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次元(ID:chaintruth)原創
作者 | 呂敬之
編輯 | 曹 楊
北京時間6月6日凌晨,蘋果WWDC(全球開發者大會)2023如期舉行。儘管每年的WWDC都備受業界關注,但今年顯然熱度更高。
大會開始前的幾個小時,蘋果CEO蒂姆·庫克(Tim Cook)就在自己的推特上發文稱,「WWDC一直是我在一年中最喜歡的時刻之一,而今年的WWDC則會是我們最棒的一次!」
圖/庫克推文
來源/小紅書網友 燃次元截圖
在被庫克稱為「最棒」的一次WWDC上,蘋果發布了15.3英寸MacBook Air、新款Mac Studio等產品,以及iOS17、iPadOS17、macOS Sonoma和watchOS10等新系統。
其中,新款MacBook Air搭載蘋果M2處理器、續航能力達18個小時。當然,人民幣10499元起售的價格也很「蘋果」;新款Mac Studio搭載M2 Max和M2 Ultra兩款自主研發的晶片,人民幣16499元起售。
「常規」新品之後,本次WWDC上最受關注的產品、蘋果首款MR正式亮相。庫克表示,「為了這一刻公司已經籌備多時,這款產品將開啟空間計算時代(spatial computing)。」
「我相信AR(增強現實)是一項意義深遠的技術。」庫克提到,「Vision Pro建立在蘋果幾十年的創新基礎上,不同於以前創造的任何東西——具有革命性的新輸入系統和數千項突破性的創新。它為我們的用戶開啟了難以置信的體驗,也為我們的開發者帶來了激動人心的新機遇。」
迪士尼執行長鮑勃·伊格爾(Bob Iger)也出現在了Vision Pro的發布會上,並表示,「Disney+將在Vision Pro上市首日對該設備提供支持。」
然而,即使有庫克的信心和迪士尼的加持,但在Vision Pro 3499美元(摺合人民幣約2.5萬元)的售價公布後,依舊沒能逃脫網友的質疑。蘋果(AAPL.US)股價也隨著Vision Pro的發布由漲轉跌。截至北京時間6月7日美股收盤,蘋果報收179.21美元/股,總市值2.82萬億美元。
圖/蘋果美股走勢圖
來源/老虎證券 燃次元截圖
事實上,在Vision Pro發布之前,消費者和分析師均對該產品寄予厚望,甚至希望它能重現「iPhone時刻」。
這背後,是蘋果近期除了iPhone之外的硬體表現都差強人意。
在剛剛過去的2023年第一季度,蘋果Mac和Ipad營收分別為72億美元和67億美元,分別同比下跌31%和13%。儘管iPhone仍保持同比微增2%,但其整體營收依舊呈現3%的同比下降。
只不過,從目前來看,無論是Vision Pro較高的價格門檻還是已公布的性能,似乎都缺乏復刻iPhone的實力。
一位科技行業相關從業者表示,「未來MR頭顯取代PC倒是有可能,比如你在出差的時候,與其帶厚重的電腦,不如帶一個頭顯,同樣可以實現文檔記錄、視頻通訊等簡單的辦公功能。但是想要達到iPhone目前的體量,難度很大。」
01
終於等到的Vision Pro
本次WWDC的重頭戲無疑是被「劇透」已久的蘋果MR頭顯。
在多個產品陸續公布後,庫克表示,「我們還有『one more thing』(另外一樣東西展示)。」隨後,業內期待已久的蘋果MR頭顯Vision Pro,「壓軸登場」。
圖/蘋果Vision Pro
來源/蘋果官網 燃次元截圖
硬體配置方面,Vision Pro外部有8個高清攝像頭、2個景深相機、1個雷射雷達;內部有4個紅外攝像頭和一圈LED。根據介紹,用戶佩戴Vision Pro後,眼前是兩塊螢幕,通過內外12個攝像頭以及紅外傳感器捕捉到的外部畫面,可以實時渲染出實景一般的圖像呈現在螢幕上。
為了讓畫面更真實,Vision Pro搭載了蘋果自研的M2晶片以及全新的R1晶片來處理圖像數據,並定製4K解析度micro-OLED螢幕。
對此,XR行業資深產品經理侯浩評價道,「蘋果Vision Pro的螢幕成本較高,是一款高規格的顯示螢幕。單眼4k的清晰度能夠提升用戶的體驗感,在畫質上可達到視網膜水準,超越了目前市面上所有的產品。」
侯浩進一步說道,在XR領域中,虛像和實像的結合效果是技術的難點。比如,如何精準識別現實中的物體,在虛擬的環境下適當的位置呈現出來,這需要強大的算法、傳感器的結合才能實現,而且還需要考慮現實環境亮度和顯示螢幕亮度等影響因素。「我認為,蘋果這樣通過攝像頭和傳感器實現虛實結合,使其最自然地呈現渲染效果是非常好的方案。」
