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次元(ID:chaintruth)原創
作者 | 馮曉亭
編輯 |饒霞飛
國內狂奔三年的極兔,正向港交所發起衝擊。
6月16日晚間,極兔提交招股書,在港交所申請IPO,上市聯席保薦人為摩根史坦利、美銀及中金公司。
而在此次極兔向港交所遞表前的一個月,即5月18日,阿里董事會正式批准菜鳥集團上市計劃,預計在12-18個月內完成。換言之,國內主流的加盟制快遞企業,全都從一級市場「上岸」,奔向二級市場。
2015年發家於印度尼西亞,且於2020年3月才在中國起網的極兔,憑一己之力撕咬出一片屬於自己的天空。用極兔自己的話來說,便是,「我們的快遞業務在東南亞處於領先地位,在中國具有競爭力,且不斷擴展至拉丁美洲及中東。」
招股書顯示,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資料,按2022年包裹量計,極兔為東南亞排名第一的快遞運營商,市場份額為22.5%。在中國快遞市場,按包裹量計,極兔的市場份額達到10.9%。極兔的網絡如今已全面覆蓋東南亞七個國家及地區,在中國的縣區地理覆蓋率超過98%。
值得注意的是,儘管極兔在2020年才在中國起網,但其成長速度之快讓眾人始料未及。如下表所示,2020年至2022年期間,按地理分部劃分的收入數據顯示,來自中國地區的收入在2020年僅占31.19%,而東南亞則占據了68.16%,但在2022年,來自中國地區的收入以56.36%占比,一躍成為極兔內部收入來源最多的市場。
圖/極兔按地理分部劃分收入結構
數據來源/招股書 燃次元製圖
對於來自不同地區之間收入占比的此消彼長,極兔坦言是有意為之。「我們於2020年將業務拓展至中國市場,並專注於鞏固我們於中國的市場地位。」數據顯示,極兔在中國的包裹量,在2020年至2022年的復合年增長率為140.2%,2022年,極兔在國內市場的份額達10.9%。
極兔成長速度之快毋容置疑,但即便如此,極兔目前仍處於經營虧損狀態。在2021年和2022年,極兔經營虧損分別為16.47億美元和13.9億美元。
經調整EBITDA(息稅折舊及攤銷前利潤)常被用來衡量企業的收益指標。極兔2020年、2021年、2022年經調整EBITDA分別為-3.21億美元、-5.28億美元、-2.04億美元。
儘管極兔的成長故事十分「勵志」,且在東南亞市場地位名列前茅,但在更廣闊的的中國市場,極兔只有10.9%的市場份額。面臨經營和市場競爭調整的極兔,能夠上市之後,其二級市場的表現仍有待市場檢驗。
01
「砸錢博名」?
「後來者」極兔的代號有很多,「攪局者」「價格屠夫」……都是極兔身上的標籤。
的確,極兔入局中國市場,靠的就是「砸錢」。也正因極兔另類的入場方式,直接加劇了依靠補貼低價搶市場份額的競爭烈度。據媒體報道,極兔創始人李傑的一句口頭禪是「加盟商先準備好虧兩年」。
低價是極兔強有力的武器。燒錢換市場是行之有效的戰法,也被網際網路反覆證明。招股書顯示,極兔在過去三年時間發展迅猛,但公司整體尚未盈利,且各方面數據均有放緩趨勢。
具體來看,極兔2020年營業收入為15.35億美元,2021年為48.52億美元,2022年為72.67億美元,2020年、2021年和2022年營收的同比增速,分別為357.7%、216%和49.8%。不難發現,極兔的營收增速呈大幅度下降趨勢。
圖/極兔業績數據
數據來源/極兔招股書 燃次元製圖
招股書顯示,極兔收入主要來源於向客戶提供的快遞服務,除此之外,還包括了跨境服務收入、銷售配件收入,及其他收入。其中,快遞服務是極兔最為重要的一部分收入來源。該板塊收入在2020年、2021年、2022年,分別為極兔的總收入貢獻了96.6%、94.2%、89.2%比例。
作為最能代表快遞服務的包裹量增長數據,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體現極兔的增長情況。
