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學合影
無意中在家看到一幅舊照,一幅編者與同學上世紀八十年代中期的合影。
合影的背景是河東東街原運城地區電業局的臨街辦公大樓。
儘管時光已遠,但一份情感的熟稔依舊,它是編者在這條街已走過數十載春秋的印記。
河東東街,又名文明街,也稱之為嚴管街,是運城的窗口形象街。
河東街,由東、西兩街及延長線構成,是一條東西走向的城市主幹道。
因運城古稱「河東」,故這條冠以河東之名的街道,可謂體現了運城的悠久歷史和深厚文化底蘊。
同時,其作為市區最重要的街道(市委、市政府所在地)和最繁華的街道(南風廣場核心商圈所在區域),堪稱為「河東第一街」。
1947年運城老北門城牆突破口爭奪戰
追溯河東街的歷史,還須從運城的老城牆說起。
運城,因鹽運而設城,是我國唯一的鹽務專城。其始建於元至正十六年(1356),城牆周長九里十三步,計1700丈,折5667米,有四個城門:東門,位於現老東街與東城牆路交口處;西門,位於現老西街與西城牆路交口處;南門,位於現鳳凰南路與南城牆路交口處;北門,位於現鳳凰北路與河東西街交口處。
在1947年的運城解放戰役中,這座城垣建築遭受炮火攻擊而有所損毀,包括鐘樓、鼓樓均毀於戰火。
解放後,為發展交通運輸,運城老北門城牆遂被扒倒,將牆基作為馬路用來通行。
而河東街從鳳凰路至東城牆路這一路段,即是原運城北城牆牆基的東段。
也由此說來,市區內現有西城牆路、南城牆路、東城牆路,那河東街當屬「北城牆路」的範圍。
時至1972年,河東街作為城市街道開始修建,並在1974年予以擴建。不過,當時道路命名為衛東路,取「捍衛毛澤東思想」之意,是那個特定歷史背景下所賦予的。
修建好的衛東路,全段為柏油路面,總長1170米,街面寬16米,兩邊是各寬四米的人行道,且種有垂柳花木,景致尚佳。
隨著「文革」運動的結束,運城的一些街巷相繼恢復了原名,如「文革路」恢復為阜巷,「反修路」恢復為「北大街」等等。
而衛東路,由於地委、行署設在此路,歷史上運城又稱河東,且是河東道府所在地,故在1983年5月更名為河東路。
及至到了2003年,因民政部門統一街道名稱,「東西為街,南北為路」,自此,河東路改為河東街延續至今。
河東東街西口
囿於圖片資料收集較少的關係,暫只簡述百大崗至華聯崗這一約九百米路段的歲月變遷吧!
從上世紀七十年代至本世紀初,此段路的沿街單位以南主要有地區電業局、人民體育場、康傑中學、地區教育局、河東市場、幼兒師範學校、軍分區、衛東飯店等,以北主要有電力調度所、地區蒲劇團、地區文工團、行署六院、外貿局、地區商務局、衛東糧店、駐運八零部隊、新新商場等。
1、提到電業局,不由令人想起「人民電業為人民」這句耳熟能詳的口號和承諾。成立於1970年的運城地區電業局(現國網運城供電公司),多年來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提供著強有力的電力支撐,彰顯責任央企形象。現址為國網鹽湖區供電公司。
原運城地區電業局機關辦公樓
原運城地區電業局電力調度所大樓
2、於2006年10月開業運營的鑫源服裝城,原址系運城人民體育場(缺圖)所在地。體育場原是一處低洼濕地,解放前稱之為「東花園」,始建於1965年,後於1970年進行有規模的興建,總面積60畝,設有田徑、排球、足球等比賽場地,可容納兩萬名觀眾。
在這座主席台坐東面西,四周是6階磚混看台的露天體育場,留給眾人的回憶也是頗多的吧!除了舉辦體育賽事,戲曲公演、歌星演唱會都在此舉辦過,而九十年代風行的有獎彩票活動,也讓這裡成為「2元改變一生命運」摸彩大軍的聚集地。
2007年的鑫源服裝城
3、與體育場一巷之隔的是被公認為「河東英才的搖籃」的康傑中學老校區,位於河東東街67號,占地面積6.4萬平方米,建築面積9萬平方米。該校創建於1945年4月,原名「晉冀魯豫邊區太岳行政幹部學校第五分校」。1952年5月1日,山西省人民政府為紀念晉南地區最早的共產黨人、優秀的革命家、教育家嘉康傑烈士,將學校命名為「山西省康傑中學」。
2005年9月,康傑中學新校區遷至空港北區,老校區現為運康中學校(原康傑二中)。如今,康中老校友們從校門前那塊刻著「康傑中學」的紀念石,也還能找到母校的記憶吧!
