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注:我們會不定期挑選 Matrix 的優質文章,展示來自用戶的最真實的體驗和觀點。文章代表作者個人觀點,少數派僅對標題和排版略作修改。
對於很多人來說,京都可能算不上是一座陌生的城市。她以她悠久的歷史和由內而外散發的豐厚底蘊,成為訪日遊客的熱門目的地。在任意一個搜尋引擎里輸入「京都」,你都能找到根本讀不完的遊記和攻略,這是一座不缺故事的城市。
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
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
用歐陽修《醉翁亭記》里的這句話來形容京都是再適宜不過的。無論什麼季節,一年四季到訪京都都是獨具韻味的,秋天的京都則以漫山遍野的紅葉而聞名。
作為一名足球迷,這次訪日的契機,源於跟隨自己的主隊浙江隊赴日「遠征」。好吧,實際上只是打著「遠征」的一次旅行,但是終歸是要跟隨亞冠比賽的時間節奏走,所以才有了這次「完美錯過」紅葉季的旅程。雖然沒有踩著紅葉季的節奏訪問這座古都,在這座城市停留的時間也只有兩天,不過,將秋未秋的京都在我心裡烙下的印記是難以磨滅的。我想把這如花火般短暫一瞬的美記錄下來。成為文字後,這份回憶將不僅獨屬於我,這便是我想寫下這篇文章的原因。
你的京都印象,來源於哪裡?
這是一個「千人千面」的問題。無論是川端康成的《古都》、三島由紀夫的《金閣寺》,還是無數以京都為背景的文學或影視作品,雖然她本不需要以這種方式出名,但這座城市早已以無數種多樣的方式在許多人心中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象,這或許也是遊客們願意到訪京都「朝聖」的原因。
▍金閣寺
金閣寺的美是無與倫比的。
金閣寺的美是無與倫比的。
我對京都這座城市的初印象,來源於三島由紀夫的《金閣寺》。在三島由紀夫的書中,金閣寺其美無儔,以致主人公希望在大火中將自己的肉身同閃著金光的金閣寺一同走向毀滅。
儘管在行前已經查閱過金閣寺的背景資料,了解到這座寺院的規模並不大、看點並不多,且主體建築並沒有對遊客開放,但出於「朝聖」的心理,我還是將京都的第一站選在了金閣寺。
金閣寺
雖然是工作日,可能是因為金閣寺名聲在外,當天的遊客絕對算不上少。除了一些外國面孔,到訪金閣寺的,還有不少穿著校服的日本學生。他們似乎來自京都以外的學校,由老師帶領著參觀這座寺院。
金閣寺的門票很有意思——直接就是一張符。確實如網友所言,整座寺院的最大看點就是那座金色的主體建築,金閣寺在「令人失望」上確實沒有令人失望。當天的天氣不算太好,在暴風雨即將來臨前,金光閃閃的金閣寺同陰沉的天空形成了無比鮮明的對比。不過,我並不後悔將探訪京都的第一站定在這裡。畢竟,當我站在金閣寺前,我似乎也能在某種意義上感同身受三島由紀夫在書中寫下的那種心境。
金閣寺的門票就是一張符
金閣寺出口處的自助求籤機
▍清水寺
作為京都最古老的寺院,清水寺名聲在外,不僅因為其恢弘的建築,更因為《名偵探柯南》中的許多著名場面,就取景自這裡。
和清水寺鄰近的還有二年坂和三年坂這兩條富有日式風情的傳統街巷,可以隨清水寺一同參觀。一日之中,二年坂、三年坂最美的時辰應該在清晨。此時晨光熹微,這片無比熱門的街區還沒有迎來一日之中遊人最為繁多的階段。伴著朝陽,大可在此片刻停留,在相機中留下「最京都」的街道照片。
