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酒後不語並非都是真君子?有這3種情況,可能是偽君子

2019-10-28     職場大俠知陽

職場江湖有問題,大俠知陽來救急。

常言道:「酒後不語真君子!」

很多人都知道這句話的意思,簡單而言就是醉酒之後不胡言亂語的人,稱得上是真君子。

在《知人性》中,有這麼一段話:

「然知人之道有七焉:一曰問之以是非而觀其志,二曰窮之以辭辯而觀其變,三曰咨之以計謀而觀其識,四曰告之以禍難而觀其勇,五曰醉之以酒而觀其性,六曰臨之以利而觀其廉,七曰期之以事而觀其信。」

可以看到,了解一個人的本性——或修養中提到的第五條,就是說利用喝酒的機會,使他大醉,以觀察他的本性、修養。

1

與「酒後不語真君子」對應的還有一句話就是:酒後吐真言。

相傳三國時期有位叫張浩的國君,因為是庶子出生,所以擔心朝中有大臣會對他不忠心。於是便設下酒局,把大臣們都灌醉了。

酒醉之後的大臣們,有些就開始胡言亂語說孫浩的壞話,而還有一些大臣則是沉默安靜。對此,這位國君便心裡有了底:哪些大臣可用?哪些大臣不可用?

據說這便是「酒後不語真君子」的由來,具體是不是真相已無從考證,但就典故本身來說就漏洞百出。

而這就是為什麼酒後不語者,並不一定都是真君子的原因。

首先,「酒後不語真君子」有一個比較重要的前提條件是:醉酒。

也就是說,飲酒之人必先大醉。

就算不經常喝酒的人都知道,那些大醉之後的人確實可能會說很多酒話。但是大部分情況下,都是「不省人事」。

不省人事之人,說的話有幾分可信度?況且,在這種狀態下還能說清楚幾句話呢?

其次,酒後不語者,可能不一定就是涵養好,而是「喝趴」了。

每個人的酒量都不同,有些酒量不佳之人,興許還沒能到他發言就直接喝趴下了。難道這樣的人就一定是「君子」嗎?

特別是在當下時代,我們頂多只會認為此人酒量差,根本就不會考慮到他便是那「酒後不語」的「真君子」吧?

最後,相對於「真小人」,可能我們更反感「偽君子」。

為什麼現在很多人越來越喜歡曹操而反感劉備?不就是因為曹操是一位實實在在的「真小人」麼?

特別是在職場上,相對於「真小人」,我們最怕的還是「偽君子」。

就假設大多數人在酒後確實會吐真言,那麼那些大醉後言語真心之人,反而更加值得我們信任——因為不管好話還是壞話,至少是真話。

2

我們經常說:「職場就是一個江湖。」在江湖裡混,不怕對手強大,就怕對手虛偽。

而職場江湖中,不管是業務原因還是同事交際,我們總免不了或多或少參加一些酒局。既然「酒後不語」並不一定就是「真君子」,那麼該怎麼判斷哪些情況是「偽君子」呢?

我梳理了在酒局上三種比較典型的「偽君子」情況,遇到這些情況,最好遠離他。

第一種情況:「不喝就是不給我面子」

相信大家在酒桌上會經常聽到這樣的話,這句話為何會是一種「偽君子」的表現呢?

