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屆年輕人開始和搭子搞事業

2023-06-21     燃財經

原標題:這屆年輕人開始和搭子搞事業

燃次元(ID:chaintruth)原創

作者|馬舒葉

編輯|謝中秀

Z世代找到了自己的「搭子俠」。

「你能想像嗎?我第一次社牛屬性爆發就是為了找個飯搭子?」

00後張成告訴燃次元,「之前湖北發消費券,我一下子搶到了個大額的堂食消費券。」因為一個人吃不划算,社恐的他身邊朋友的時間又對不上,他第一次開始考慮,或許可以嘗試在社交平台隨緣「找個一起吃飯的人」。

在忐忑發帖後,他很快收到回復並順利找到了「飯友」,「沒有負擔,單純乾飯,感覺社交都變得輕鬆了。」張成直言。

「可以沒對象,必須有搭子」,如今,「無搭子不社交」,似乎已成當代年輕人的社交現狀。

在個體原子化趨勢不斷加強的當下,類似父母輩以親戚、鄰里為核心的傳統交往模式式微,這屆年輕人開始以數字化方式重拾「附近」、建立關係和容納情感,頻繁輾轉各類社交APP,也只為通過賽博「搭子俠」找到自己的「搭子」。

「搭子」內容成各大平台的流量密碼,在社交平台上「找搭子」更是如火如荼。例如,2023年5月,Soul上「搭子」相關話題數環比增長76%,相關瞬間發布量環比增長136%。

搭子已然是當下年輕人中最流行的關鍵詞,在這背後是年輕人以輕量的方式邁出社交第一步。

根據Just So Soul發布的《2023年輕人搭子社交報告》顯示,近九成年輕人聽說過「搭子」社交,其中,超六成年輕人表達出找「搭子」的強烈意願,並有18.6%的年輕人已經擁有「搭子」。

不過,搭子易找,朋友難尋,在搭子僅被視為「淺社交」,甚至「第一批搭子已經散了」的背景之下,被稱為「朋友平替」的搭子關係,是否真的逃不掉「不穩定」的命運呢?

但燃次元發現了搭子關係更豐富的可能性。根據《2023年輕人搭子社交報告》,46.1%的年輕人維持過2年以上的搭子關係,還有八成年輕人有將搭子升級為朋友的經歷。

區別於大眾刻板印象下「臨時起意」,且不太緊密的搭子關係,如今,在年輕群體中,從搭子走向好友的現象亦十分普遍,甚至還有不少年輕人將「搭子」進一步延伸至創業夥伴。

2019年,從事珠寶設計的暢宇剛離職,卻偶然與Soul上和自己一直聊天、交流設計思路的方然結成了創業搭子,「雖然最後因為剛創業單子實在太少,沒辦法支撐工作室運轉,最後只好結束。」

但直至現在,兩人還保持了良好的聯繫,暢宇表示,「以後如果時機成熟,他還是我的合伙人預備役。」

圖/舒克和他的釣友

來源/Soul用戶@畫畫的舒克提供

主業畫畫的舒克則不僅找到了同好,更開啟了一段由搭子帶來的破圈奇遇,網上的「話搭子」不僅邀請他參加藝術市集,隨後因為同樣沉迷釣魚,兩人成為了釣魚搭子。

興趣相投下深度關係的開始,或許答案千人千面,但在發帖求搭子的瞬間,越長大越孤單的年輕人們,無論是「搭玩就散夥」還是「穩定成固聊」,也無疑勇敢地選擇了在人與人的交往中付出真心。