到訪清水寺,還是應該挑一個好天氣。萬里無雲時,硃紅色的寺院建築可以同藍天交相輝映,綠中帶黃的樹葉更為這裡平添了幾分秋意,這種環境中的清水寺特別出片。
一日煙雨一日晴,每種容顏的京都都精彩
由於行程原因,在京都停留的時間只有兩天,然而這兩天的天氣卻是截然不同的——一天大雨,一天放晴。雖然降水為出行帶來了諸多不便,但幸運的事,我也有機會得以目睹京都兩種截然不同的容顏。
▍嵐山
準確來說,嵐山應當是一個由「一片」景點組成的區域的名稱。秋天的嵐山絕對算得上是京都最熱門的景區,街道兩旁的人行道上擠滿了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都希望在最具有代表性的地方感受京都的秋。
到訪嵐山時,恰逢天降大雨,加上極高的遊客密度,註定了我在嵐山的遊覽不會好到哪裡。然而,陰翳下的嵐山又別有一番風味。比如在常寂光院,四下無人的日式庭院給我帶來的寧靜感是前所未有過的。再比如在風雨中的渡月橋,《名偵探柯南》中的取景地在此刻又以截然不同的姿態呈現在我眼前。這便是一場大雨所能帶來的改變。
▍伏見稻荷大社
在晴天的傍晚來到伏見稻荷大社,趕在夕陽徹底落山前拾級而上,你會看到陽光不均勻地灑落在硃紅色的「千本鳥居」上。
在京都,還有……
除了一些「必打卡」的景點外,京都還有許許多多「小眾」的地方值得一逛。這些地方各自有其特色,他們雖然構不成「非去不可」的景點,但在我看來,這些地方恰恰是探索「真正的京都」的重要組成部分。
當然,除此之外,京都還有太多太多地方值得一去。你可以在鴨川邊發個呆,吹著晚風和喜歡的人一起等待夜幕降臨;也可以到夜晚的八坂神社走走,在神社裡許下一個心愿。名為「京都」的回憶可以有無數種,在我看來,這便是這座古都的魅力所在。
▍京都國立博物館
嚴格意義上來說,京都國立博物館算不上是一個「小眾」的景點,不過在時間有限的情況下,確實有很多遊客不會將這裡當作將要到訪的一站。
和國內的大型博物館不同,京都國立博物館的展陳面積和內容相當有限。京都國立博物館由現代化風格的「平成知新館」和巴洛克風格的「明治古都館」兩個展館組成。目前,僅「平成知新館」作為主展館面向遊客開放,「明治古都館」已經不再對外開放。
平成知新館(左)和明治古都館(右)
在我到訪京都國立博物館期間,館內正在展映「東福寺特別展」。東福寺是距離京都國立博物館不遠的一座寺院,作為日本禪宗美術的中心,本次特展展出了大量東福寺藏的珍貴佛教美術和書法作品,其中包括一部分來自中國的書畫作品,見證了曾經中日民間交流的盛景。值得一提的是,東福寺與杭州的徑山寺還有著一段深厚的淵源。本次特展持續到十二月初,對禪宗文化感興趣的朋友一定不要錯過。
東福寺特展
值得一提的是,在日本的許多博物館,出示日本以外國家的學生證也是可以購買學生票的。我在京都國立博物館時天真地以為自己的學生證不可用,直到參觀東京國立博物館時才知道這個「省錢小妙招」。符合資格的學生朋友購買學生票,確實可以省下相當可觀的一筆參觀費用。
▍京都鐵道博物館
出發日本前曾在網上看到這樣的一句話:「日本真的是小眾愛好者的天堂」。無論是多么小眾的愛好,在日本都有一批忠實的擁泵,鐵道愛好者們也是如此。在日本,鐵道愛好者(或是國內語境下的「車迷」)被稱作「鐵道宅」。
2023 年是日本鐵道開業 151 周年,早已成為「鐵道大國」的日本在鐵道文化的積澱上自然有獨到之處。無論是每個車站獨具特色的章(Eki Stamp),還是各種和熱門 IP 的聯名,抑或是電車運行過程中帶給人的愉悅感,鐵道總能帶給你一種感動。
