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觸B肝患者就會傳染嗎

2020-07-14     家庭醫藥雜誌

原標題:接觸B肝患者就會傳染嗎

我國是個B肝大國,根據《2019中國衛生健康統計年鑑》發布的最新乙型病毒性肝炎(簡稱B肝)發病情況數據,2018年我國B肝患者新發人數為100.54萬人,相較於2017年的100.81萬人基本維持不變。很多人未能正確認識、看待B肝, 嚴重影響B肝防控。因此,我們應多學習了解B肝相關的知識,在日常生活中做好防護,保障健康。

正確看待B肝傳染性

B肝是由B型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臟病變為主的一種傳染病,臨床上以食慾減退、噁心、上腹部不適、肝區痛、乏力為主要表現。部分患者可有黃疸、發熱和肝大,伴有肝功能損害。有些患者可慢性化,甚至發展成肝硬化,少數可發展為肝癌。

不少人對B肝的認識存在誤區,誇大了其傳染性,覺得只要接觸B肝患者,便會傳染B肝。雖然國家頒布相關法律為了保護B肝患者的權益,如在新員工入職體檢過程中不需要檢查是否存在B肝病毒。但是在日常生活中,B肝患者依然被歧視和誤解。有關數據顯示,超一半B肝患者有過被歧視的經歷。

事實上,B肝的主要傳播途徑是 血液傳播(包括皮膚和黏膜微小創傷),如針刺、紋身、以及共用注射器等都可能致其傳播。

母嬰傳播也是B肝的傳播途徑之一,同時還是導致B肝高發和蔓延的重要原因。嬰幼兒感染了B肝病毒,可能形成慢性B肝,可能在今後的某個階段突然發病,也可能會終身攜帶。隨著B肝疫苗的接種,少年兒童B肝發病率下降了98%。因此,注射B肝疫苗有著重要的意義。其次,在生產過程中,進行阻斷母嬰傳播治療,哪怕是夫妻有B肝病毒,也可以擁有健康的寶寶。

B肝還可通過 性接觸傳播,包括異性戀性傳播和同性戀性傳播,屬於體液傳播的一種。

因此,日常生活中,與B肝患者擁抱、一起工作、共餐, 以及住在同一個宿舍當中,通常情況下是不會傳染B肝病毒的。

病毒攜帶者不等於B肝患者

不少人認為感染B肝就基本離肝硬化、肝癌不遠了,覺得沒救了。事實上,青少年和成人時期感染B肝, 因已具備較為成熟的免疫系統,90%~95% 的患者可完全治癒, 並產生B肝抗體。僅有5%~10%的患者會發展成為慢性B肝。慢性B肝雖不能完全治癒,但經長期抗病毒治療、定期檢查, 也是可以正常生活、工作及婚育的,不會發展至肝硬化及肝癌。

此外,我們需要明確一個概念, 那就是B肝病毒攜帶者不等於B肝患者。 B肝病毒攜帶者是指B肝表面抗原(HBsAg)陽性持續6個月以上,很少有肝病相關的症狀與體徵,肝功能基本正常的慢性B肝病毒(HBV) 感染者。

其來源除母嬰傳播、嬰兒期感染、性傳播,還包括抵抗力較弱的被感染者、慢性B肝轉化而成。可分為有很強傳染性的慢性HBV攜帶者,和傳染性低或無傳染性的非活動性HBsAg攜帶者。對於慢性HBV 攜帶者,感染者肝臟炎症輕微,對抗病毒治療效果不理想,一般不推薦抗病毒治療;但如果感染者年齡>35歲,伴有肝硬化或肝細胞癌家族史,且病毒載量高,應考慮抗病毒治療。對於非活動性HBsAg攜帶者,一般不推薦抗病毒治療。

B肝病毒

但值得注意的是,B肝病毒攜帶者仍有疾病進展的風險,特別是慢性HBV攜帶者,其體內的HBV仍處於活躍複製狀態,一旦發生B肝慢性化,發生肝硬化與肝癌的風險也會大大增加。所以,B肝病毒攜帶者要重視定期檢查,以便早期發現病情進展,把握治療時機。

肝硬化

總之,發現感染B肝,不要過於緊張,更不要擅自應用一些「祖傳秘方」。B肝患者的用藥,有一定的標準,醫生會根據檢查結果制定治療方案。 B肝攜帶者雖然一般不需要治療,但要警惕慢性化的風險,重視定期體檢。而對於普通人而言,B肝並不是瘟疫,要正確對待B肝病毒攜帶者和患者。

作者:四川省綿竹市人民醫院 鄭敏

文章選自《家庭醫藥·快樂養生》2020年7月刊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m9_5qnMBd8y1i3sJkY8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