數據顯示,2020年至2022年,極兔在東南亞市場的包裹量分別為11.5億件、21.6億件、25.1億件,2021年和2022年包裹量增速分別為87%和16%。在中國市場,極兔三年期間的包裹量分別為20.8億件、83.3億件、120.25億件,2021年和2022年的包裹量增速則分別為300%和44.3%。
值得一提的是,2022年在中國市場年包裹量破百億的極兔,除了自身業務數據外,還合併了百世快遞中國業務的業績,「於2021年12月8日,我們完成向百世集團收購百世快遞中國,併合並百世快遞中國自2021年12月8日起的業績。」但即便加上百世中國的業績,極兔2022年包裹量的增速也從上年同期300%大幅減少至44.3%。
數據顯示,極兔於2020年、2021年及2022年分別錄得毛虧損2.6億美元、5.4億美元及2.7億美元。並於2020年、2021年及2022年分別產生凈虧損6.6億美元、62億美元及凈利潤16億美元。其中極兔於2022年產生的凈利潤,主要是由於按公允價值計入損益的金融負債的公允價值收益,該部分收益帳麵價值為「30.5億美元」。
整體來看,極兔仍處於經營虧損狀態,2020年、2021年、2022年經調整EBITDA分別為-3.21億美元、-5.28億美元、-2.04億美元。
儘管,極兔在招股書中提及,過往錄得來自經營活動的毛損及凈虧損和負現金流量,未來可能會繼續如此,「我們有限的經營歷史及不斷發展的業務模式亦可能導致難以評估我們的業務、財務表現及前景。」
但從招股書中,並不難發現,極兔在中國市場砸錢以求攻城略地,才是「拖業績後腿」的主因。數據顯示,極兔在2020年至2022年三年期間,來自東南亞的經調整EBITDA分別為2.67億美元、4.27億美元、3.32億美元;在中國市場則仍處於投入期,處於虧損狀態,分別為-6.16億美元、-9.4億美元、-3.35億美元。
從單件包裹的平均收入及成本值來看,同樣能得出以上結論。
數據顯示,2021年和2022年,極兔在東南亞市場單件包裹收入分別為1.1美元和0.95美元,成本分別為0.79美元和0.76美元;反觀中國市場,單件包裹收入分別為0.26美元和0.34美元,成本則分別為0.41美元和0.4美元。
換言之,極兔在東南亞市場,快遞服務能夠做到收入覆蓋成本,商業模式已經跑通。但在中國市場,仍處於投錢換市場的商業擴張期。
02
極兔上市,籌備已久
極兔的野心,早已是「司馬昭之心」。
2020年3月,正值極兔宣布正式起網之際,極兔官方發布了署名創始人李傑的《致J&T極兔速遞中國代理的一封信》,信中提到,「如果有一天,我們在中國進入行業Top3,你我的名字也會出現在J&T品牌的發展之路上,何等驕傲和自豪!」
2021年,據騰訊新聞《潛望》報道,從多位知情人士處了解到,極兔為2021年定下了4000萬日單的目標,爭取超過圓通,成為排在中通、韻達之後的第三大加盟制快遞,為2022年上市打好基礎。
同樣在2021年年底,有報道稱,極兔已完成金額17.35億美元的C1輪融資,投後估值達197.7億美元。按照極兔與投資人達成的協議,極兔最晚須於2026年3月1日前上市,且IPO融資額不得低於10億美元。
有意思的是,對於坊間傳出的有關極兔上市的消息,極兔方面的回應均是,「消息不實。」
但如今回過頭看,極兔自2020年進入中國市場起,便為今日之衝刺IPO進行了精密策劃。
2020年3月在中國正式起網以來,用3年時間,極兔靠「蠻力」打破了快遞行業多年穩定的寡頭格局。靠著「低價」,極兔迅速搶占市場,只用10個月時間,極兔日單量突破了2000萬,而同樣是日單量實現從0到2000萬,中通用了16年,圓通用了18年,韻達用了19年,申通用了25年。
朝著IPO目標狂奔的極兔,也摔過跤。
「規則破壞者」極兔,一度在2020年和2021年期間,因發起「價格戰」而遭受業內封殺。此外,監管部門的重拳也很快襲來,市場監管總局和國家郵政總局相繼出台相關法律條例,要求快遞企業不得操縱市場價格,以低於成本價格傾銷,處罰最重可以暫停經營、吊銷執照。
價格戰雖被叫停,但在犧牲短期利潤後,極兔也從中換取了更大的市占率,並在2021年10月,以68億元收購百世集團在國內的快遞業務。
在價格戰和收購百世後併網整合後,極兔躍居快遞行業一線企業,其影響力不可忽視。2022年6月,極兔創始人李傑在內部會議上宣布,極兔的全網日均票量已經超過4000萬單。若僅以快遞日單量作以計算,極兔已成為國內第四大快遞公司,僅次於中通、韻達和圓通。
