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庸的員工基本都有這3大特點,拒絕平庸的4個習慣,值得收藏

2019-11-28     職場大俠知陽

職場江湖那些事兒

有同事跟我抱怨:「公司考勤制度不近人情,遲到10分鐘就要罰款50元。」

然後還搬出白岩松此前說過的一句話:「當一個公司開始強調考勤、打卡的時候,可能開始走下坡路了。」

而實際上,白岩松這句話並不是大家斷章取義的諷刺公司考勤制度的意思,而是說企業該有的制度還是要有。

但對於這句話的真正意思本文不做詳細分享,我更關注的問題是這個同事的「抱怨」。

現實情況是,這位同事平庸至極,而抱怨則是他每天最喜歡做的事情。

1

我記得白岩松在說完那句話之後,其實還說過這麼一句:一個走上坡路的單位,人人不待揚鞭而自馳。

而就單單說關於考勤打卡是否近人情的問題來說,我認為遲到10分鐘罰款50元並不過分。

連阿里巴巴早上遲到1分鐘都要罰款100元,而作為連阿里半分都不及的普通企業,對於遲到之人進行懲罰不是很合理嗎?

有句話老叫「不當家,不知柴米貴」,要是換位思考你是老闆,然後看到你的員工天天遲到甚至曠工,你心裡會怎麼想?

職場上很多人都喜歡抱怨,但如果你仔細觀察你會發現這些經常抱怨的人,往往都是在職場上混得不咋地的,與其說是「平庸」,倒不如說是「沒出息」。

因為至少平庸之人,還不至於經常抱怨。

2

基本上,在平庸的職場人中,我們都能夠看到一些共同點。

那麼這些人都有哪些表現呢?我總結了三大共同特點。

特點一:「沒出息」的狀態基本一致

這裡所謂的「沒出息」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而是一些可能他自己都不曾想到過的「條件反射」般的表現。

【猶豫不決,搖擺不定】

一旦遇到什麼事情,總是不能拿主意。需要領導或者同事來做決定,然後自己才能開始做事。

這種表現一方面是自己根本沒注意,另一方面——也是最常見的——是因為自己怕擔責。

你會發現,一旦工作出現問題,這類人總喜歡說:「這不是我決定的。」

【三分熱度,好逸惡勞】

人都是喜歡安逸享受的,這是天性。但之所以會有優秀而拔尖的人出現,就是因為他們克服了這種天性。

所以,平庸的職場人總是喜歡「雄心壯志的制定計劃」,之後又「心灰意冷的放棄計劃」

這些人從來沒有體會過堅持做一件事情帶來成功後的喜悅,因為在堅持某一件事情的時候,過程總是充滿了枯燥和挫折。

【自我設限,推諉拒絕】

自我設限其實就是在無情扼殺潛能,給自己設立一個「高度」,而這個「高度」總是在潛意識裡提示:「差不多就行了。」

而且平庸的職場人會因為自我設限,所以出現推諉拒絕的表現。

講道理說,其實他們也並非刻意如此,而正是因為沒有刻意,所以才會情不自禁給自己找到推諉的理由和拒絕的說辭。

17世紀法國古典作家拉羅什富科曾說過這麼一句話:「平庸的人總是抱怨自己不懂的東西。」

特點二:完成任務,不代表不平庸

都說職場如戰場,其實並不一定就是說我們在公司內部要互相爭鬥的意思。

而是說,在職場上就要有像打仗一般的狀態和謀略,這些不是用來對內的,甚至也不一定就一定全部用來對外,而是一種自我提升的意識。

不管是朝堂為官,還是在軍中打仗。只是單純的完成任務,那只是平庸之輩的做法。

真正的棟樑之才,會在完成任務的同時,儘量去取得更大、更多的利益。

想起一個經典的對話。

一個老員工找到老闆抱怨,說自己在公司工作了30年,憑著30年的工作經驗怎麼說也應該升職了,為什麼一個新員工卻比自己升職還快?

