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於迎來了自由自在的 2023 年,這不一開年,我就開始到各地奔走了,想看看大家在後疫情時代的狀態和計劃。說實話,整體的感覺是迷茫和謹慎,可能是大家習慣了之前的不確定性,現在一切都確定了,反而開始不知所措了。這兩天,釘釘收購了文檔產品我來 wolai,看起來動作很大,一時之間引發了各方討論,也算給迷茫的市場情緒一點導向。我算了解一些內情,順便給大家分析一下背後的邏輯,提供一點建議。
▍為什麼?還是為了釘釘的產品力
去年年底,我們有幸跟釘釘產品副總裁徐渭,深度地聊了幾次天,才發現釘釘產品已經發生了巨大變化,僅用了一年多的時間,就打造了全新的自研文檔產品,還陸續推出了在線白板工具、企業知識庫等多個模塊。從原來的 Office 兼容模式,走向了開放的雲文檔新階段,這背後的道理也很簡單。企業的發展,既要有管理,更要有協同,也要釋放個體的創造力。 未來十年,創新和創意型企業會越來越多,這是一個不可逆的趨勢。
經過三年疫情的催化,釘釘已經有 6 億用戶,這麼大體量的產品,能夠進行深度的思考和轉型,實屬不易。我當時還問過徐渭,這麼多的產品模塊同時推進開發,你們團隊的工作量應該非常大,壓力更大吧,他說釘釘文檔產品,起步比較晚,既然是在補課,就只能加班加點了。
從觀察者的角度,這背後其實是釘釘這兩年一直在加強產品體驗,也的確取得了一些變化。果然,一開年,釘釘就又收購了國內最早的類 Notion 產品和團隊「我來 wolai」。
wolai 這個產品已經獨立運營快三年了,體驗上很完善,也積累了不少忠實用戶。但作為初創公司,也會面臨著後續發展瓶頸,一方面是用戶付費習慣和意願還不夠,收入可能有限,另一方面投入到企業服務的資金和資源巨大,需要持續燒錢。
而釘釘剛好有重投入文檔的布局和需求,能把我來 wolai 的產品和團隊併入釘釘,可以說是最佳選擇。所以這個收購其實在一年前就開始接洽了,估計雙方都反覆權衡了很久,並不是一個拍腦袋的決定。
其實,除了強化文檔能力,釘釘還在去年 3 月收購了實時音視頻 PaaS 公司「拍樂雲」,增加音視頻領域的領先技術能力,所以收購 wolai 可以視作長線投入的又一次延續,加上整合了之前的 Teamtibion 和阿里雲盤, 基本完成了文檔、項目管理、音視頻會議、雲存儲的產品技術布局和用戶體驗升級。
▍我來 wolai 產品到底能幹啥?
我來 wolai 到底是什麼?
這要先講一個話題, Notion 為什麼這麼受歡迎?就在於它的開放性和模塊化,文檔就像樂高積木一樣,根據你的想法和需求隨便搭建,充分釋放個體的創造力。Notion 在獲得足夠的用戶之後,就加上了團隊協作的能力,一躍成為估值百億的 Saas 明星產品。我派的產品開發組,一度也是用 Notion 做項目管理工具,用得不亦樂乎。
我來 wolai 的基本框架也是如此,相比 Notion 能提供更好的本地化服務和體驗,我派也有不少作者使用和推薦過這個產品,我找了一些案例,給大家簡單展示一下。
搭建一個價值投資系統
少數派作者空谷用 Airtable + Wolai 打造了量身定製的價值投資系統,構建思路如下:
這個方案的核心思路是利用 Wolai 的雙向連結能力承接來自城哥的研究資料,然後利用雙鏈關聯起研究資料中所提及的個股、行業情況。最後使用 Airtable 承載數據的能力 構建相應的股票池,實現動態更新的機制。具體來說:
Wolai
• 利用頁面嵌套構建個股與行業研究的框架;
• 以日期為顆粒度承接相關研究資料;
• 在研究資料中,使用雙鏈連結與塊級引用聚合個股、行業信息;
• 利用嵌入表完整呈現 Airtable 中的股票池結果;
Airtable
• 利用基礎的表格管理的能力製作股票池;
• 基於 Automation 的能力實現股價自動更新,當達到合理價格時發送郵件;
• 利用收集表輕鬆插入新的股票,結合 Automation 自動更新新插入的股票代碼、股價、CPS等數據。
達成的效果
基於上述這樣的思路,我用了一個下午的時間完成了整個投資系統的構建,最終實際使用下來的的體驗非常之棒,真的是「妙蛙種子吃著妙脆角妙進了米奇妙妙屋」——妙到家了。這個系統實現了以下效果:
• 最小化了知識星球研究資料的記錄成本;
• 將平時的閱讀低成本固化為經驗與知識;
• 高效聚合個股與行業的研究資料;
• 自動化待跟蹤標的的數據記錄;
• 輕鬆篩選和查看相關標的近況;
• 白名單中的股票落入合理估值區間時,自動推送提醒郵件;
相信的內容可以去看看作者 完整原文 。