而在社交平台里,熱衷於找搭子的年輕人,如同用叫聲尋找同頻者的海鷗,以「搭子」篩選出「靈魂共鳴」的夥伴。

找搭子,儼然是當下年輕人對抗孤獨的新方式。

01

社恐Z世代,找搭子是認真的

如果把社交平台作為觀察「搭子」這一Z世代新型社交現象的入口,在有關搭子的話題里,燃次元發現,線下「日常社恐」的當代年輕人,在線上,似乎總有某一刻需要一個「搭子」

《2023年輕人搭子社交報告》顯示,年輕人的搭子需求,千奇百怪,但「找搭子」的主要動因,還是希望想認識有共同興趣愛好的人一起行動。

作為獨生子女,再加上「獨居慣了」,資深吃貨但社恐的張成,為了不浪費好不容易搶到的消費券,他嘗試在網上找合適的飯搭子,「見了面只需要埋頭乾飯,不必費心開啟社交模式。」這樣頗為輕鬆的社交體驗也讓張成徹底開啟了找搭子的「奇遇之旅」。

同樣社恐的大四學生何瑾,平常「懶於社交」,原因是「感覺維繫關係很麻煩」,而生活中不少的「一時興起」卻都需要陪伴,此前,為了不孤單旅行,她嘗試在社交平台找去大理的短途旅行搭子,何瑾表示,「和同樣熱愛旅遊的臨時夥伴,一起專心打卡美景的感覺簡直太棒了。」

此後,無論是看晚場的演唱會需要「拼車」,還是假日想打卡郊區的早市,「不管多冷門的愛好,都能找到搭子同行。」何瑾告訴燃次元

而搭子除了滿足一起行動的陪伴需求外,還帶給了Z世代更多情感的觸動。陌生的網友或許不是日日照面的鄰舍親友,卻或許是那個「更懂你的人」

2020年,王美麗開始在社交平台記錄父親患癌症以來的心路歷程,作為家裡的獨女,父親的突然患病,讓她心力交瘁,而這些壓力卻無法向身邊的朋友和家人傾訴,「在我的賽博樹洞裡說說話,是當時少有的放鬆時刻。」

圖/聊天搭子的瞬間(左)

學習搭子(右)

來源/王美麗提供

就在王美麗記錄的同時,她收穫了不少聊天搭子,而這些偶然相識的陌生人,有的主動幫她來聯繫北京的醫院,有的深夜陪她聊天,為她加油打氣。甚至由於在醫院陪護的她,無法出去買父親想吃的東西,無助發帖後,有一位住在醫院附近的搭子,幫忙買了送到門口,而王美麗甚至都沒有和對方「打上照面」。

後來,2022年,準備在職考研的王美麗,在平台上找到了4-5個同是在職考研準備中的「考研搭子」,建立起學習小組後,近一年的時間裡,他們每天都會在群里打卡知識點,互相分享資料,「群里每天都能看到大家堅持打卡,會感覺自己也不是一個人在戰鬥了。」

似乎,在小紅書、抖音、Soul、微博等社交平台盛行的「搭子社交」,儼然為「社恐」的年輕人提供了「低成本、無壓力」的交流機會,而社交平台也成為了年輕人主動嘗試社交的「緩衝帶」和「搭子俠」

而當Z世代流行起找搭子,興趣似乎只是搭子社交的起點,年輕人們在搭子社交中互相交流鼓勵,線上好友也能選擇性向深拓展,找到足以共鳴的「另一個靈魂」,也找到了陪伴的溫暖和歸屬感。

02

搭子,搭完就散夥?

搭子流行,但燃次元也留意到,有不少網友吐槽,「搭子都是搭完散夥的,好沒意思」,並表示和社交平台認識的飯搭子、演唱會搭子、聊天搭子等,往往在單次接觸後,就再也沒有聯繫。

也有網友表示,「每次找個搭子,交換了聯繫方式後就再也沒說過話。」搭子的不穩定性有時甚至會消解大家「找搭子」的熱情。

但其實年輕人中,「非日拋搭子」不少,從搭子升級為好友,甚至是創業合伙人的案例也頗多

暢宇是一名珠寶設計師,在Soul的註冊時間已經超過2000天,2019年,離職後陷入「低潮期」的暢宇意外結識了自己的「創業搭子」方然。

主業做珠寶設計的暢宇,總愛在「瞬間」發布自己設計的珠寶作品,這裡也成了他的藝術靈感「自留地」,「一開始我們只是聊珠寶設計,這是我們共同的愛好。」聊起這次搭子奇遇記,暢宇滿是興奮,隨著他和方然交流愈來愈頻繁,3個月後,暢宇就被他邀請一起創業做珠寶定製。

