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建築(非文物保護單位)是一座城市的歷史文化遺產,那麼,在運城地區又有幾多歷史建築呢?
位於鹽湖區安邑辦最北邊的蘆子村,是一個和諧、文明的行政村,也是一個歷史文化遺蹟較為豐富的村莊。
如該村村民活動廣場北側的這處磚混窯洞式平房(原大隊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建築風格濃厚,而外牆立面上的各種紅色標語裝飾,莫不讓人有一種時代穿越感。
「艱苦奮鬥」「自力更生」「增產節約」「祝毛主席萬壽無疆」這些有著鮮明時代特徵的語錄、標語,濃縮了一個時代的剪影,沉澱到人們的記憶深處。
繞到這排平房的另一面,西邊的三間房屋因有不同程度的損壞而被閒置,東邊尚好的三間則作為了副食店。據稱,該店原在西邊營業已數十年,也就是以前村內的代銷點,後於近年改遷於此。
進入其內,磚卷頂、舊貨架,老櫃檯,可感受到一份舊時的別樣風貌。
這是村內的另一處歷史建築,名曰蘆子學校門樓,也是很富有時代政治色彩的建築物。目前,屬鹽湖區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登錄文物之一。
村內保留的七十年代民房門洞
文昌閣是蘆子村又一現存歷史建築,創建年代不詳,同屬鹽湖區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登錄文物之一。
其位於村子東北角,是祭祀傳說中掌管文運功名之神,保一方文風昌盛而建。型構與鄰村丁家卓村的清代真武閣(亦稱文昌閣)很是相像,不過是縮小版的,但也同樣古韻悠長。
據了解,在安邑辦的七處歷史建築保護名單中,蘆子村就占了兩處。
這些歷史建築作為某個歷史時期的實物見證,不僅具有特彆強的年代感,也具有一定的歷史研究價值。
如今,在歲月的變遷里,很多村莊的歷史建築已不復存在。也正由此,蘆子村尚存的建築遺蹟愈顯珍貴。
欣賞更多原創運城生活圖文,敬請關注本頭條號。
責任編輯:張國平
備案編號:運城網信A00236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