除此之外,還有一些作者用於搭建個人知識沉澱的用戶案例,大家也可以 在這裡 進一步了解。
這就是開放式和模塊化文檔的厲害之處,只要你能想得到,就可以充分的利用各種工具,來創建工作流和任務流,而這些個人的效率提升,在團隊協作中就形成了新的創造力。
為了實際體驗這個產品,我這篇文章,就是通過我來 wolai 的文檔寫的。
說實話,產品體驗確實不錯,光是給中英文自動加空格這個細節,對我來講,就提升了不少效率。產品里已經內置了海量的模板,不管是個人還是團隊管理,幾乎無所不能。
▍在飛行中掉頭非常不易
「釘釘團隊是在飛行中掉了個頭,至少是 90 度」,這句話源自釘釘總裁葉軍。這句話也非常適用於釘釘在文檔、音視頻的形式。
去年九月,我出差杭州,跟釘釘的同事吃完飯,她興奮地跟我說,產品團隊剛剛推送了一個小功能,只要按住消息 Tab 按鈕,就可以一鍵清除所有聊天小紅點。我當時還挺驚訝的,因為這好像不是老闆要的「強管理」功能,而是一個減壓的設計。
深聊之後,我才知道釘釘的內部變化 ,葉軍在 2021 年明確表態,要回過頭來打磨、補齊、強化音視頻等通用產品能力,做好產品體驗。
這個表態其實很重,一定程度上是認同了當時釘釘的體驗不行。不過直面的態度,確實有利於內部戰略堅定,堅定補疫情兩年在體驗上落下的功課,也是釘釘一次走在 7 年分水嶺時的一次關鍵的戰略決策。
在這個明確的發展框架下,釘釘開始了各個維度的調整。我從了解到的信息,梳理了關於產品力投入的關鍵動作時間線時間線:
• 2021 年 10 月,召開未來組織大會,明確了戰略轉向,同時發布了自研的釘釘文檔和釘閃會產品;Teambition 也在這個時間,與釘釘的產品基座完成融合。
• 2022 年 3 月,全資收購實時音視頻 PaaS 公司「拍樂雲」,加強其在音視頻領域的產研人力和技術實力。
• 2022 年 12 月,釘釘 7.0 產品發布會,文檔和音視頻的階段進展透出,例如在自研文檔基礎上,提供了在線白板、知識庫、知識小組等產品。
• 2023 年 3 月,全資收購我來 wolai,提升釘釘文檔的用戶體驗和智能化產品實踐,布局個人產品線。
可以看出,這是一個緊鑼密鼓的時間線,全力投入文檔、音視頻、項目協作,以及 IM 這些基礎產品的研發和體驗優化,缺人補人,缺技術補技術。
▍我來 wolai 產品以及團隊會怎樣?
不過,顯然釘釘並不滿足於這種追齊速度,這或許是收購 wolai 的另一層含義—— 提速,並試圖走在前列。
面對收購消息,大部分我來 wolai 用戶還是會擔心產品服務的延續性,從目前的各方信息來看, 我來 wolai 產品會繼續保持獨立運行,並獲得更多阿里資源的強化,近的有阿里的雲服務能力,遠的還有阿里達摩院的技術加持。
智能化協作文檔和個人版文檔,是釘釘對 wolai 後續方向的定位。
前者被視為下一代文檔的走向,前段時間阿里達摩院被曝正在內測類 ChatGPT 項目,會和釘釘做結合。wolai 專門團隊負責,似乎也佐證了這個爆料。投入智能化,顯然不是為了眼前的,畢竟國內目前還都涉獵不多,在提升產品力的同時,也在引導文檔的下一場戰爭。
對現有的我來 wolai 用戶也是利好消息,不需再去擔心產品服務的延續性。就像少數派社區用戶說:「充了八年的我來 wolai 會員,現在應該不會太擔心了」。
後者則是對個人用戶、小團隊用戶。根據釘釘去年 12 月釘釘發布會釋放的信息,釘釘正在計劃推出輕量級的個人版產品,為用戶提供常用的即時溝通、個人文檔、音視頻功能,這個產品將更加強調強用戶體驗,為更多中小組織提供免費服務。這倒是 wolai 的擅長之處,個人用戶、團隊用戶可以與釘釘快速互補。
這點也很有意思,釘釘加大對個人用戶和小團隊的投入,飛書則開始圈定大客戶,這是不同的選擇。但關鍵,釘釘不只有文檔,還有會議,項目,甚至還有高壁壘的低代碼、酷應用和行業方案。
大家看釘釘的發展和轉型歷程,從最早服務傳統企業的數字化管理工具,到疫情時期的社會服務工具,釘釘總是被推到風口浪尖上,不管是調侃老闆的「DING」一下,還是網課學生的一星點評,在不同的時代背景和責任下,也只能做出不同的取捨。
但 2021 年後,釘釘開始圍繞企業效率、個人創造力、協同創造,做了大量的投入和改變,在今年各家 Saas 產品都進入謹慎收縮的節點上,釘釘反而顯得更加果斷和沉穩。
對於用戶和團隊來說,企業協作工具的市場格局並沒有定論,畢竟大家都沒有進入盈利周期,還有很多新技術不斷湧現,各家還會不斷地投入和調整。我們也不要被市場的風吹草動干擾, 選擇合適自己的協作產品,並真正用起來,才是最關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