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生素補得越多越好?

2020-07-22     家庭醫藥雜誌

原標題:維生素補得越多越好?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保健意識的增強,補充維生素似乎已成為人們追求健康的一種時尚。但維生素種類繁多,每一種維生素都有它自己獨特的功效,並不是多多益善,如果使用不合理或亂用,便會產生不良反應,比如——

大劑量口服維生素C,可產生噁心、嘔吐腹瀉、腹痛等消化道不耐受症狀;多餘的維生素C可與食物中的無機鹽結合,導致草酸鹽結石、 尿酸鹽結石形成;晚期癌腫患者有可能因腫瘤組織大量急性崩解而發生大出血;能使大便潛血結果呈現假陰性,這樣往往貽誤病情。

維生素C

另外,每日用量超過5克或大劑量快速靜脈注射維生素C,可發生溶血、 血栓形成或突然死亡;多次靜脈注射維生素C,也有發生全身瘙癢性丘疹,甚至過敏性休克而死亡的風險。

服用過量的維生素D,可出現不思飲食、噁心、嘔吐、口乾、便秘或腹瀉、消瘦、乏力、多尿、骨骼處加壓時疼痛等中毒症狀;嬰兒每天服3~4萬單位維生素D便可中毒死亡;兒童長期服用維生素D後會出現生長停滯的可能。

維生素A是脂溶性維生素,不像維生素C那樣因能溶於水而很快地隨尿排出體外,所以如果攝入劑量超過人體所需,就會積蓄於體內變成毒物。成人若每天攝入2~4萬單位,時日一久便可引起慢性中毒,表現為步態不穩,前臂的尺骨、橈骨和小腿脛骨處加壓受力時疼痛;如果攝入10萬單位的維生素A,便可發生急性中毒,表現為頭暈、噁心、嘔吐、脫皮等症狀。

B族維生素陣容非常強大,各成員的作用和濫用引起的危害區別很大:口服過量的 維生素B1,會導致神經過敏性抽搐、頭痛、乏力、震顫、神經肌肉麻痹、脈搏加快、周圍血管擴張、心律失常、水腫、脂肪變性等;過量服用維生素B2會使腎臟的腎小管發生堵塞,產生少尿等腎功能障礙症狀;服用過量維生素B6會引起抽搐,孕婦過量服用則可損害胎盤,使胎兒發育障礙;過量服用維生素B12會出現哮喘、蕁麻疹、濕疹、 藥疹、面部浮腫、寒戰等過敏反應,也可發生神經興奮、心前區痛和心悸等,因此,心絞痛患者應用維生素B12常會使病情加重或使發作次數增加;過量使用葉酸(系由蝶啶、 對氨基苯甲酸及谷氨酸的殘基組成的水溶性B族維生素)能導致心跳急促、噁心嘔吐、面紅,並且還會損傷肝臟。

維生素E

維生素E具有較強的抗氧化作用,因此受到愛美人士的青睞。但維生素E是脂溶性維生素,必須溶解在脂肪中才能被人體吸收,其代謝需要肝臟來完成,因此代謝慢,容易蓄積中毒。長期大量地口服維生素E,會產生疲乏無力、噁心、頭痛、眩暈、視力模糊、口腔炎、月經過多或閉經等中毒症狀;對於高血壓動脈硬化性心臟病、甲狀腺功能不全、糖尿病、肥胖症、 高膽固醇血症、血脂異常、肝功能不全者,則容易引起血小板聚集與血栓形成。

在人體中,各種維生素之間保持著嚴格的平衡狀態。當某種維生素缺乏時,常常伴有其他維生素的缺乏,如果大量單一應用某種維生素,也可引起他種維生素缺乏。例如:大量的維生素C能破壞體內的維生素B12,大量使用維生素B1可引起尼克酸(煙酸)缺乏,大量維生素B12可致葉酸缺乏。

由此可見,維生素雖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但也不是多多益善,不要以為能增強抵抗力、永葆青春、促進骨骼生長就可任意使用。 只有在醫生的指導下合理應用(缺什麼補什麼,缺多少補多少),才能達到治療和預防疾病的目的,否則有害無益。

對於健康人來說,肉、魚、水果及穀類蔬菜等食物中,維生素的含量都很高,只要合理搭配飲食,通常就可以滿足人體的需求。

作者:廣西來賓市人民醫院肝膽外科住院醫師 羅思文

文章選自《家庭醫藥·就醫選藥》2020年7月刊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if0ednMBfGB4SiUwgk5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