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看成分,才能選對護膚品

2019-09-03     家庭醫藥雜誌

對於絕大多數女性來說,愛美是天性,護膚品已然成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日用品。然而,面對琳琅滿目的選擇,要想選對最合適自己的,並非易事。

常見的護膚品

東華大學生物醫學工程系副教授蔣婷看來,護膚品一般都按照年齡、功效來區分,價位也差異巨大。正規的護膚品會在包裝或說明書中將所有成分都標註出來,國外進口護膚品也有中文標識或者中文說明書。可是,有多少人能清楚弄懂護膚品的成分呢?

其實,護膚品的很多成分都是我們所熟悉的,一件護膚品的完整成分表可能多達數十種,但實際上只需要弄懂一些主要的就可以了。下面列舉一些常見的、需要了解的成分。

1. 保濕劑

護膚品大多都有保濕的功效,這當中起作用的就是保濕劑。常見的保濕劑有甘油(丙三醇)、透明質酸、胺基酸、膠原蛋白、PCA-鈉等。

該精華霜的第二大成分即為甘油

保濕劑被認為可以明顯提高皮膚的含水量、增加皮膚彈性、改善皮膚乾燥狀態。它主要是通過抓取和輸送水分,防止皮膚水分流失,維持皮膚的水分含量。

保濕劑也屬於面霜中最常用的成分,低價產品可能會選擇甘油、白油;高價產品可能會選擇神經醯胺、透明質酸,其中,透明質酸是目前發現的自然界中保濕性最好的物質。之所以透明質酸具有特殊的保水作用,是因為2%的純透明質酸水溶液能牢固地保持98%水分。

具體來說,透明質酸其實也屬於人皮膚表皮及真皮的主要基質成分之一,其生理功能是能使水分進入細胞間隙,並與蛋白質結合而形成蛋白凝膠,將細胞黏在一起,發揮正常的細胞代謝作用,起到保持細胞水分,保護細胞不受病原菌的侵害,加快恢復皮膚組織,提高創口癒合再生能力。

2. 皮膚自有成分

屬於護膚品中最安全的成分,換句話說,好的護膚品大多是皮膚自有的或 類似的成分。如多元脂質體、神經醯胺、維生素A、天然維生素E、乳酸鈉、乳酸都是皮膚自有的成分,有保護皮膚、保濕功能。

其中值得一提的是神經醯胺,它存在於肌膚角質細胞與細胞之間,是維持角質潤澤、保持肌膚水分的重要成分,且易被皮膚吸收,並能促進其他營養物質滲透,適用於粗糙、乾燥多屑皮膚,尤其對老年乾性皮膚保濕有效率為80%。

由於神經醯胺是通過氫鍵形成層狀結構的分子復合體,可以有效促進表皮的水合作用,從而改善皮膚保持水分的能力。它還能增強表皮細胞的內聚力,幫助皮膚再恢復,改善皮膚外觀,令皮膚光滑有彈性,也可避免或減少因紫外線照射而引起的表皮剝落,從而有助於皮膚抗衰老

用對護膚品,才能有效抗衰老

通常來說,神經醯胺常多被運用於一些抗衰老或功效型保濕護膚品中,在神經醯胺保濕劑的研發前期,它更是被廣泛運用於眼霜中,力圖改善眼部的皺紋狀況。

3. 果酸

它可謂是「剝角質光滑肌的好幫手」。果酸的細小分子有著超強的滲透力,能快速滲透皮膚,減少角質細胞間的橋粒連接,增進上皮細胞新陳代謝的速度,加速老化角質細胞脫落,促使肌膚更新,也使得上皮細胞排列更為整齊,角質層從而變得光滑而細緻。同時,果酸還能讓毛孔周圍的角化栓塞易於脫落,並暢通毛囊管,有效防止毛孔阻塞,有利於皮質順利排出,同時也使得已生成的痘痘在軟化後易於脫落。

但請大家注意:使用含果酸的護膚品,會增加皮膚對紫外線的吸收,擴大曬傷機會,所以使用時,即便是陰天也要塗擦防曬用品。

4. 熊果苷

它是一種由越橘科植物熊果葉中萃取出的成分,能迅速滲入肌膚,在不影響細胞增殖濃度的同時,有效抑制皮膚中的酪氨酸酶的活性,阻斷黑色素的形成,因此美白的護膚品中可常見這一成分。

品牌廣告展示熊果苷美白原理

5. 黏度調節劑

它主要是調節護膚品中溶劑的穩定及黏稠度,增加產品使用的舒適感。其成分本身沒有護膚功效,在醫用護膚品中添加較少或不添加,常見於普通的護膚品中,如卡波姆、黃原膠、羥乙基纖維素、丙烯酸(酯)類。

6. 抗氧化劑

它是護膚預防中極為重要的內容,通過對氧氣不良影響的阻止,來達到延緩衰老的目的。抗氧化劑有植物類和維生素類,其中值得一提的是多酚,它屬於「抗氧化強手」,主要存在於一些常見的植物性食物中,賦予巧克力獨特魅力的成分也是多酚。

品牌廣告宣傳語

由於其出色的抗氧化效果,而且出自「天然」,所以近年來作為護膚成分也大為火熱,尤其是像綠茶多酚、紅酒多酚、葡萄多酚等更是受到追捧。

7. 植物提取物

常見於護膚品中,一般有庫拉索蘆薈葉提取物、海藻提取物、綠茶提取物、人參提取物、甘草根提取物、小黃瓜提取液、仙人掌花提取物、燕麥提取物、當歸提取物等。

8. 舒緩成分

它常見於醫學護膚品中,主要針對敏感肌膚,起到抗過敏、抗刺激、修復敏感肌膚作用。常見的成分有尿囊素、紅沒藥醇、甘草根提取物、洋甘菊提取物、積雪草提取物等。

品牌展示積雪草功效

以上便是常見的護膚品成分,大家可以拿起手中的護膚品對照,看成分表中是否含有以上成分,或者擁有哪些新成分,都有哪些成效。

通常,護膚品成分表中標識的所有成分的排列順序是按照濃度大小依次排列的,從濃度最大的開始,直至含量在1%的成分,其以下的成分可以隨意排列。

也就是說,排位越靠前,表明這個成分在該護膚品中占的比重越大。例如,水是護膚品中最常使用的媒介,在許多情況下是含量最多的成分,所以它一般在成分列表的第一位。

通過今天這篇文章,相信大家都會對護膚品的成分有了更進一步的了解。但需要提醒的是,了解護膚品成分絕對是利大於弊的,但也不能「唯成分論」。畢竟,現在市面上的三無產品很多,任何撇開劑量來談成分的都是不科學的,有些看似危險的成分劑量控制好基本是安全的,而有些效果卓絕的成分劑量一旦過大,對皮膚一樣會有刺激性。另外,成分會因原料不同而產生品質差異,而且即便是同品質同劑量的成分,也是因人而異產生效果的。


因此,為了自己能有一個好皮膚,長期保持臉色紅潤透亮,那麼學習看護膚品的成分來選購產品,不跟風,不亂買這是必須的,但也不能唯成分論,一味地追求某些成分的高比例,造成聰明反被聰明誤,引致過度護膚悲劇。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qnLe_WwBJleJMoPMK-o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