用戶體驗方面,Vision Pro也考慮到了近視眼用戶的需求。因此,蘋果與蔡司合作定製了Vision Pro近視鏡片,可以直接吸附到設備上,並且不會影響設備瞳孔聚焦等體驗。
另外,蘋果還在Vision Pro設備外部加了一塊弧形螢幕,用來顯示傳感器收集到的用戶眼部畫面,在用戶使用Vision Pro的時候,如果有人靠近用戶想要與其交談,Vision Pro可以做出透視的效果,讓對方看到使用者的雙眼,蘋果將其稱為「EyeSight」。
Vision Pro的人機互動也簡單到了極致。據蘋果介紹,Vision Pro僅用眼睛、雙手和語音就能實現人機互動。用戶用眼睛掃描APP的時候,APP圖標會微微顯現,用戶捏合手指進行APP選擇,注視搜索欄則可以用語音直接輸入搜索。
圖/蘋果Vision Pro人眼交互效果示意圖
來源/蘋果官網 燃次元截圖
一位00後遊戲玩家對燃次元表示,「無手柄的交互太震撼了,在虛擬現實場景中,如果我作為玩家,在遊戲中雙手可以得到釋放,我會更加沉浸在遊戲中,體驗也就會更加真實。」
只不過,消費者對蘋果Vision Pro的大讚,在遇到其「驚艷」的3499美元(摺合人民幣約2.5萬元)價格之後,變換了方向。
「想到會貴,但沒想到會這麼貴。」超過10年的蘋果發燒友坦誠地對燃次元說道,原本自己非常堅定,蘋果頭顯出了一定會買一部支持下,「但現在我猶豫了,畢竟2萬多元買一個娛樂用品,有點糾結。」
擁有Quest2的敏敏更是直言,「不會買。」
「我的Quest2買回來後,頂多就是看電影、玩遊戲,很多時候忙起來也是落灰。而且購買Quest2,主要是因為當時副業賺了一點外快,就把它當作獎勵的禮物送給了自己。」敏敏表示,但價格超過2萬元的禮物,確實在自己的承受範圍之外了。
02
頂配未必熱銷
不可否認,蘋果給予了Vision Pro頂級配置,但是頂配卻並不代表一定熱銷。
從消費者的角度來看,購買頭顯主要考量幾個維度:硬體舒適度、軟體兼容度以及價格。
敏敏表示,喜歡Quest2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裡面的遊戲類型非常豐富且質量很贊。另外,配套手柄的操控感比較順滑。在細節設計上,Quest2可以在客廳中畫出空地範圍,靠近障礙物VR介面內就會有提示,以免走動的時候撞到障礙物,「這些已經能夠滿足我日常的使用需求了。」
同時擁有Quest2和Pico的橘子則表示,自己購買頭顯最看重軟體園的使用便捷度,能否支持大型遊戲,「有些頭顯軟體園遊戲很少,很多遊戲還有中插廣告,搞得人心煩意亂。」
同時,橘子也坦言,因為自己是近視眼,所以對頭顯佩戴的舒適度要求會比非近視眼的用戶高很多,「像Quest2戴起來就比較重,佩戴40分鐘左右,我就會頭暈。更主要的是,我必須戴著眼鏡戴頭顯,很不舒服。因此,看到蘋果Vision Pro對近視眼用戶的設計,以及4k清晰度時,我很是動心。」
但價格驚到了橘子,她坦言,「看到2.5萬元的價格,我就冷靜了,設計得再貼心也只是一個打遊戲、看電影的硬體,2.5萬元真的沒必要。」
消費者之外,蘋果發布會結束後回落的股價,也反映了華爾街對Vision Pro並沒有多大的信心。甚至有分析師稱其為「科技玩具」。
對於二級市場的態度,達睿諮詢創始人馬繼華表示,Vision Pro有產品提升,但是很難滿足VR用戶的所有期待。尤其是難以迅速擴大使用場景,說是「科技玩具」並不為過。
侯浩則表示,「誠然,Vision Pro在產品設計和系統交互上做了很大的突破。但是,對於頭顯設備的三個最大痛點,重量、續航和爆款應用,本次發布會並沒有提及。」
或許正如侯浩所言,蘋果尚未公布Vision Pro具體重量;在使用外接電源可續航2小時的水平,與Quest2 2-3小時的續航相比,也沒有極大突破。最後,在應用上,Vision Pro所展示的使用場景仍沒有脫離消費者們熟知的視頻通訊、娛樂、遊戲等場景,屬實是缺乏驚喜。
圖/蘋果Vision Pro使用場景展示
來源/蘋果官網 燃次元截圖
即便外界多有質疑,但蘋果自己對Vision Pro的銷量還是有較為樂觀的預估。新浪財經等多家媒體曾報道,蘋果預估Vision Pro第一年的年銷量會達到90萬台。
對此,馬繼華表示,蘋果品牌的號召力很強,在全世界擁有大量鐵粉,即便是嘗鮮用戶、直播網紅以及研究機構採購,90萬台還是可以銷售出去的,但至於以後銷量如何維持增長,還要看產品體驗和行業成熟度。
侯浩同樣認為「加上企業用戶,年90萬台的銷量可以實現。但純C端用戶恐怕難以達到。畢竟2.5萬元的價格門檻會把很多消費者攔在門外。」
2.5萬元的價格確實不便宜,但Vision Pro的貴,在其未發布時便有跡可循。
