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艙石」加「秘密武器」,阿里巴巴全速前進

2023-06-22     燃財經

原標題:「壓艙石」加「秘密武器」,阿里巴巴全速前進

燃次元(ID:chaintruth)原創

作者丨謝中秀

編輯丨饒霞飛

阿里開啟新篇章。

6月20日,阿里巴巴發布消息,2023年9月10日起,張勇不再擔任阿里巴巴控股集團董事會主席兼CEO職務,轉而由蔡崇信出任阿里巴巴控股集團董事會主席、吳泳銘出任阿里巴巴控股集團CEO。

按照職務規劃,董事會主席將主導阿里戰略,CEO則直接面向業務。

儘管外界對阿里的此次調整頗有猜測,但很顯然,張勇退、蔡崇信和吳泳銘進,更符合阿里年初「1+6+N」改革的題中之義

2023年3月,阿里進行「1+6+N」改革,阿里轉型控股公司,旗下阿里雲智能、淘寶天貓商業、本地生活、國際數字商業、菜鳥、大文娛六大業務分設集團和董事會,其餘業務也各自成立公司,「實行CEO負責制,人、財、事全面獨立經營管理,對各自的董事會彙報」。

阿里作為控股公司,則更多承擔管理、協調,以及資本管理作用,「像一個大底座,做好支撐」。

在此基礎上,直接面向業務、擔任阿里雲智能總裁的張勇,便不再適合兼任「大家庭」阿里的管理者。於是,張勇卸任阿里巴巴控股集團董事會主席兼CEO職務,專職擔任阿里雲智能集團董事長兼CEO。

而在阿里轉型控股公司,未來對公司管理、資本管理的要求提高的背景下,也更需要一個在資本市場有優勢的掌舵人。於是,蔡崇信和吳泳銘成了最佳人選

圖/6月20日,張勇與蔡崇信、吳泳銘正式啟動交接

來源/阿里巴巴官方微信公眾號

蔡崇信和吳泳銘都是阿里「十八羅漢」之一。1999年,蔡崇信加入馬雲一同創立阿里,此後至2013年一直擔任阿里的CFO,此後出任董事會執行副主席,一直是阿里董事會成員。

吳泳銘是阿里的「第一位程式設計師」,阿里巴巴B2B平台、淘寶、支付寶的底層技術架構都由吳泳銘帶隊搭建,同時也是阿里媽媽的創始總經理,創辦了手機淘寶,執掌過阿里健康。

作為控股公司,阿里的資本管理要求提高,因此也在5月設立了資本管理委員會。此外,阿里掌舵人變化的公告中透露,未來阿里最重要的任務是「成為面向未來的創新孵化器」,探索、發現、孵化、培育更多創新業務。

「蔡崇信和吳泳銘具備與之相應的眼界、經驗、影響力、號召力,是承擔上述責任的最佳選擇。」阿里在公告中表示。

畢竟蔡崇信和吳泳銘不僅是阿里的「老人」,對公司、業務熟悉,同時兩人都多年投資及企業培育經驗,成功培育了大量具有獨特競爭力的科技創新產品和企業。

從1999年創立至今,阿里走過24個年頭,也實現了從0到1,從創業者到如今的巨輪的轉變。

如今24歲的阿里,再度進行自我變革,回到創業者的位置,以「1+6+N」的新陣型,搭配新的掌舵者,開始控股公司的新征程。過去,阿里的每一次變革都引領著行業的腳步,並且使阿里不斷站上新的台階。

這一次,從一個阿里到N個阿里,阿里符合時代發展要求又領先於時代的選擇,也將釋放更大的價值和想像空間。

01

為什麼是蔡崇信和吳泳銘?

兩位新掌舵者,蔡崇信和吳泳銘被稱為阿里的「壓艙石」和「秘密武器」。

「蔡崇信是阿里創業元老,也是馬雲的『智囊』,深受其他管理層認可」;「蔡崇信在阿里發展史上發揮了『壓艙石』的作用」;「蔡崇信是阿里巴巴唯二的永久合伙人之一,另一位永久合伙人是馬雲」……關於蔡崇信,有種種榮譽和認可。

還有消息表示,「馬雲曾說,我能取得今天的成就,離不開孫正義、金庸、蔡崇信、楊致遠這四個人,如果非得選一個最感謝的,那就是蔡崇信。」

吳泳銘,是阿里巴巴在湖畔花園風荷園16棟1單元202創業團隊的元老,從工號4便可以看出其資歷。有評論表示,吳泳銘是懂網際網路商業的程式設計師,愛好科技投資,成立元璟資本後還投出了理想汽車、塗鴉智能等在美股上市的明星公司,是阿里的「秘密武器」。

蔡崇信和吳泳銘與阿里結緣的故事,也為人津津樂道。

來源/視覺中國

1995年,蔡崇信在香港擔任瑞典AB投資集團亞洲部副總裁,年薪70萬美元,根據當時的匯率,約合人民幣580萬元。1999年,蔡崇信以投資經理的身份,前往杭州湖畔花園馬雲家裡對馬雲的創業團隊進行考察。

