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cBook Pro 是獨一無二的產品。
MacBook Pro 是獨一無二的產品。
在搭載 M3 系列晶片的 MacBook Pro 面世之後,Apple 硬體工程高級副總裁 John Ternus 說了這樣一句話。前沿的工業設計、卓越的硬體性能,搭配同樣獨一無二的 macOS,我也很認同這樣的評價;可以說,除了 iPhone 以外,MacBook Pro 是我最喜歡的 Apple 產品。
在 2 年前全新的 14 / 16 英寸 MacBook Pro 系列首次公布之後,我曾用「下一個五年」形容這個屬於 Pro 級 MacBook 筆記本電腦系列的全新世代。隨著 M3 系列晶片的如期發布,這個新的世代也走到了它的第三個年頭;而在拿到新款 MacBook Pro 短暫體驗過後,我也來聊聊自己的使用感受,並談談對於如今 MacBook Pro 的一些想法。
▍Pro 級 MacBook,迎來真次世代
雖然從整體外形上看,新款 MacBook Pro 幾乎沒有變化,但是借著下代 Apple silicon 架構的東風,MacBook Pro 系列實際上也有了一次全面煥新。
隨著配備 M2 晶片的 13 英寸 MacBook Pro 下線,配備 M3 晶片的 14 英寸機型取而代之,MacBook Pro 系列產品終於完成了設計語言上的進一步統一,3 款型號都採用了 2 年前推出的 14 / 16 英寸外形模具。作為最後一款配備觸控欄 (Touch Bar) 的機型,它的離開也代表 MacBook Pro 系列筆記本電腦的上個世代這次終於划下了句點:曾經話題正勁的觸控欄 (Touch Bar) 真正成為歷史,與我們說了再見。
統一之後的 3 款 MacBook Pro 型號,在定位上也更為清晰:基礎版本配備 M3 晶片,滿足追求更好體驗的日常需求;專業版本配備 M3 Pro 晶片,適合更高要求的專業場景;進階版本配備 M3 Max 晶片,實現更強能力的極致表現,也幫助用戶探索更多 Mac 電腦可能性。
對了,雖然依舊只提供了 2 個雷靂 / USB-C 埠,配備 M3 晶片的 MacBook Pro 還是追上了一點差距:原本只在 Pro 級或 Max 級晶片型號中才提供的 SDXC 卡槽和 HDMI 埠,也終於下放到了基礎版本的 MacBook Pro 中。
▍「黑」得專業,不止是換色
全新的深空黑色,Apple 稱其「讓專業級設備一望便知」,此言還真是不假。首先,深空黑色僅在配備 M3 Pro / M3 Max 晶片的 MacBook Pro 機型中提供,配備 M3 晶片的機型依然還是保留了原有的深空灰色提供選擇。
雖然有人可能會覺得這樣做實際上是想通過色彩區分高價機型,我卻也認為不盡如此。Apple 在新聞稿中是這樣介紹 MacBook Pro 的深空黑色的:這種外觀採用了開創性的化學成分,形成陽極氧化密封,大幅減少指紋。新的工藝造就新的外觀,這樣勢必會有更多成本,因此暫時沒有下放新的配色選擇,應該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新的工藝加持下的深空黑色鋁金屬,抗污能力確實變好了不少,高強度使用下來,外殼上也幾乎沒有看到污漬或是指紋。我甚至感到新款 MacBook Pro 的外殼多少有點類似 iPhone 15 Pro 上的鈦金屬邊框,不僅抗污效果更好了,清潔也變得更容易了,少數外殼上殘留的輕微痕跡,用手輕輕一拭就能幹凈。
由於在家更常用 Mac mini,我之前這台配備 M1 Pro 晶片的 MacBook Pro 已經有段時間沒怎麼用了,而在拿到新的 MacBook Pro 之後轉眼一看,原來這台 Mac 的外殼上還留著若干污跡,需要稍微用力反覆擦拭才能去除。可以說新的深空黑色不僅更好看了,也確實更好用了,我很喜歡這一變化。
