢想圖,僅僅是把威馬 Maven 的圖改了下顏色,然後把車標換成 「MI」 字。
如果是營銷,那還好說,但但想像和照抄完全是兩碼事,如果不把這區分好,後果可是相當嚴重。想不明白,想想眾泰就行了,畫皮難畫骨,最終只能是一地雞毛。
但小米造車真的一點希望都沒有嗎?也不是。
首先,小米造車的野心很大。小米計劃在 2024年出第一款車,每年推出一款新車,三年的總銷量達到90萬輛。雷軍曾在內部表示,小米汽車計劃「3年出車,第一年賣10萬台」。業內人士分析,「一年10萬台,目標很大,但也非不切實際的空想。『蔚小理』造車新勢力都是從零做起,一開始沒有品牌價值,但小米不同,巨大數量的小米產品的資料庫沉澱了未來小米汽車潛在用戶群。
其次,說到用戶群,小米擁有良好的品牌影響力和龐大的用戶基數,成為其天然優勢之一。俗話說人多力量大,那用戶多,是不是被偏愛的總是可以「有恃無恐」?而且,小米擁有完整的米家生態鏈,小米在手機和智能家居方面都有著非常成功的經驗,未來的小米汽車如果能夠將汽車、手機、智能家居做到互聯互通,這將會是一種非常棒的用車體驗。
小米造車雖是行業內的後來者,但卻廣受期待。就在雷軍宣布造車之時起,米粉們就嗨翻了,滿屏的「干翻特斯拉」或許就是他們對小米最大的期待。在這份濃烈的期待之下,小米汽車能否如米粉所願「干翻特斯拉」,恐怕是擔心大於期待的吧。
評中評說:
雖說小米有自己的優勢,但是目前在這一賽道上的汽車廠商競爭已經非常激烈了,小米想要殺出重圍的困難度確實不小。造車難度遠勝手機,但雷軍仍然願意壓上聲譽和未來的人生,也足見其魄力和決心。那麼問題來了,你覺得小米汽車會成功嗎?
近期車企召回名單大揭秘,僅上市4個月就召回?
潮流顏值 配置升級 上汽大眾新款T-Cross途鎧上市11.49萬起
當「偏科生」成為「三好生」全新別克威朗Pro/Pro GS上市
斯巴魯第五代WRX官圖發布!落日餘暉or全新征程?
8月SUV銷量前十榜單,自主品牌占據半壁江山!
文章好看就點這裡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491129941_680702-s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