在考察過程中,蔡崇信被馬雲折服,認為馬雲有思想、團隊有激情。一個月後,在馬雲並未發出邀請的情況下,蔡崇信毛遂自薦,提出辭職加入馬雲的創業團隊、一起干。而當時,馬雲能開出的薪酬只有500元/月。

最終,1999年10月1日,蔡崇信加入阿里,成為創始CFO,拿到的也確實是500元月薪。

吳泳銘則是1996年便加入了阿里巴巴前身「中國黃頁」,彼時他剛從浙江工業大學計算機系畢業。據稱,某一天他隨手翻看《錢江晚報》,無意間發現一家叫「中國黃頁」的公司正在招聘程式設計師,抱著「終於可以不受限制地上網了」的想法,吳泳銘撥通了招聘電話。此後便一直和阿里巴巴創始團隊一起創業。

故事和傳聞只是為兩人增加傳奇色彩,讓兩人走上掌舵者位置的,還是能力。

在資本市場,尤其在全球視野上,蔡崇信有豐富的經驗。在加入阿里之前,蔡崇信曾歷任總部設於紐約的國際律師事務所Sullivan & Cromwell LLP擔任稅務組律師、紐約管理層收購公司Rosecliff, Inc.的首席法律顧問、瑞典AB投資集團亞洲部副總裁。

在阿里20餘年的發展中,從1999年首筆500萬美元的投資,到2007年港股上市、2014年美股上市,蔡崇信都是推動者和領隊人,負責集團戰略投資時,也主導了阿里對圓通、優酷等多家網際網路企業的收購。

吳泳銘的能力則是在技術、商業、投資方面均有。吳泳銘是阿里的「第一位程式設計師」,也是阿里的技術支撐,阿里巴巴B2B平台、淘寶、支付寶等重要業務,都由吳泳銘帶隊打造底層技術。在商業上,阿里媽媽、手機淘寶、阿里健康也有吳泳銘的身影。

2023年5月18日,阿里披露「1+6+N」改革之下,六大業務集團董事會成員名單,蔡崇信、吳泳銘也回到台前,擔任了菜鳥集團董事長(蔡崇信)、淘天集團董事(蔡崇信)、淘天集團董事長(吳泳銘)、本地生活集團董事(吳泳銘)、國際數字商業集團董事(吳泳銘)等重要職位。

懂投資、懂技術,又懂阿里,蔡崇信和吳泳銘恰是阿里下一步航行所需要的掌舵者。

02

0到1到N,阿里繼續創業

一個新的阿里正在徐徐展開。

2023年3月28日,張勇發布全員信,宣布進行「1+6+N」組織架構改革,阿里作為「1」,即一個阿里巴巴的上市公司主體,阿里雲智能、淘寶天貓商業、本地生活、國際數字商業、菜鳥、大文娛組建「6」大業務集團,其他業務則組成「N」個公司。

各自放飛的目的,是釋放業務活力與潛力,未來「成熟一個,上市一個」。

隨後,5月18日,在2023財年第四季度及全年業績報告中,阿里也披露了六大業務集團的董事和CEO名單,並在阿里巴巴集團董事會下設立了資本管理委員會,審議並決策與阿里巴巴集團作為控股公司相關的重要事項。

6月20日,阿里的兩位新掌舵者也已就位。

從0到1,再到N,阿里組織架構變化的背後,也是阿里的成長與變化。

24年,阿里已經從創業者成長為一艘巨輪。

根據阿里2023財年第四季度及全年業績報告,數據顯示,2023年財年阿里收入8686.87億元(人民幣,以下未標註則同),同比增長2%;經營利潤為1003.51億元,同比增長44%;經調整EBITDA為1757.10億元,同比增長11%。

在電商市場份額方面,截至2022財年的數據顯示,2022財年阿里巴巴全球GMV(商品交易總額)總量達8.32萬億元,其中面向中國消費者業務GMV約8萬億元,在國內電商行業市場份額穩居第一;集團在全球範圍內的年度活躍消費者達到13.1億,其中中國商業AAC達9.03億人。

同時,阿里的業務也在變得複雜且多元。從做2B業務的B2B,再到To C的淘寶、天貓,再到涵蓋閒魚、盒馬、1688、速賣通、Lazada、餓了麼、淘鮮達、高德、飛豬、優酷、大麥、夸克、菜鳥、雲、釘釘等等,阿里的業務繁多。

在此背景下難免會有協同與效率難題。

圖/阿里巴巴業務體系

來源/阿里巴巴2022財年財報 燃次元截圖

正如張勇在發布「1+6+N」改革後在內網的答疑視頻中所說,「今天的阿里巴巴,已成長為多業務、多業態的超大型組織,這些業務特質不同,面臨的市場環境不同、客戶不同、發展階段也不同。」