不少人應該與我想的一樣,終於又等到了一台更黑的 MacBook Pro。對於能選黑色就選黑色的我而言,這次 MacBook Pro 的深空黑色確實黑得「出彩」,外觀低調沉穩,Apple 產品一以貫之的「高級感」也繼續在這代機型上得以延續。
值得一提的是,這次隨附的 MagSafe 電源線纜也是黑色版本,外觀方面的統一讓 MacBook Pro 在連接電源使用時視覺上不會顯得突兀,可惜的是電源適配器依然還是白色外觀。Apple 似乎還沒有推出過黑色外觀的電源適配器產品,作為黑色愛好者我還是很希望未來能夠看到這樣一款產品出現。
不過,與其它採用深空黑色的 Apple 產品類似,MacBook Pro 上的黑實際上又沒有那麼黑,在強光環境下我覺得還有一點黑得發藍的效果。
掀開電腦,這種感受會更為明顯。因為新的 MacBook Pro 繼續搭配了此前採用雙重陽極氧化工藝打造的鍵盤凹槽,在與真正接近純黑色的鍵盤區域對比之下,色彩的區別會更加明顯。不過,既然鍵盤凹槽利用工藝實現了在一塊鋁金屬上呈現 2 種顏色的效果,是不是可以預見未來還能見到一款更黑的 MacBook Pro?不妨期待一下,當然今年的深空黑色也已經讓我覺得相當滿意了。
▍登島失敗,留下期待
自從 iPhone 14 Pro 系列推出靈動島以來,Mac 和 iPad 也將支持的傳聞就不絕於耳。尤其是在此次發布會前夕,各種泄漏的消息愈演愈真,許多人都已確信即將發布的 MacBook Pro 一定會「登島」,結果你已經知道了。
在 2 年前首次推出「劉海屏」時,我還挺喜歡 MacBook Pro 上的這個新設計,因為它讓螢幕更大了、邊框更窄了。但是當全新的 MacBook Pro 疊代到了第三代,這塊「劉海屏」在某種意義上看起來似乎就變得有點過時了。
之前我也曾說期待開發者能在這個區域做出有創意的 app,但目前來看這一設想沒有實現。雖然我們也能看到一些有趣的實現,比如有能利用這塊區域快速調用相機查看和整理儀容的 Hand Mirror,有能在這裡加上好看裝飾的 Notchmeister,甚至有一心想幫你隱藏它的 TopNotch。這些 app 大部分都沒有濺起很大的水花,自然它們也不像 iPhone 上的靈動島解決了某個很具體的需求。
從上往下依次為 Hand Mirror、Notchmeister、TopNotch。
我還是很期待 Mac 能夠最終登上靈動島的,相信它在 Mac 上的使用場景不會亞於 iPhone。隨著系統版本來到了 14,我其實會覺得 macOS 的系統通知應該到了需要加強的時候了。目前來說,macOS 上的通知沒有很好地區分不同類型的消息,也沒有很好的管理和查看形式,交互起來也不方便。
比如 macOS 上的通知沒有能夠快速操作的主按鈕選項,處理通知只能通過二級菜單再選擇功能。
反觀在 iOS 上,除了常規的即時通知,我們還有定時摘要、實時活動以及靈動島。
在 macOS Sonoma 上,像 iPhone 小組件和桌面小組件這樣的功能加入之後,我更加相信 macOS 的通知系統也許會在不遠的將來會有變化,也許是作為輔助顯示 iPhone 上的通知或者實時活動,也許就是通過靈動島讓 macOS app 也有更多信息顯示的能力。不過這次既然沒有,那麼我們只能期待下次。
▍性能夠強,等待未來
繼 iPhone 15 Pro 系列率先採用 3nm 製程的 A17 Pro 晶片後,MacBook Pro 也緊隨其後,成為行業內首批採用 3nm 製程晶片的個人電腦產品。自從晶片進入 Apple silicon 架構時代以來,Mac 電腦的性能之強成為了大家心照不宣的共識。
