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被開除那天,我才體會老闆的勸告:30歲前成就太高不是好事

2019-12-16     職場大俠知陽

職場江湖那些事兒

自打我們出生那天起,我們從小到大被接受的教育就是要「出人頭地」。

在念書上學的時候,父母和老師都教育我們要「爭第一」。

當我們讀完書步入社會,又被身邊的人或主動或被動地催著要「有出息」。

所以我們會想盡一切辦法來讓自己獲得更大的成就。

事實上確實有很多人在年紀輕輕就事業有成,甚至一度成為了行業的「明星」級人物,也算是「年少成名」了。

年少有成到底是好事還是壞事呢?相信在大多數人的眼裡,特別是當事人的父母眼中,肯定是一件值得炫耀的好事。

然而我曾經的一位老闆卻對此有不同的看法,他認為「30歲以前太有錢或太有成就並不是什麼好事。」

當時我們都以為他只是在開玩笑,因為這種觀念有悖於我們從小到大的認知。

而事實上,當我被開除的那天,我才真正體會到老闆這句話的真正含義。

我從20歲開始步入社會工作,通過6年的不斷努力奮鬥,終於在操盤了一場打破行業單場活動簽單記錄的大型促銷活動後,升職到了營銷總監。

借著此次活動的成績,我也成了行業里的「名人」,而那時候我才26歲。

我當時所在行業算是一個還算比較傳統,一個26歲的營銷總監,在此之前幾乎從來沒有過。

「單場促銷簽單最高紀錄創造者」、「26歲的營銷總監」、「行業奇蹟」、「行業最年輕高管」……

這些讓旁人感到羨慕的標籤,貼在了一個26歲的人身上,這應該就是人們常說的「年輕有為」了吧。

於當時的我而言這些無疑是光榮的,也是值得炫耀的事情。

而事實上,這些「成功」的標籤,給我帶來的阻礙卻遠大於成就本身。

因為這些標籤,我無形當中就給自己「裝」了太多人設。

一舉一動都要表現出一個「成功」者的樣子,衣服要穿得很正、車要開更好的,甚至在說話的時候都要假模假樣裝個范兒。

以至於時間長了,連自己都以為自己真的是個「人物」了。

甚至老闆在看到我的一些問題後,在閒聊時說出那句「30歲以前太有成就不是好事」時,我都從沒想過是在說自己。

論能力來說,其實只能還算可以,只是現在想起來,以當時的能力做營銷總監其實還差了一大截。

為什麼會被提拔起來?之後老闆也說了原因,「提拔你不是因為你的能力強,而是希望你能夠更努力。升職不全是因為能力,更多的是激勵。」

不過,26歲時的我,壓根就不會這麼想,還以為自己是能力到了。

從成就而言,當時的一場非常成功的活動,其實是所有人共同努力的結果。而當時的我以為,這些都是在自己一個人的功勞。

在這兩個問題沒有看透之前,「行業里最年輕的營銷總監」就成了我最大的職業生涯障礙,因為我迷失在了眾人的「讚美聲」里。

這就是為什麼人太年輕如果獲得了太高成就的問題所在。

因為人太年輕,自己的能力、資歷和認知都還不夠,當沉澱不夠時,就無法駕馭太大的成就所帶來的「光環」效應。

俗話說「與其早成功,不如晚成功;與其晚失敗,不如早失敗」,這句話里所表達的道理人人都懂,可深有體會的卻又有幾人呢?

而我算是「早成功」了,同時也「早失敗」了。

因為在行業里比較「有名」,所以就會有很多同行的老闆或者高管些來找到我,提供了很多誘人的「選擇」擺在我面前。

最後自己還是沒能夠抵抗住這些誘惑,本以為憑藉自己的「名氣」和「成就」完全可以隨意掌控自己所做的事情,結果還是敗得一塌糊塗。

甚至最後還因為「泄露公司機密」問題,而被原公司「勸退」。不過念在我以往為公司所作的貢獻,不予其他追究。

此事一度讓我成為行業的「標杆」,只是從以前的優秀的「標杆」,變成了行業警示的「標杆」。

雖然後來這事兒已經過去了,但卻成了我一生難以忘懷的經歷。

實際上現在想起來,如果給我再選擇一次的機會,可能我還是會選擇有所成就。

只是經過這麼些年的歷練,對於老闆那句「30歲以前不能太有成就」的觀點,有了更深的理解。

這句話不是說不能夠在真正意義上的「30歲」之前有所成就,而是說當你的心理年齡和人生沉澱不到位的時候,過早得到與實際情況不符的成就容易讓人迷失自我。

被迷失的人,往往就會做出錯誤的選擇,最後落敗的幾率就會大很多。

所以如果當你不管是因為什麼原因而過早獲得「大成就」時,一定要注意以下3點,這都是我作為親身經歷過的人總結的真實體會。

第一:搞清楚自己成就的緣由。

就像前面提到的,我的升職不只是因為我的能力很強,而是老闆想以此來激勵我上進;而我的成就並非我個人功勞,而是大家努力的主觀因素和一些市場以及行業的客觀因素綜合而得來的。

所以,不管你現在成就有多大,一定要搞清楚自己成功的緣由。

簡單來說就是需要給自己找到更多「並非是自己成功」的理由,讓自己更冷靜下來。

因為當你有足夠多的理由時,你才不會認為那些當著你面對你的讚美是發自肺腑的真心話,從而在這些「糖衣炮彈」里被迷失掉。

第二:給自己設定更高的目標。

每個人的人生都會分成很多個階段,當你在某個階段獲得成就時,不代表你的一生就達到了頂峰。

所以當我們獲得某個階段的成就後,一定要第一時間給自己制定全新的、更高的新目標。

當你有了更高的追求,那麼你當下的成就才會成為你不在乎的「過去式」。

如若不然,可能自己就會逐漸沉浸在「過去」的成就裡不再進步。對於一個停止前進的人,成功一定是短暫的。

更為重要的是,當你設定了更高目標後,你就會清楚的認識到自己的能力還差很多,不僅能夠激發你持續提升的動力,還有可能會促使你反思和質疑自己是不是真的很牛?

第三:不能觸碰任何紅線指標。

其實所有職場人都明白「紅線」的嚴重性,大部分人也不會去觸碰這些紅線指標。

但是對於那些迷失自我的「優秀」能人面前,這些「紅線」的威脅似乎並不是那麼大,甚至他們還會認為自己有足夠的本領來把控自己的行為。

於是就在紅線邊緣不斷試探,甚至還會以為自己能夠瞞天過海。

這主要就是因為資歷太淺,對於外界的誘惑抵抗能力不夠,甚至還「自以為」能夠越過紅線而不被「觸電」。

所以即便是自己有所成就,面對企業、行業的「紅線」一定不能去碰。

「成名要趁早」有一位名人算是代表性人物了,就是大作家張愛玲。

年僅二十多歲的張愛玲文思如涌,寫下了許多著名的小說,一時名聲大噪。年紀輕輕就享受著成功所帶來的快樂,最後給自己的人生划下了淒涼和悲慘的句號。

曾國藩告誡年輕人:用功不求太猛,但求有恆,切忌早成早夭。

過早獲得太大成就,會讓成功的光芒蒙蔽雙眼,拖住自己前進的步伐。

對年輕人來說,這不是什麼太好的事情。

我是知陽,感謝閱讀。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oKUtE28BMH2_cNUgqnC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