老闆回答他說:「你並非是有30年工作經驗,只是用一個經驗做了30年而已。」

很多人在接到領導任務的時候,會按照工作任務去執行,以為完成任務就代表「優秀」了。

其實只是完成任務,只能代表你「聽話」,並不能證明你「優秀」。

而這是很多職場人一直不曾意識到的問題。

特點三:無欲無求,渾水摸魚

在《人民的名義》這部電視劇中,有個角色非常具有代表性,而這位就是「心懷宇宙」的孫連成。

孫連成最大的特點就是:無所求,所以無所為。

且不論孫連成是不是「懶政」,但職場上像孫連成這樣的卻是大有人在。

「摸魚」是職場上一種常見的現象,甚至一度成為了某種職場文化。

而之所以會出現「摸魚」的現象,就是因為有很多職場人「無欲無求」。

無欲無求之人是平庸的,這毋庸置疑。但之所以會無欲無求,除了極少一部分是因為本身毫無壓力外,絕大多數則是因為「沒規劃」。

沒有職業規劃的人,對於未來的發展是茫然的。而茫然得麻木了,則開始無欲無求,所以會「渾水摸魚」。

3

人都有上進心,哪怕自己不上進,旁人也會督促你上進。

但是光有上進心還不夠,我們還要有方法和方向才行。而拒絕平庸則是上進的第一步。

那麼如何做才能避免成為平庸之輩呢?

我們首要的問題,就是要改變自己的習慣。我匯總了4種拒絕平庸的習慣,希望能夠給大家帶來一些幫助。

第一種習慣:學會做清晰的規劃

你會發現,在所有的職場精英所表現出來的習慣中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他們都會有明確而清晰的規劃。

這些規劃中包括自己的人生規劃,職業規劃,還有自己的目標規劃,甚至具體到了年度規劃、季度規劃、月度規劃及節點規劃。

在做規劃的時候,需要考慮以下幾個關鍵要點:

【我能做什麼?】

我聽過很多關於做規劃的老師課程,基本上在第一步的時候都在說要先考慮:我要做什麼?

而實際上,面對現實的時候我們會發現,「我要做什麼?」這個問題其實很多時候並不是如我們所願的。

因此我認為,我們做規劃首先要考慮的問題是「我能做什麼?」

也就是根據自己的情況來給自己「定位」。

因為在個人規劃問題上,我們要確定自己的價值所在,也就是我到低能做什麼?

只有搞清楚自己定位了,才能實現自己的規劃,不然就等於是「空談」。

【我擅長做什麼?】

也就是在自己的能力範圍內找到自己最具有優勢的方面,「我能做什麼?」相當於就是在畫一個範圍,而「我擅長做什麼?」則是在這個範圍內找到一個精準的點。

比如說我能做的事情是唱歌、跳舞、畫畫、寫作,但我擅長的是寫作。而這就是我的最大優勢所在。

【我要做什麼?】

這一步才開始想自己到底想要做什麼?而只有在自己能力範圍內,而又有擅長的優勢時,你才能清晰明白自己到底要做什麼?

這時候定下來的「我要做什麼?」才具有可操作性和可持續性,才不至於在半路遇到問題時,猶豫無能為力而放棄。

【我還需要什麼?】

最後一個關鍵點就是我為了達到我想要做的事情,我還需要什麼?

是需要自我的能力提升?還是需要他人的協助?或者是需要一些資源的補給?