我手上這台 MacBook Pro 配備的是 16 + 40 核心的 M3 Max 晶片版本,實力自然不言而喻,當然我也還是沒有免俗地用 Geekbench 跑了跑分。CPU 方面,M3 Max 晶片的單核性能得分來到了 3118 分、多核性能得分達 21009 分,這一成績在搭載了 M2 Max 晶片的 16 英寸 MacBook Pro 上分別是 2736 分和 14498 分;GPU 方面,M3 Max 晶片的 Meta 圖形性能得分是 155744 分,也比 M2 Max 晶片的平均得分 131889 分要快一些。
用這台 MacBook Pro 同時連接我的 Studio Display 和 LG UltraFine 4K 顯示器,在 Pixelmator Pro 中同時開啟數十個標籤頁編輯 RAW 格式相片,速度和等待時間也明顯要比我之前的 M1 Pro 機型快了。不過,有人細心地發現,今年的 M3 Pro 晶片實際上相比之前的 M2 Pro 晶片降配了,性能核心數減少 2 個增加至能效核心數中,圖形核心數也減少了 1 個,內存帶寬也降低了 1/4,我想這其中自然是出於對成本以及續航等多方面因素的考慮,又要保持更多數用戶的體驗不受影響。至於這枚 M3 Pro 晶片的具體表現如何,相信會有更多對比測試為我們揭曉。
本次 M3 系列晶片的另一大變化,則是支持了與 iPhone 15 Pro 上的 A17 Pro 晶片一樣的硬體級光線追蹤技術,這樣的變化我想應該是比移動平台更有意義的。在 App Store 中,我們也能看到像近期熱門的《Lies of P》《生化危機:村莊》等主機級大作「護航」,其它如《死亡擱淺》《生化危機 4》這樣經典的主機級作品,也已開啟預購,將於不久之後來到 Mac 平台。
雖然作為主機用戶,上述作品不言而喻我幾乎都已悉數玩完,但我也認為讓更多平台的用戶能夠玩上這些經典的以及更多其它出色的遊戲作品,同時也能夠擁有足夠優秀的遊玩體驗,這是很有意義的一件事。能讓如此多大牌廠商紛紛響應在 Mac 上推出當家作品,也足見 Apple 的號召力之強。
不過,即使目前 M3 系列的算力再強,乃至有了光線追蹤技術,能讓遊玩體驗變得更好,從 App Store 中的貼圖和視頻中不難看出,這樣的體驗距離主機還是有一定距離的。這其實不是問題,問題在於如此這般之後,這些遊戲作品的定價在我看來確實有點高了,和主機遊戲達到了同一水平。我其實也很想在 Mac 上體驗到這些本世代最為出色的遊戲作品,但礙於售價最終也沒有選擇入手,無法告訴你它們的體驗究竟如何。
當然,羅馬畢竟不是一天建成的。雖然許多人都在唱衰 Apple 的 3A 級遊戲生態,我還是看好並且期待未來能在 iPhone、iPad、Mac 上玩到怎樣的遊戲,尤其是現在通過硬體技術和軟體生態,Apple 已經邁出了第一步,尤其還有馬上就要與大家見面的 Vision Pro,說不定 Apple 能在遊戲領域做出不一樣的玩法也不一定。
▍結語
就像我在 iPhone 15 Pro 文章里說的那樣,Pro 級 iPhone 會成為每個人值得一試的選擇,Pro 級的 Mac 也是。雖然我們經常也在說,Apple silicon 架構下的性能如何過剩,MacBook Air 甚至是 Mac mini 就已經夠大多數人使用了,但 Pro 級的 Mac 也總是能帶給你更好的體驗。
Apple 用兩年多的時間,完成了 Mac 全系列產品向 Apple silicon 架構的遷移。在新世代下來到第三年的 MacBook Pro,我也認為現在應該來到了一個很好的時機,讓老用戶們也遷移過來,全面進入新的世代。
也向你推薦這台全新的 MacBook Pro。
原文連結:
作者:waychane
責編:waychane
/ 更多熱門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