質量人,您該學會說「NO」

2019-12-10     零缺陷

導讀

質管之路,需要堅持;質管之路,也有紅綠燈,而質量人,則是路口的交通警察。



有很多人、很多公司老總(在人才市場面試時)曾問過我這樣一個問題:「你做品質管理這麼多年有什麼心得,或對品質管理有什麼自身的認知?你認為品質管理工作中最難的是什麼?如果發生客戶要退貨你怎麼處理?你認為品質管理人員充當什麼角色?」


在多年前,這樣的問題我必然是以一種應該說是刻板、較標準的方式回答:「品質管理就是一種原則性很強的工作、關鍵是執行、培訓學習、始於教育,終於教育……諸如此類的答案。」


做過一年生產主管,從事了九年專業之質量管理工作(機械、五金塑膠、電器及家電),可以說幾乎所有此類以加工製造為主的傳統工廠中,會發生的、該發生的質量問題我基本上應該都遇到過。此時,綜合多年管理工作中的實踐、心得,我卻會這樣認為或理解——也許很多人並不會認同:


第一:品質管理工作沒有想像中的那麼難,只是我們自己把它想得太複雜化了——為什麼老是一葉追求新的質管方法,而不去落實堅持即有的方法。質管之路,經過幾十年的發展與完善,目前用的不都是好方法嗎?


第二:其實對於大多數工廠來講:以檢驗甚至全檢的方式來減少客訴或客退,並且這是目前的確行之有效的辦法:儘管我們有很多的人不願意承認、但行動上卻還是正在走這條:「中國式質量管理」之路。

同樣的質量問題,幾乎是無限次地循環發生,我們在對客戶投訴的報告中時常這樣回復「加強製程管制、要求作業員工自檢、標準化管理、嚴格按標準作業、再培訓等等」,一次、兩次、五次、十次……有時候連我們自己都麻木了,不是嗎?


也許我們聽了太多的讓人厭煩的長篇大論之「空談」與「扯淡」,但是知識的確是質量管理的基礎,並且是必須的;然而在傳統加工、製造類型工廠的質量管理工作中,知識只能是基礎,它不等於經驗,所以我認為:


「知識不等於經驗,意識應當高於知識」。


引用近代「質量零缺陷之父」克勞士比大師的名言:「我們質量人員從來不去設計一件產品,從來不去採購一個產品,從來不去銷售一件產品,從來不去製造一件產品……」


「我們有的只是銷售問題、市場問題、設計問題、製造問題、安裝問題、採購問題、物流問題和服務問題……」。

如果你再問我「要你們質量管理人員是做什麼?」


那麼我會用同樣的回答:「我們質量管理人員只是幫助你們解決問題的!」


如果你再問「你們質量管理人員在工廠中充當什麼角色?」


那麼我會這樣告訴你:「我們質量管理人其實就是質管之路上的交通警察:但是我們不會製造紅綠燈,也不修建馬路、更不會在馬路上畫斑馬線;我們的職責而是:要引導、監督大家遵守交通規則;阻止闖紅燈的行為,將違反交通規則的行為揭露出來,並及時制止,必要時對你的不守法行為進行扣分或處罰。」

2013年,在寧波市發生過這樣一件看起來很小的事:有個年輕的女子,在人行道上闖紅燈,結果被值崗的交警罰款20元(好像是20元,記不清了),結果此女子竟然公然大叫「我又不是開車,闖紅燈怎麼了,以後再也不來你們寧波了......」。這說明了什麼,其實這應該是一種很普遍的不合理、也不合法的現象,之不過是我們很多人視而不見,或者是沒有嚴格、並長期有效地管控而導致的必然結果而已。


這跟我們工廠品質管理一樣,現實中卻時常面對這們的場景:


如果有個作業員工或管理人員為了方便自己的工作而違規操作、不執行規則,當你提醒或者處罰他時,他可能會馬上來一句「我一直都是這樣做的,我就要這樣做……」,或者來一句「要不你來做……」。如果身為部門經理或者質量管理人,你只是象徵性地提醒或問一下而沒了下文,那麼你就是在無形中降低管理水平,產品品質豈能會有保障。


「制度是來遵守的,不是用來遷就某個人的」,所以我不贊同「大公司法制,小工廠人制」的藉口類型的理念,難道大公司不是從小公司做起來的嗎?


這個時候,身為質管之路的交警的我們,是否有堅持,把規則堅守下去呢?!