在此背景下,為了釋放各業務活力和潛力,也需要「放飛小動物們」。

對於阿里來說,這是「24年來最重要的一次組織變革」,也是阿里重新開始,踏上創業新征程的開始

阿里在掌舵人變化的公告中亦稱,24年來,阿里巴巴始終在自我變革中創新疊代,調整生產關係,最大限度激發生產力和創新力。而每一次面向未來的主動變革,都給阿里巴巴帶來了脈衝式的新發展。

變革之下,阿里又回到了創業者的角色。對於阿里來說,要轉型為控股公司,對於各業務來說,要各自領航,都是新的開始。也必須回到創業者精神,保持專注、適應變化、拼搏向前,才能在競爭中獲勝,把路走通。

「不擁抱變化就會變得僵化,不改變自身就會被時代打敗。」張勇曾如此表示。

據阿里披露,目前阿里的自我變革正順利平穩推進,1+6+N的全新業務集群基本成型,各業務集團董事會已開始運行,多個業務的上市和融資計劃也已開展,從3月開始的史上最大自我變革,正在讓整個組織更敏捷、決策鏈路更短、響應更快。

未來,從一個阿里巴巴到一群阿里巴巴,從良將如雲到企業家如雲,不會太遠。

03

阿里走向何方

在宣布掌舵人變更計劃之後,阿里各園區熱鬧了起來。

據各社交平台爆料和討論,6月20日,上午掌舵人變化內部信發布之後,下午馬雲就來到阿里雲谷園區,和張勇閒庭信步、邊走邊聊,還買了杯咖啡。

6月20日,也有用戶曬圖表示,官宣換帥之後,蔡崇信出現在菜鳥總部,菜鳥負責人萬霖陪同。但燃次元留意到,根據阿里此前發布的六大業務集團董事和CEO名單,蔡崇信本就擔任菜鳥集團董事長,出現在菜鳥總部並不奇怪。

但在一番番大動作、大變化之後,阿里將往何處去,各業務又將如何發展,確實引人關注。

圖/6月20日,馬雲在阿里雲谷園區

來源/大廠青年社群

阿里未來作為控股集團,其自身不經營具體業務,主要收入利潤來源依賴於合併報表內下屬公司。

根據阿里此前公告,阿里保留了淘天業務,淘天集團將作為阿里核心業務和現金流來源,不會獨立上市。因此,阿里未來的價值提升將取決於淘天集團的表現,各業務集團的發展,以及能否培養、孵化出更多的業務及上市公司。

或許也正是基於這一點,阿里配備了具備充足投資管理經驗,以及技術實力、經驗的蔡崇信和吳泳銘掌舵阿里。

阿里在公告中表示,蔡崇信的全球化經驗和對宏觀環境的洞察,對於阿里巴巴進一步推進國際化是有力的支撐;他對阿里巴巴發展歷程的充分了解,對戰略方向的把握以及對文化的傳承,將會在未來幫助阿里集團持續發展。

同時,吳泳銘帶領元璟資本的經驗,讓他多年來始終跟進全球前沿技術趨勢發展,這將進一步開闊阿里的技術視野,探索以前沿技術為發展引擎的全新方向。

「壓艙石」蔡崇信加上「秘密武器」吳泳銘,恰好是全球化、投資、創新孵化的配置,符合阿里未來發展的需求。

目前,阿里雲、盒馬、菜鳥的上市計劃已經鋪就。5月18日,阿里披露,雲智能集團計劃在未來12個月完成分拆和上市;菜鳥集團計劃在未來12-18個月完成上市;盒馬計劃在6-12個月完成上市。

同時披露也顯示,阿里國際數字商業集團也將啟動對外融資。

只是坦承來說,壓力也客觀存在。首先體現在阿里保留在集團的核心業務——淘天集團上。

618剛剛過去,雖然淘天集團阿里媽媽及市場公關總裁家洛披露,「今年淘寶天貓618,用戶、商家規模、成交三項指標全面正增長,這不僅是史上投入最大的一屆618,更是用戶參與度最高、商家參與規模最大的一屆618。」

但消費慢復甦之類的聲音也時有傳出。從2023財年全年業績報告來看,截至2023年3月31日止12個月,阿里來自中國零售商業的收入為5653.31億元,同比下降2%。

其次,創新孵化雖然空間廣闊,但也充滿挑戰。而在阿里雲、菜鳥、盒馬之後,阿里還能送出多少個上市公司,市場上也普遍期待著蔡崇信、吳泳銘這對「壓艙石」「秘密武器」的表現。

24歲之際,阿里回到創業者角色,調整組織架構和掌舵者再出發,這是新的征程,也是新的挑戰。

*題圖及部分內文配圖來源於視覺中國。

*免責聲明:在任何情況下,本文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見,均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7d3e6734904e4d2b3f03779e84688a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