人貴在有自知之明,有些人在喝酒的時候總喜歡逞強,喜歡打腫臉充胖子,更喜歡用「道德綁架」來進行所謂的「勸酒」。

在我看來,這可能不是在「勸」,而是在「逼」。

利用所謂的「面子」之類的詞,看似是在搞氣氛,但更多是在給自己「加戲」找存在感罷了。

這樣的人屬於平時看似樂呵,實則內心是極其狂妄和自大的。

這類人大多屬於「偽善」者,在他們的世界裡只有「利我」的概念,不可深交。

第二種情況:借酒使壞之人

特別是在職場上,同事之間多多少少都會有些許聚會。

而有些同事(這種情況以男同事居多)則是借著喝了酒,就對一些女同事動手動腳。如果要是再遇到些比較放得開的女同事,可能還會更放肆些。

這種情況下,興許大家有微醉的酒勁,但如果不能管住自己的手腳,我相信這種人定是那「虛偽至極」的一類。

一個成年人,如果連這點基本的尊重和道德禮儀都不能守住,那麼也不見得會是什麼「真君子」。

第三種情況:酒後言他人壞話

本身在職場上「八卦」之人就不是很受人待見,更何況是酒醉之後背著他人講壞話的情況。

而為什麼酒後說別人壞話的人更需要警惕呢?

那是因為,這類人在正常情況下都是看似很「和氣」的,如果酒醉後就開始說壞話,那麼說明平時的「和氣」都是裝出來的。

這才是真的「偽君子」行為表現。

職場上或因立場不同,或因觀點不一致,人與人之間總會有一定的誤解或是爭議。但如果真正的君子,是會分清「公私」的。

而那些表面上「無所謂」的「偽君子」,在喝醉後開始說壞話,就是典型的「對事不對人」,這種人當然需要警惕和遠離了。

3

相對於「酒後不語真君子」,其實我更認同「觀棋不語真君子」的說法。

這句話據說也有一個歷史典故:

相傳清朝乾隆年間有一位名叫錢大昕的進士,此人以博學多才著稱。

一天去朋友家做客,正趕上了兩位朋友在下棋。錢大昕見其中一位朋友處於劣勢,便忍不住上前指導。沒想到這位朋友十分倔強,不光不聽,還指責他亂出主意,沒多久這位朋友便認輸了。

錢大昕便洋洋得意,說是因為沒聽他指揮所以才輸棋的。然後朋友讓他自己來,結果自己也輸了。

正所謂「旁觀者清當局者迷」,很多時候我們因為身在局中,所以才會對當前的事物發展看得並不清晰。

而為什麼說「觀棋不語」才是真的君子呢?我認為有兩個原因。

其一:「觀棋不語」是一種尊重。

觀棋而不語,首先是尊重遊戲規則的表現。

特別是在職場中,我們首先就是要遵守和尊重職場的遊戲規則,不然就會成為那個被「孤立」的人。

另外也是在尊重「局中人」的表現。

無論是生活中,還是在職場江湖混,「看破不說破」本身就是一種睿智的行為。很多時候並不一定就只有你才能看懂其中的道理。

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觀點和看法,在這個求同存異的社會環境中,尊重他人的觀點是非常難能可貴的品德。

其二:「觀棋不語」是一個機會。

首先是自我學習的機會。

人無完人,只有正視自己的缺點,然後通過「觀棋」的方式,在別人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中來找到彌補自身不足的方法,這樣才能讓自己更優秀。

另外也是自我練習的機會。

作為旁觀者,有時候我們會比當局者看得更清楚,看得更全面。如果能夠在「觀棋」的時候,在內心自我「演習」,那這不就是一種自我訓練和練習的機會嗎?

4

綜上所述,我認為「酒後不語者」不見得就是「真君子」,反而我們還需要更加警惕那些酒後的「偽君子」。

然而「觀棋不語者」,在我看來這才是真的「君子」行為。

職場江湖中,我們最好不要用「酒」來衡量一個人,更不要做酒後的「偽君子」。

同時,我們一方面需要經常站在「觀棋」的旁觀者角度看待事物,這樣有利於我們理清思路

另一方面也需要有「觀棋而不語」的君子行為,這樣我們既能夠尊重規則、尊重他人,又能夠得到更多學習和練習的機會。

那麼對於「酒後不語」和「觀棋不語」,到底哪一個才算得上是真君子?你是怎麼認為的呢?

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言分享你的觀點。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mTSJJW4BMH2_cNUgwKs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