在紅綠燈路口,總有著這麼些人,見縫插針式地搶過馬路,視紅燈而不見,總還為自己找一個冠冕堂皇的藉口「我有急事、過了一萬次都沒事……別人都也這麼過的……」。


在工廠的物料採購、生產製程中、成品包裝出貨過程中,同樣也有這麼一些人不按標準作業程序執行,不按質量標準作業。也許會有那麼幾次原本的質量問題,而客戶沒有深切追究,而我們卻一直以此總抱著僥倖的心態「上次客戶都沒投訴,做了那麼久都沒見客戶投訴……」。然而,作為質管之路的交警,我們關注的不是幾百次或那麼久的多少次,而是要防止那一萬次中的萬分之一次或那麼久中的一次的事故。

有一些人,在馬路上總自以為是,是否考慮過如果你發生了交通事故,影響的可只是你一個人這麼簡單嗎?在我們工廠的質管之路上,當因沒按標準作業而產生了產品質量問題、而又懶得或不願意改善時,請我們的某些作業人員或主管經理不要用那句「來我簽字,出了什麼問題我負責」——這不是你權責,也不需要你來簽字負責,即使有再大的爭議,也需經過相關單位各專門人員綜合評審而做決定。當真正造成巨大損失時,除了老闆,怕是任何一個部門的經理都負不起那個責。也許我們得到只是一個處罰,但公司重大利益的損失,誰來買單?!


寧波慈溪市有一家做變壓器和LED的公司,因生產經理的錯誤,導致一下子被客戶索賠幾百萬元,雖然老闆要處罰生產經理7萬元,但本來的重大客戶,業務量從那時開始消減了七層之多,這對這家僅有兩家大客戶的公司來說,意味著什麼。


所以當非質量管理者的人說要為我們質量人的工作負責時,這個時候要說的是「NO」,要做的則是:堅持。


推行「5S」管理,相信做過品質經理或主管的人都應有過經歷,開始搞得風風火火,三五個月後就成了「例行公事」、一次又一次的走馬觀花——成本投入了,也浪費了。其實「5S」管理的道路,同樣是有起點無終點的歷程,我們要做的仍然是:堅持。

在原公司,老闆投入幾百萬推行TPS(精益生產/豐田式生產模式),顧問公司讓老闆當TPS執行組長,我來做TPS副組長。剛開始推行之時,前幾個月(半年)不但沒有成效,反而還影響了生產,頻頻出現質量事故,人員流失,幾乎整個公司90%以的人都泄氣;但是既然花如此大的成本推行,那麼就得借鑑、警惕顧問指導老師當初所打的預防針:「很多公司之所以推行不成功,就是因為做一段時間後失去信心,難以堅持下去……」最終,老闆堅持了,我也堅持了,而TPS漸漸步入正規化(雖然老闆的堅持也許同別的兩家跟老闆相識的公司推行成功,而有了底氣,但是堅持贏得勝利)。


我的堅持是因為我相信:精益生產,有可能是未來工廠生產管理髮展的一種趨勢,所以我:堅持。

質管之道真的就那麼難嗎?為什麼不用懷疑的思維去思考,我們有對質管之路的走法是否偏離了宗旨?核心?


對於質量經理級的人來講,也可以算得上公司的中高層,對於這個群體的質量人而言,品質管理的實力應該體現在對質量管理的:理念認知及心態上,而非是會用什麼CAD製圖或者會操作某個量測儀器......追求管理時尚不一定能提升企業的質管水平,很多的公司在做SPC、在做PPAP、FMEA、時的目的其實也就只有一個:應付客戶而已。TQM推行、JIT導入、還有ISO八基基本原則中「全員參與、過程方法、持續改進」等一些與質量管理密切相關的這些,在一聲又一聲如雷般的響亮口號下,也正在一些人心裡、身上漸漸麻木......


而這些究竟提升了多少管理水平,其實我們心裡都明白。這個時候,我們已不再需要更多的高明理論,只是用心把已推行的可行性質管活動、導入的系統認真、堅持落實下去。


在質量管理之路上,沒有所謂的「救世主」。一個新入職的品質經理不是,長期在職的品質總監也不是,就目前的企業質量管理來講,從技能、知識上來講,基本上可以說到了成熟階段,所以如果老是想著指望新引進的質量管理人有多麼多的創新,有多麼的為公司力挽狂瀾——那麼得到的多數只是失望。也許對於目前所謂的「中國式質量管理」之路上,大多數工廠還遠遠達不到全員品管的境界;但是,我認為身為企業里質量管理的帶頭人,就算99%的人沒有長期堅持對品質標準的認可和維持,那麼質量管理人也必須堅持到最後;並且絕不能抱著反正大家都這樣兒,我再努力也改變不了什麼的之隨波逐流的思想。


質管之路,有起點、無終點。

我始終相信:質量管理人,應該是質量之路上的交通警,而用盡一切辦法引導大家遵守「交通規則」才是我們的天職。


而這條質量之路是否走得順暢,關鍵就是我們有否:「把原則堅持到底。」

看完本文後您有沒有什麼想法呢?

歡迎在評論區留言交流

- End -

【溫馨提示】

閱後如果喜歡不要忘記點擊右上角「關注」哦。這樣就可以每天獲取本頭條號分享的知識啦。

歡迎大家關注、評論、收藏、轉發、交流。

這一天有你們真好,願你們過得愉快。

文末點擊「了解更多」加入 克勞士比部落(通訊錄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omLQ7W4BMH2_cNUgfXV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