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湖區明珠小區巷內的煎饃攤(攝於2013年7月)
山西萬榮,文化厚重,物產豐富,各種小吃美食也是頗有盛譽。
攤煎饃便是極富萬榮地方特色的一道小吃。
而在編者所處的鹽湖區,萬榮風味的煎饃亦是常見,且是自己素來喜食之物,儘管編者並非萬榮籍人。
那麼,一個做起來簡單又方便的煎饃,何以這般深受大眾喜愛呢?
且看下面這位大叔的煎饃攤,一下支了三口平底鏊,生意看來真是牛掰,也說明食客挺多吧!
但見大叔舀起一勺摻有碎花椒葉和雞蛋液的麵糊,徐徐倒入已刷抹上食用油的鏊子,再用篩子均勻的攤開,熱氣升騰中,香味撲鼻而來,不一會兒,一個又薄又圓的煎饃就烤製成型,「啪」的再翻一翻,這讓人垂涎欲滴的煎饃就新鮮出爐了。
鹽湖區葡萄園大巷內的煎饃攤(攝於2013年10月)
煎饃是由麵粉、雞蛋和花椒葉烤制而成的一種民間美食。
而說到正宗的萬榮煎饃,用料實在,用火講究,才是其又香又好吃的王道。
一是用新鮮花椒葉做配料。即是最好用剛從菜園花椒樹上摘下的花椒葉,除去葉柄只留葉片,洗凈後剁碎留作配料,並且椒葉備的充足些,也就是說要捨得放料。
二是麵糊攪拌均勻有勁道。即是把軋好的花椒葉倒入已加水調鹽後的麵糊里,長時間用力攪拌均勻,攪至筷子上有種可提起的感覺為妙,也就是說要攪拌到麵筋狀。
三是麥秸燒火烤制最醇香。即是用村裡最常見的麥秸做攤秸饃的烤制原料,而非用炭火及其他火源,因秸火火性文柔,可將鍋底煨得恰到好處,故煎饃受熱均勻,透出的那麥香、椒香及秸火農家煙火味,鄉土氣息更加濃厚。
四是攤煎饃的技術要過硬。即是待鏊子燒熱後,將醒好的麵糊用湯勺倒入,然後雙手端起鏊子,邊傾斜邊旋轉,使稀狀麵糊自動淌滿整個鏊面,隨之再放到火上。這其中,鏊子不可抹油過少,否則容易表皮烤焦,或者導致煎饃過嫩翻不起來而難以起鍋,同時,火候需掌握好,以確保鍋底不可乾涸。待煎饃的四邊烤得向上翹起時即可快速提起翻個換烤,再稍等片刻,一張薄厚均勻、微黃透亮、圓度正好的煎饃便攤好了。
吃煎饃,就要現買現吃,即是說趁起鍋後熱熱吃時最美味。
看那煎饃上面,椒葉點綴其中,正散發著撲鼻的香。這時用手將這薄如紙狀、提而不爛的熱煎饃對摺後再疊成扇形,然後蘸上拌好的紅油辣椒蒜水,這麼往嘴裡一塞,鬆軟又韌勁大,吃著更叫爽歪歪。
但要品味到煎饃的香,可不能像豬八戒吃人參果那樣迫不及待地吞進肚裡,得細嚼慢品才更有滋味。
而這麼好吃的煎饃,只吃一張顯然連塞牙縫都不夠,五張起吃,對吃貨來說不算什麼吧!
據說,常吃煎饃可促進腸胃蠕動,還可有益牙齒保健。那麼,街上見了萬榮煎饃,一定不要錯過哦!
欣賞更多原創運城生活圖文,敬請關注「運城之窗網」頭條號。
責任編輯:馬國青
備案編號:運城網信A00236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