八十年代的康傑中學校門
現運康中學校校門
4、於1987年7月12日正式開業的河東市場,總投資120萬元,南北長516米,東西寬20米,總面積為10200平方米,共有鋪板門面184間,固定攤床305個,臨時貨棚37個,貨物品種達380多個,從業人員達上千人,並配備有工商、稅務、治安、儲蓄等服務管理機構。
2009年7月,河東市場關停,並在次年年末還路於民,即現在的東城牆路北段。
原河東市場北門
5、河東東街87號是原運城地區幼兒師範學校的校區,占地38畝,主要為運城、臨汾兩個地區培養幼兒教師。2007年升格為專科學校並遷至空港南區,新校區占地540畝,目前是省內唯一一所幼兒師範高等專科學校。
回想當年,高專、師範、會校、幼師等院校都還在市內,每到節假日,這條街處處洋溢著青春的氣息...
九十年代幼師教學主樓
6、原位於河東路7號的運城市飲食服務總公司衛東飯店,店名與「衛東路」頗有淵源,是一家中餐餐飲老店,後改為東來順清水涮鍋、一枝花羊肉泡直至改造拆除。
九十年代初期的衛東飯店
7、原位於河東街30號的行署六院,在地直機關的十二個家屬院中規模最大,後因城市發展需要,2012年被列為棚戶區改造項目。
拆遷中的六院單元樓
8、原位於河東東街50號的市商務局臨街大樓,現為正達廣場所在地。
那時的商務局一二樓門面,聚集了不少的特色門店,如一樓的焦三大米涼皮二店、阿濤風格美發總店,二樓的潮流指標、甜蜜蜜飾品、甘美飯店等,不知你還記憶深刻嗎?
2012年的商務局門面商店
9、河東大酒家,為市糧局主管的一座中高檔飯店,曾是衛東糧店舊址。
在九十年代內,河東大酒家可謂運城飲食服務業中的佼佼者,飯菜和服務均很上檔次。後在2002年4月全市實施的「2211」重點工程(新建一個廣場:南風廣場)中被拆除。
九十年代的河東大酒家
10、坐落於南風商圈的原今日國際商城,標誌著一個MALL時代的來臨,開業於2005年元月。商城占地90餘畝,投資6.8億元,由歌唱家譚晶出任形象大使,其良好的購物環境和舒適的購物體驗,那六層共5.3萬平米的今日國際百貨,一度成為運城人的購物天堂。另外,這裡還雲集了國美家電大賣場、肯德基、德克士、上島咖啡、長城飯店、購書中心、賽格數碼、金日海鮮酒樓、滾石娛樂等名店。
後由於市場環境的不斷變化,該商城轉型為今日溫州城、運城同至人購物中心,現為天悅城的招商項目。
今日國際KALL
今日國際百貨
11、運城的城市會客廳——南風廣場就不多說了,人人都很熟悉,其於2002年5月興建,2004年5月竣工,因舜賦《南風歌》和南風集團而冠名。只是想溫馨提示一下,可能由於運城部分縣區方言的緣故,部分老鄉把「南風廣場」念做「南方廣場」,因而有時也會這樣錯寫下去,望書寫時多多注意,畢竟是咱大運城的地標。
南風廣場鳳凰雕塑
那麼,除了以上編者介紹的以外,在你的記憶中還有哪些難忘的呢?
比如,河東東街在九十年代中期開始,漸成服裝專賣一條街,夢特嬌T恤、雪豹皮衣、百圓褲業、班博服飾、鄧亞萍體育服飾等品牌店均先後在此經營。
同時,該街美食店也有好些,如原位於文工團門面的瞪眼包總店、部隊門面的中華樓、新新商場旁的內蒙古小肥羊火鍋店等。
今天的河東街,比以往更繁華、更美麗,東有飛雁橋,西有河東西街大橋,像伸出的長長臂膀,迎接更燦爛輝煌的明天!
註:
部分圖片來源網絡,原作者不詳,特此致謝。
原創作品,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備案編號:運城網信A00236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