兩個人一拍即合,「我負責設計,他在義烏有工廠資源,負責電商對接。現在想來都很不可思議,當時我們都沒有見過面,卻因為平日的交流有了天然的信任感。」花了2個月做鑽戒設計打樣,一間小小的工作室誕生了,不過,「剛創業單子實在太少,沒辦法支撐工作室運轉,最後只好結束。」

但「創業搭子」關係的結束,並未讓暢宇和方然的聯繫減少,正是這次創業經歷,讓暢宇索性決定嘗試開啟自己的珠寶設計工作室,如今暢宇的客戶有一部分都來自Soul,還有不少店鋪專程找他做設計,「沒想到自己通過搭子社交開創副業了。」方然則前往杭州開啟了新挑戰,成了每月帶貨百萬的主播。

同樣作為白手起家的年輕創業者,即使聯絡並不頻繁,暢宇也總是能從對方內容豐富的日常分享里得到激勵,沮喪時,他也習慣第一個撥通方然的電話。

對暢宇而言,即使不再是創業搭子,他們已經成為了真正的朋友,而他也和方然約定,「以後如果時機成熟,他還是我的合伙人預備役。」

圖/Soul的搭子興趣群組(左)

暢宇在Soul發展副業(右)

來源/燃次元截圖

而通過搭子社交,舒克除了開啟事業「新副本」,還收穫了「破圈」的親密夥伴。

舒克還記得,那時還是一名畫畫老師的自己,在社交平台發的第一個繪畫瞬間,就得到了400多個贊,後台全是同樣喜歡畫畫的用戶留言,這也讓舒克感覺自己「找對地方了」。

隨著關注者越來越多,找來定製肖像畫和各類美術作品的人也成為了他重要的副業來源,「特別是有次參加市集還被問道,『是不是Soul上的舒克老師,有機會可以一起合作』,感覺像是夢想照進了現實。」

而除了創業之外,自認「宅男」的舒克由於總是需要潛心作畫,「幾乎很少接觸繪畫圈子外的人」,正是由於偶然被邀請參與藝術市集,他和主理人成為了「鐵桿釣友」。

「我們都喜歡釣魚,有空就會約在一起,找個河邊,愜意地垂釣一整天。」舒克表示,正是搭子社交,讓他得以不斷擴展自己的人際圈子。

《2023年輕人搭子社交報告》顯示,越年輕,人們對「搭子社交」的了解程度越高,擁有搭子或者正在尋找搭子的比例也越高,其中,Z世代對陪伴感最為看重,93%的00後知道搭子社交,他們中近25%有搭子。值得注意的是,有八成年輕人有將搭子升級為朋友的經歷

從短暫陪伴的「朋友平替」升級為「朋友」,這屆年輕人,似乎正以一種頗為積極的狀態,定義著搭子這種新型的社交關係

03

在Soul,年輕人把搭子玩明白了

不容忽視的是,和注重人情世故的上一輩不同,快節奏的都市生活席捲之下,面對友誼衰退、「社交卡頓」,「人均社恐」的年輕人,一邊「下班即斷聯,崇尚最理想的周末就是在床上度過」,一邊「感謝願意約自己出門的朋友」。

在數字時代,年輕人的成長環境和社交邏輯都被網絡「重構」,「線上交朋友」亦成為了當代年輕人的主動選擇。一呼百應的搭子社交,似乎更像是孤獨的年輕人,在社交平台的一場「自救行動」

浙江工業大學人文學院副教授周瓊指出,快節奏時代,年輕人開始更注重交友的功能性,更渴望速效的輕社交。在「效率至上」的信息時代,網際網路讓原本素不相識的陌生人通過信息建立聯繫,這種方式可以讓信息傳遞得更加快捷和廣泛,社交平台無疑在年輕人的社交場中扮演著更為重要的角色