首先,蘋果研發Vision Pro可謂一波三折。2021年和2022年都傳出蘋果頭顯上市的消息,但最後均以「鴿」收場。
彭博社早在2020年就曾報道,蘋果研發出了一個代號N301的、較為成熟的頭顯產品。不過,由於產品運算能力過強,為解決散熱問題,負責人邁克 ·羅克韋爾(Mike Rockwell)造出一個類似麥克風大小的、獨立的網絡線路集成器來幫助頭顯設備連接網絡。
但當時還在職的前首席設計官喬納森 ·艾維(Jony Ive)推翻了這個設計。艾維認為,如果頭顯需要額外的裝置才能完成全部功能,會影響用戶感受。二人僵持一個多月,最後,庫克支持了艾維。因此,Vision Pro的前身,還沒面世就被返廠。
同時,蘋果在團隊和資金上對Vision Pro也進行了大額的投入。2015年,羅克韋爾在加入蘋果後,迅速搭建了1000多人的工程師團隊。2015年至今,蘋果為研發頭顯先後收購了面部追蹤公司、VR視頻製作公司、AR眼鏡公司、VR頭顯鏡頭公司等多家產業鏈企業。
最重要的是,Vision Pro的成本也不低。
來源/中金公司研究部 燃次元截圖
中金報告對蘋果MR的零部件及模組供應商與BOM(物料清單)的報價進行了估算,總價為1290美元,光是索尼一塊Micro-OLED螢幕就報價300美元。要知道,Meta最新發布的Quest3起售價也不過499美元。
03
急需下一個「iPhone」
不難看出,不論是時間還是成本,蘋果在Vision Pro上都下了「血本」。究其原因,是蘋果急需另一個「給力」的硬體。
2023年第一季度(時間為自然年,以下未標註則同)的蘋果財報中,iPhone實現營收513億美元,高於彭博預期的489億美元。而在財報披露前,IDC已經披露了本季度全球智慧型手機同比下降14.6%,蘋果同期出貨量僅下滑2.3%,已經遠優於行業水平。
數據來源/蘋果財報 燃次元整理製圖
只不過,在iPhone頂住智慧型手機市場整體萎靡的環境,逆風「翻盤」的同時,蘋果整體營收仍處於同比下降的狀態。
財報顯示,蘋果總營收948.4億美元,同比下降3%。而這主要是因為Mac和iPad兩位「隊友」不太「給力」。
2023年第一季度,蘋果Mac和Ipad營收分別為72億美元和67億美元,分別同比下跌31%和13%。兩位「青銅隊友」大幅度的同比下降抵消了iPhone這位「王者」的逆勢增長。
數據來源/蘋果財報 燃次元整理製圖
iPad和Mac疲軟的情況下,Vision Pro被給予了厚望。但是,Vision Pro能夠造就下一個「iPhone時刻」嗎?
目前來看,很難。
首先,市場沒有明確的需求。
侯浩表示,「在iPhone出現之前,通信需求就已經是剛需。iPhone之前還有諾基亞為首的功能機、甚至最初的傳呼機,iPhone是剛需產品疊代的創新產品。反觀XR設備,當前行業狀況是『先有產品,再去研究滿足什麼需求』,並沒有很好的落地場景和應用生態。」
其次,頭顯行業盈利難。
以Meta為例,2022年,Meta的Quest系列產品已經占據市場份額的80%。但就是這樣一個行業頭部玩家,其2023年第一季度財報數據中,包含Quest業務的Reality lab業務仍在面臨將近40億美元的季度虧損,且從2021年第一季度開始每個季度都有超過15億美元的單季虧損。
數據來源/Meta財報 燃次元整理製圖
馬繼華分析,VR產品對軟、硬體以及網絡的要求都很高,任何一方面有短板都會嚴重影響客戶體驗。作為新產品,企業得不斷地提升研發水平,投入巨額研發資金,在產品沒能成熟上市之前,長期虧損也是發展中的必然經歷。
由此來看,即使是售價比Quest高出很多的Vision Pro,或也難逃薄利的「命運」。
最後,則是無法迴避的頭顯整體需求疲軟的大市場環境。2022年,全球VR硬體出貨量為880萬台,同比下降21%。Vision Pro能否像iPhone一樣,在不景氣的環境中,實現逆風增長,目前還是未知數。
不過,蘋果Vision Pro仍有自己強勁的競爭力。一位硬體行業相關人士對燃次元表示,蘋果有龐大的粉絲基數和良好的iOS生態,這都會成為蘋果頭顯最好的「護城河」。
但最終,誰會為2.5萬元的「科技玩具」買單,還要邊走邊看。
參考資料:
《蘋果(AAPL.US)頭顯售價高達3499美元 果粉信仰又迎來大考》,來源:新浪財經。
*題圖及部分內文配圖來源於視覺中國。
*文中侯浩、橘子、敏敏均為化名。
*免責聲明:在任何情況下,本文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見,均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