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老齡化進程加速以及各類電子產品的普遍使用,青光眼的發病人數逐年上升,這種排行世界第二的致盲疾病不可逆,是人類視力的「無情殺手」。 早診斷、早治療、定期隨訪,是防控青光眼的3大有力武器。
1.早診斷:眼壓+視神經
由 眼壓升高造成的眼底神經損害,稱為青光眼。眼壓指的是眼球內部的壓力, 正常人的眼壓數值是10~21毫米汞柱。當眼壓升高,視神經對壓力的耐受程度就會變差,從而對視神經造成損害。也有一些人雖然眼壓正常,但是醫生診斷其是青光眼,就是因為視神經對正常的壓力不能耐受。
測眼壓
絕大多數青光眼都是 眼壓高引起的,所以最基本的檢查就是 測眼壓。一般情況,40歲以內的健康人一年查1次就可以了;40歲以上人群,一年可以查1~2次;隨著年齡的增加青光眼的發生率會越來越高,測眼壓的頻率要適當增加。除了眼壓,診斷青光眼其實最重要的指標是視神經,可以通過眼底照相、OCT(光學相干斷層掃描技術)以及其他專業的設備來檢查。
2.早治療:及時控制眼壓
青光眼分為 原發性青光眼、繼發性青光眼和先天性青光眼, 原發性患病人群最大,分為原發性閉角型青光眼和 原發性開角型青光眼。流行病學數據顯示,原發性青光眼患病率在1.5%左右,其中年齡大的男性易患原發性開角型青光眼,45歲以上的女性易患原發性閉角型青光眼,剛出生的新生兒易患 先天性青光眼。
青光眼雖然不能治癒,但是可以控制。目前,絕大多數青光眼患者可以用藥物治療,控制病情不進展。
藥物主要包括3種類型:
- 一是增加房水流出的,比如毛果芸香鹼、前列腺素衍生物、腎上腺能受體激動劑;
- 二是抑制房水生成的,比如β腎上腺能受體阻滯劑、碳酸酐酶抑制劑等;
- 三是減少眼內容積的,多採用50%甘油和20%甘露醇,可在短時間內提高血漿滲透壓,使玻璃體中的水分迅速進入血液從而降低眼壓。
但是,對於部分青光眼患者,藥物不能達到良好的治療效果,眼壓仍然居高不下,病情持續進展,那就要選擇手術或雷射治療。手術有多種,有的是疏通房水,比如閉角青光眼,手術讓房角開得寬一些;有的手術是使得眼睛裡面的水能夠引流出去一點,這樣來降眼壓,這種叫濾過手術;還有一種是讓房水不要產生出來。
對於繼髮型青光眼則大多採用病因治療,以去除原發病為主,如抗炎、抗血管生成、手術填充等。但由於病因複雜且常合併原發性青光眼,因此預後較差。先天性青光眼的藥物治療大多效果不佳,主要採用手術治療。
3.定期隨訪:監控視神經
青光眼發病機制複雜,而且隨著年齡遞增,眼壓的耐受程度會發生波動。數據顯示,約50%的 開角型青光眼患者,波動性比較大,難以通過單一手段有效控制。所以,無論是哪一種類型的青光眼患者,在進行藥物、手術或雷射治療後,即使眼壓穩定,仍然要堅持終身隨訪,定期監控視神經是否出現損害。
青光眼患者居家一定要保持心態平和,情緒良好,因為過分擔心、憂鬱、憤怒、緊張不安、過度興奮等情緒波動都是導致青光眼的原因。
保持心態平和
另外,要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不抽煙、不喝酒、不熬夜、不一次性大量飲水(一次飲水量不宜超過300毫升,一天的飲水量不超過2000毫升);每天做適量運動,但要避免過分彎腰、低頭、屏氣、負重等活動;還應避免長時間在黑暗環境中看電影、電視、玩手機或長時間持續讀寫,避免由於暗環境瞳孔散大而激發青光眼發作。
作者:四川省 眉山市人民醫院劉穎達
文章選自《家庭醫藥·快樂養生》2020年8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