這些都是在為了能夠達到自己的目標而設計和規劃的路徑。

也只有把這些問題都考慮到了,才算是一個清晰而明確的規劃。

第二種習慣:停止抱怨,拒絕負面傳播

在職場上雖然我們不免會遇到一些不公的對待,但我們要學會坦然接受。

要知道,很多時候我們的抱怨並不能給自己帶來本質上的改變,甚至還有可能會因為自己的抱怨而葬送了自己的大好前途。

優秀的精英永遠想的是如何通過改變自己來適應環境,而只有平庸之輩才會用抱怨來發泄不滿。

而且我們不止要停止抱怨,還要拒絕負面的傳播。

畢竟身在職場,我們能管住自己,卻沒辦法管住別人。所以只要自己不去傳播負面消息,那麼這個消息基本上在你這兒就會有很大幾率終止。

平庸之人之所以平庸,不單單是因為自己不夠上進,還有更大的原因是「同流合污」。

都說職場是個大染缸,但只要自己能夠做到「出淤泥而不染」,和平庸之類區別開來,註定自己會成為精英的一分子。

第三種習慣:善用工作以外的時間

正所謂「不進則退」,真正和他人體現差距的,永遠都不是工作內的時間。

在工作時間內,大家所面臨的情況和成長的機遇基本都一樣,所以只有利用工作以外的時間,才能真正脫穎而出。

如果不知道如何利用工作以外的時間,我可以跟大家分享我的方法。

【每天半個小時讀書,半個小時寫讀書筆記】

這件事我堅持了1年多,目前為止給我帶來的成長是巨大的。

下班回家後,除去吃飯的時間,我們絕對能夠空出一個半小時的時間來讀書和寫讀書筆記。

讀書是為了增加自己的「知識面」,而寫讀書筆記,則是為了增加我們的知識「深度」。

【每天兩個小時寫文章】

如果不能每天堅持,但我建議至少每周要寫兩篇以上的文章。

寫文章的目的,其實就是在消化我們所學的知識。

寫文章的時候,字數不一定要限制自己。有感而發即可。

【每天1個小時娛樂】

所謂的娛樂有很多種方式,可以是玩手機,也可以是和孩子玩遊戲——畢竟家人的陪伴也是很重要的。

總之就是能夠讓自己身心放鬆的事情都可以。

人也是需要適當放鬆的,總是把自己繃得太緊,反而會影響自己的成長。

基本上這個過程就會用掉四個小時,正常情況下這時候時間已經十點過了。

這時候洗漱休息,自己大腦得到了充實,身心得到了放鬆,休息時間也足夠。

當然這些都是我自己的方法,如果大家還有其他的學習成長的方法也可以使用。我只是舉例而已。

第四種習慣:多分享,多交流

子曰:「溫故而知新。」

在當下碎片化學習的時代,能夠完整學習完某個知識就已經很不錯,更何況是去「溫故」呢?

所以,我給到大家的方法就是「分享」。

分享知識有很多種辦法,比如申請在早會上做分享,或者跟同事之間分享,甚至有可能的情況下通過寫文章的方式來分享。

之所以要有分享的習慣,就是因為當我們要做分享的時候,我們就會把已經學過的東西總結出來講述給他人聽。

而在這個過程中,我們通過「溫故」的方式複習了已經學習過的知識,同時也鍛鍊了自己的總結能力。

更為重要的是,當我們在進行分享的時候,可能還會有更深刻的感悟以及全新的理解。

這就是「溫故」的同時,還「知新」的樂趣了。

古人誠不欺我。

總結

大多職場人都是有上進心的,也就是說大家都不願淪為平庸之輩。

那麼如何才能夠避免成為平庸的人呢?

首先我們需要給自己做一個清晰的規劃,通過「我能做什麼?」,「我擅長做什麼?」,「我要做什麼?」及「我還需要什麼?」幾個關鍵要點的梳理,規劃一條清晰而明確的方向。

之後讓自己停止抱怨,拒絕負面的傳播,不讓自己成為「同流合污」之人。

然後善用工作以外的時間,給自己學習、成長、放鬆和休息的安排,讓自己成為更有精英潛質的人。

最後再通過多分享多交流的機會,「溫故」自己所學知識,提升總結能力的同時,還能有更深刻的感悟和更新的理解。

只要堅持這4個習慣,我相信大家都可以成為「棟樑之才」。

即便是不能成為「精英」,但至少不會淪為平庸。

我是知陽,感謝您的閱讀。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lBdHtG4BMH2_cNUgV8O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