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變革的6種個體阻力

2020-07-30     零缺陷

原標題:企業變革的6種個體阻力

作者:孫慶生

來源:企業管理雜誌

導讀

變革者既要通過自己的努力給組織帶來好的變化。

也要敢於並善於為組織去改變自己。

變革意味著破舊立新,意味著風險,有人反對變革也是天經地義的,所以要正視變革的阻力。

變革的阻力不是敵人,不是要你去消滅的,而是要你去轉化的,即轉化阻力成為動力。

退一步講,也要轉化阻力成為非阻力。

這才是變革者的重要工作。

很多人把變革的重要工作放在了變革方案上,那就錯了。

方案好不意味著變革就可以順利進行。

很多變革胎死腹中不是因為變革方案不好,而是方案之外的因素扼殺了變革。

變革的阻力通常分為個體阻力和組織阻力,我們主要談談個體阻力。

既得利益者

變革前,既得利益者的利益有穩定的保障,變革帶來的是未知和不確定性,變革的結果不僅使他們的絕對利益可能會減少,相對利益更可能下降。

他們怎麼會輕易就擁護變革呢?

既得利益者的利益既有合理合法的部分,也可能存在特權或違法的利益。

他們想維護自己合法利益的訴求應得到理解和尊重,並且要讓他們明白變革後他們的合法利益是能得到保障的,當然,違法利益必須終結。

保守求穩的人

因為保守所以反對變革的人,很多時候不是不想進步,而是求穩,不希望激進的變革。

在一般組織之中,保守派是很有影響力的,因此, 贏得保守求穩的人對變革的支持是非常重要的。

保守求穩的人爭取過來了,許多潛在牴觸變革的力量也就更容易爭取過來。

不願改變習慣的人

習慣也分好習慣和壞習慣,在變革中,有的好習慣反倒成為理直氣壯的阻力。

比如獨立完成工作是個好習慣,但如果組織變革要求大家協作配合去完成某些工作,一直堅持獨立完成工作的習慣就會成為阻力。

因此, 對於各種習慣勢力要區別對待、具體分析,要讓過去的好習慣變為新的好習慣,同時去除壞習慣,至少減少壞習慣的壞影響。

憂思不安的人

人們對於與自己密切相關而未知的東西總是感到憂慮和不安,因此,可以說 在變革中,幾乎所有的人都會有不同程度的憂思和不安。

對此,應該和他們講清楚為什麼要變革?不變革會導致什麼結果?變革的目標是什麼?如何減少或消除變革中的風險?

一旦這些人打消顧慮、消除不安,他們可能成為變革的重要動力,甚至能帶動那些徘徊觀望的人成為變革的力量。

不願成就他人的人

有的人反對變革沒有別的原因,就是不願意成就變革者。

組織中往往存在派系鬥爭,或者雖然沒有派系鬥爭,但卻存在個人之間的競爭。

個人之間的競爭一般表現為同一地位層面的人之間的競爭,變革領導者的競爭對手往往也是組織高層領導或曾經是高層領導。

有的個人競爭是君子之爭,即光明正大憑真才實學一爭高下;有的個人競爭可能是「小人之爭」,即凡是對手擁護的就堅決反對,沒有別的理由,就是為了反對而反對。

「小人之爭」的「小人」為了達到其「不願成人之美」的目的,可能會通過各種手段動員很多人加入到他的反對行列去阻止變革,而且往往能夠得逞,因為在變革初期,有很多「不明真相的」的「牆頭草」容易被蠱惑而倒向不正確的一面。

這類人是真正的反對者,這樣的人往往是令變革者最頭疼也是最難爭取的。能讓這類人反轉,是變革者的至高境界。

情非所願者

情非所願者指的是喜歡變革、也願意努力投入到變革之中的人,但他擁護的變革不是當下這個變革,而是「另有所愛」。

比如一家面臨變革的企業,採取一把手競爭上崗的方式推動這場變革。

若干應聘者拿出不同方案參與競爭。有的人本來擁護的是甲選手及其方案,最後結果卻是乙脫穎而出成為勝者。於是他像甲一樣失落,於是他反對乙及其變革方案。

爭取這批人是一件很具挑戰性的工作。但是,一旦做通他們的工作,這些人將會成為變革的生力軍。

變革的最大阻力來自變革者

以上六種阻礙變革的人的表現就在變革者身上都有不同程度的體現,而在變革(領導)者身上體現出來對變革的影響更大。

既得利益

變革者也是既得利益者,而且變革者有可能不僅想維護自己原本的既得利益,還想訴求變革後的既得利益。

變革者處理自己既得利益問題比應對別人的既得利益更不好處理, 他甚至有可能利用自己變革者的特殊權力去鞏固自己的既得利益,這個危害會遠遠大於其他既得利益者帶來的危害。

保守求穩

對未知的擔憂甚至恐懼是大多數人的本能, 變革者雖然在對別人談起變革時往往是意氣風發、勇往直前,但其內心仍然會存在焦慮和不安。

這種焦慮和不安甚至會大於其他人,因為他們 不僅要克服阻力去變革,還要對變革的結果負責。

變革者會因個性或變革過程中的困難或外部各種因素而變得保守求穩。當然 變革者保守求穩未必是缺點,但有的變革者保守求穩、缺乏變革魄力,會延遲變革過程,甚至會讓變革止步不前。

不願改變習慣

變革者往往能夠通過機制、制度等去改變別人的習慣,但卻沒有人去改變變革者的習慣。

古時候皇上身邊往往有諍臣,能夠勸阻皇上不利於治國的慣性思維。現在的變革者身邊一般不會讓「諍臣」存在,能一日三省己身、反求諸己的人也不多。

所以, 變革者不願改變習慣會對變革帶來更大的不良影響。

憂思不安

變革者變革前的憂思不安會少些,但變革過程中的憂思不安會非常嚴重, 一是要克服各種困難,二是要克服對未知的恐懼,三是患得患失。變革者憂思不安會導致其彷徨、猶豫不前,嚴重者甚至會成為繼續變革的最大阻力。

不願成就他人

變革者也非聖人,在堅持變革的同時也會打壓不同意見者。這在歷史上有太多的例子。

情非所願

對變革者來說,情非所願往往有幾種情況:

其推行的變革方案可能是整合不同變革派意見而妥協的綜合方案,非其所願。

種種原因導致原變革方案不得不做重大改變甚至是扭曲,非其所願。

變革過程或階段性成果。

這些情非所願如果不能很好地去消化、處理,就會成為變革者的沉重包袱,甚至使變革者成為繼續變革的最大阻力。

變革者的阻力不僅表現為個人阻力,還會演變為組織阻力。

說到底, 組織變革過程也是變革者自身的變革過程。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ra2LqXMBURTf-Dn59d5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