關於日本的鐵道文化,我想單獨成文另作介紹。不過,既然到訪京都,就不可錯過京都鐵道博物館。京都鐵道博物館位於距離京都站只有一站距離的 JR 梅小路京都西站旁,整體的展陳面積並不算大,但館內的內容相當豐富。參觀京都鐵道博物館可以直接刷日本的交通系 IC 卡購買門票。
1500 日元的票價絕對不算便宜
在我看來,京都鐵道博物館最吸引人的點在於「體驗」。在展館外的梅小路蒸汽機關車庫,你可以看到數台蒸汽機車,而這幾台蒸汽機車目前仍然在使用中,你甚至可以坐著它牽引的車廂緩行在風雨之中。
梅小路蒸汽機關車庫
非常幸運,到達梅小路蒸汽機關車庫時,恰逢一台機車在進行解掛換向入庫作業,於是我便站在安全線外,近距離體驗了一次「被噴一臉氣」的感覺。
正在進行解掛換向入庫作業的蒸汽機車
京都鐵道博物館外的寶可夢井蓋
▍京都的大學
這次來京都,穿插於各種景點的間隙,我還訪問了兩家大學。一家是離金閣寺不遠的立命館大學,另一家是京都大學。
好的大學,沒有圍牆。
好的大學,沒有圍牆。
京都的大學,容易給我一種既熟悉又陌生的錯覺。同樣有校門、有圍牆,但他們與校園以外的「邊界感」似乎並不如國內大學一樣強。不需要繁瑣的「入校預約」,就餐時也不一定需要刷校園卡,大學反而更像是一處人人皆可使用的「公園」。
「立命館憲章」和立命館大學的掛旗
學生們對於公共事務似乎有很高的參與度。到訪京都大學時,恰逢指針台下有一群學生正在舉行集會活動。執行任務的京都府警就守在校門外,但始終沒有和這群學生產生正面接觸。學生們通過演講、發傳單等方式表明自己的訴求,他們用行動來表明自己「置身事內」。
京都大學的校門和指針台
▍散落四處的神社
如果要問京都最常見的建築是什麼,那我的答案一定是「神社」。大大小小、各式各樣的神社星羅棋布地散落在這座城市的不同角落,只要想參拜,隨時可以找到你的「此心安處」。每家神社都有不同的供奉對象,也各有其特色。大部分神社也都可以請到獨具特色的御守和朱印。不過,在京都,我還是得逼自己少逛幾家神社,否則我的錢包恐怕要遭殃。
比如這家距離京都大學不遠的「岡崎神社」,就是獨屬於兔兔的地盤。據說在這裡祈求安產和姻緣非常靈驗,也能請到非常可愛的兔兔御守和陶藝品。
「岡崎神社」供奉的是兔子
一排排各種姿勢的兔兔真的特別可愛
兔兔們在兩側守門
需要注意的是,在日本的大多數寺院和神社裡,無論是購買門票還是求籤、請御守和朱印一般只能使用現金支付。因此,想多到訪幾家寺院和神社的朋友在行前可以適當多備些日元現金。
▍後記
いつもと違う改札抜けて(通過和平時截然不同的檢票口)
その顏を 思い浮かべ(那張容顏就浮現在腦海中)
いつもと違う改札抜けて(通過和平時截然不同的檢票口)
その顏を 思い浮かべ(那張容顏就浮現在腦海中)
東海道新幹線希望號(のぞみ)的車廂里響起「會いにいこう」的發車音樂,此刻的我突然依稀記起了二十分鐘前進站時看到的京都站外立面玻璃上倒映著的京都塔的影子。我很難承諾下一次到訪究竟是什麼時候。
京都站外立面玻璃上倒映的京都塔
兩天的時間可謂太短,但這座城市在我心中打下的烙印是絕難以磨滅的。在將秋未秋時到訪京都,錯過了漫山遍野的紅,這難免有些遺憾,但呈現在我眼前的京都,也有其獨特的美。當無數瞬間彙集成這篇文章,這次旅程的最後一塊拼圖,也算就此完成了。
原文連結:
https://sspai.com/post/84446?utm_source=wechat&utm_medium=social
作者:Wataru
責編:北鴞
/ 更多熱門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