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系最實在、自主最虛標?200馬力干不過180馬力的原因找到了

2021-05-11     SUV大師

「強大的動力不一定用得上,但一定要有!」

以前買車的時候,對於汽車的動力,基本是能開就行、夠用就行,而到了今天,15萬元如果能買180馬力的車,那就絕不買150馬力的。隨著技術的進步,發動機的功率、扭矩在今天得到了充分的「壓榨」,我們平常說買菜用的1.5T發動機,也邁入了200馬力時代,即便只有三個缸(新一代奇駿:啊qiu——)。

然而,稍微開過幾台不同品牌車型的人就知道,帳面上的馬力是一回事,實際開起來的體驗又是另外一回事,於是就有了:

「為啥我的車190馬力和別人的170馬力差不多?」

「大眾的1.4T明明參數一般,實際體驗卻很不錯」

「我的車馬力比XX強,為何起步加速還是被虐?」

沒錯,發動機功率是一回事,但是實際的輪上功率又是另外一回事,這就是帳面上數據和實際感覺有差異的原因。

有人可能還是不太明白,在此我們不妨參考一下懂車帝公布的實測數據。需要解釋一下的是,懂車帝把車型的實測輪上功率與車企公布的功率作對比,得出一個「馬力達成率」,也就是說看看一款車官方標的功率,實際落實到輪上還有多少。這個「馬力達成率」越高,就越證明了車企沒有虛標。

根據部分實測車型的數據,大師整理了一下繪製成表格,結果一目了然:

這個馬力達成率還是很好理解的,舉個表格中的例子:雷克薩斯ES(參數|圖片)搭載的2.0L發動機官方數據為173馬力,但實測馬力達成率為83.8%,也就是說實際可用到的功率只有145馬力左右;奧迪A4L(參數|圖片) 40TFSI搭載的2.0T發動機官方功率為190馬力,馬力達成率為98.9%,即實際功率有188馬力左右,這是相當不錯的了。

從上述數據來看,德系車官方標的功率還是比較實在的,一般來說,馬力達成率達到90%以上的,就算高的了,如果達成率在80%左右,那麼作為普通消費者來說也還是能接受,畢竟買菜車,動力高點低點,實際感覺也不太明顯。

需要注意的是,部分自主車型和日系、美系車型,實際功率與官方標的功率確實有差距。倘若發動機功率不低,但車主實際可利用的功率卻沒多少,那便會對駕駛感受造成比較明顯的影響。

雖說這份數據中,單個車型的表現不能代表整個品牌甚至整個派系的表現,但我們從車型實際的表現中,也確實可以感受到其中的差別。為什麼寶馬的2.0T 184馬力、大眾的2.0T 186馬力,這些低功率發動機的實際感受反而比部分超200馬力的2.0T好?其中的「貓膩」想必大家應該初步了解了。

那麼,為什麼車企標的功率和輪上功率有出入呢?這就需要考慮傳動系統了,發動機的動力,需要經過變速箱、傳動軸等才能到達車輪,從機械原理來看,這期間動力肯定是有所損失的,也就是說傳動效率達不到100%,所以如果能達到95%以上,就已經是優秀水平。

一般來說,雙離合變速箱的傳動效率普遍比較高,比如喜歡用7DCT的大眾系和奧迪系,這些車型即便動力參數不亮眼,但實際感受也不差;另外,有些優秀的多擋位AT變速箱也可以做到高效,但這樣的AT變速箱通常也會造價不菲,在中高端車、豪華車上比較常見。

至於CVT變速箱,因為是帶式傳動,所以傳動效率相對低一些,有人說思域的CVT版本和手動擋版本就是兩台車,這雖有些誇張,但卻說出了傳動系統對駕駛感受的重要影響。

影響實際駕駛和加速感受的原因其實還有很多,馬力相同的車型,除了傳動效率可能不一樣之外,車重、風阻係數、輪胎等因素也會影響動力。這裡再說一個比較重要的參數——峰值扭矩轉速。

舉個例子,如果兩台1.5T發動機的峰值扭矩都是280N·m,其中一台從1400轉就可輸出峰值扭矩,另外一台要2000轉才能輸出峰值扭矩,那麼也會造成實際駕駛感受的差別。

還有就是調教問題,有些車型因為某種原因(比如追求運動),故意把油門調教得比較「賊」,前段動力輸出顯得很迅猛,也會給人一種動力好的感覺;相反,有些舒適取向的車型,即便動力參數不錯,也會故意往平順、舒適的方向去調教。

同樣的硬體,給不同的車企去調教,出來的效果可能完全不同,所以這真是一門玄學,並不是明面上的參數能說清楚的。

事實上,我們普通老百姓並沒有辦法去測量每台車的實際輪上功率,因此最好的方法,還是買車前自己親身去體會、去試駕,多對比幾款車的駕駛感受,最終遵循自己的內心、相信自己的感覺去入手。至於那一紙動力參數,我們不能完全不看,也不能過於依賴。

最後,雖說不少人信奉「馬力即正義」,但馬力不能作為車輛的唯一賣點,不信去看看每個月的銷量榜,那些馬力很一般的車型,不照樣賣得好好的?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oyFoWnkBrsvY2_UuAdi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