不過,當搭子成為了建立關係的第一步,「搭子」關係也不再是一種情感的降級,而是興趣升級下,深度關係的開端

調研顯示,興趣相投是搭子社交的核心動力。Just So Soul的數據指出,搭子主打興趣相投和陪伴感,58.9%的年輕人因為想要認識有共同興趣愛好的人而決定尋找搭子,51.2%的年輕人找搭子的動機則是身邊沒有一起行動的朋友,希望有人陪伴。

因興趣相投成為搭子,也因高頻互動有了更多關係升級的可能。報告顯示,32.8%的年輕人和搭子們每周行動3次以上。此外,僅4%的人排斥和搭子發展成朋友關係,這意味著,多數人還是將搭子視為朋友的「預備役」。

「在社交平台找搭子少了現實中的人際壓力,相處也更自由更方便了。」阿真告訴燃次元,對她而言,搭子不只是「找個人一起做什麼」,而是找到興趣相投的夥伴。

低壓力的輕社交也讓年輕人在線上社交場更為活躍,以社交平台Soul為例,2022年平台每個月活躍至少15天的用戶占比為63.7%。其中,用戶發帖回復率超過87%,平均1V1對話消息數達66.9條。要知道,哪怕是在有同事、同學關係存在的網際網路平台上,這樣高頻的交流互動也很少見。

來源/視覺中國

另一方面,社交平台上多元化的娛樂社交玩法,例如各種話題和活動、輕互動的遊戲化場景等,讓容易日拋的搭子關係,能夠進行更多元的延伸,也更加方便年輕人通過數字化方式找到歸屬感。

平日裡習慣用Soul的何瑾,最喜歡主題豐富的群聊派對,無論是能讓她「放肆開麥」的線上KTV,還是參與感滿滿的遊戲(海龜湯、跑團),她一邊結識K歌搭子、遊戲搭子,一邊「真正打開自己」,「願意一起去早市打卡特色豆腐腦的搭子,最後變成了我的早市搭子,後來發現對方還喜歡citywalk。」隨著興趣圈越來越重疊,她和搭子變成了每周都會見面的朋友。

張成則總是驚訝於社交平台興趣群組的豐富性,不管多冷門的愛好,他都能「事事被回應」,戲癮上來了可以Pia戲、演文字劇,想了解無奇不有的大千世界,還有副業交流、論文交流,甚至是古典詩詞和AI交流小組等著他。

平時一到社交場就如臨大敵的年輕人們如張成、何瑾,面對五花八門堪比開盲盒的搭子社交,反倒主動發帖求搭子。活躍於社交平台找搭子的年輕人,聚集在社交平台這片海域裡,如同用不同的赫茲尋找同伴的鯨魚,年輕人主動地尋找與自己靈魂同頻的朋友

其實,社恐與搭子社交亦並不矛盾,在Soul等社交平台的如魚得水,成為了「社恐」年輕人生活的另一個真實切面。

與父母輩依賴親緣、地緣關係衍生的親戚、鄰舍組成朋友關係網不同,年輕人的搭子社交更偏重精神世界,交朋友也是從興趣愛好出發,與其說搭子社交是一種快餐友誼,不如說它提供了一種以較低成本、新鮮方式,來滿足交友需求的可能性。

搭子社交,讓被升學求職、傳統婚戀框架、人際關係「框」得喘不過氣的年輕人,有了社交自由。無須顧忌,有需求就搭一起,也不用切換社交模式來隱匿自己的真實性格。

嘴上說著社恐拒絕社交,年輕人難免也有孤獨時刻。選擇在社交平台發出求搭子帖的年輕人,這一次,不過是想把選擇權握在自己的手上。

參考資料:

《年輕人為什麼熱衷於找「搭子」?》,來源:光明日報。

*題圖及部分內文配圖來源於視覺中國。

*文中王美麗、阿真、張成、何瑾、方然為化名。

*免責聲明:在任何情況下,本文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見,均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f62dcce66a1d57d0384b0edaa6d715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