來源/視覺中國
為了給上市「造勢」,極兔也開始學會了在品牌營銷上下功夫。
2022年卡特爾世界盃期間,極兔簽約梅西成為品牌全球代言人。繼成為首家「簽約足球巨星代言」的快遞企業後,極兔再進一步牽手2023年春晚,成為「2023年中央廣播電視總台《春節聯歡晚會》物流行業甄選品牌 」。
「梅西+春晚」的跨界搭配,在春節期間吸盡眼球。畢竟,穿著印有「J&T極兔速遞」品牌LOGO工作服的梅西,或抱著極兔快遞盒、或抱著極兔吉祥物的廣告宣傳物料,讓人耳目一新。
除了為「造勢」而斥巨資外,極兔還將企業併購進行到底,將順豐豐網收入囊中。
5月12日,極兔與順豐下屬控股子公司深圳市豐網控股有限公司簽署《股權轉讓協議》的消息傳出,交易作價11.83億元,極兔收購豐網100%股權。
據順豐公告顯示,豐網的經營業績並不好。2022年和2023年一季度,豐網的營業收入分別為32.8億元、6.9億元,而凈利潤虧損分別為7.47億元、1.43億元。
盤下還在虧損的豐網,對於極兔來說卻是一場利大於弊的交易。
無論是此前收購百世中國,還是收購豐網,極兔的目的都是為了進一步完善自身網絡布局,提升配送的效率和服務的質量。
資源整合後,除了能讓極兔提升自身競爭力和擴大市場份額外,還能為極兔敲鐘上市增添砝碼。
03
搶灘IPO,然後呢?
極兔,對自己未來的發展態度是樂觀的。
畢竟,快遞服務行業,有著不錯發展前景。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資料,受益於巨大的電商市場,東南亞及中國形成全球規模最大且增速最快的快遞服務市場。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資料,東南亞和中國市場運送的包裹總數從2018年至2022年,復合年增長率均在20%以上,並且預計2023年至2027年,還將保持10%以上的復合年增長率。
國家郵政局數據顯示,我國快遞行業保持高增長態勢。快遞行業市場空間巨大,目前為止,我國郵政快遞行業的經濟總量已經突破了萬億,自2021年起,全國的年快遞總量已經連續兩年突破千億件。
但對於極兔來說,發展前景的不確定性不可忽視。
從極兔的市場分布來看。在東南亞市場,極兔的市占率排名第一,但從市場盈利情況來看,表現一般,數據顯示,東南亞地區近三年來的經調整EBITDA,分別為2.67億美元、4.27億美元、3.32億美元,不難看出,2022年的實現同比負增長。
而隨著極兔在中國市場的市占率上去後,2022年,極兔來自中國市場的收入便超過東南亞市場。但在中國市場,極兔只是「具有競爭力」,而非「名列前茅」。
物流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在於服務、效率、成本。極兔看似前後不沾邊。
儘管極兔過去也一直在嘗試做努力。在價格上,極兔一來就掀起了物流行業的價格戰,雖說攪動了一時風雲,但最後還是以被同行抵制以及監管而鎩羽而歸。
從極兔中國市場的包裹成本和收入數據來,儘管單件包裹平均毛虧損從2021年的0.15美元/個,收縮至了0.06美元/個。但收入依舊不能覆蓋成本,極兔要想實現盈利,解決成本問題首當其衝。
這種只依賴於低價的手段,也是註定會失敗的。早在2015年,劉強東便提出過,傳統商業的價值和經濟規律完全適用於網際網路,任何一種網際網路商業模式,如果不能夠降低行業的交易成本,不能夠提升行業交易效率的話,那麼最後註定會失敗的。
另一邊,在服務和效率上,儘管極兔也在服務領域、數智化方面不斷深入,但市場規模不斷壯大的同時,極兔的伴生問題卻無法得到根治。
網際網路社交平台,有關極兔的投訴依舊比比皆是,情況並未得到有效遏制。況且高勞動強度和低投遞效率,也是物流行業一直存在的問題,要提高物流的配送效率以及服務水平,這並非極兔末端網點和快遞員所能決定,以及一朝一夕所能改變的。
當下,對於極兔而言,需要重新審視自己的核心競爭力,體現在哪些方面。
從業績情況來看,極兔已經連續3年的經營性現金流持續為負,這意味著極兔存在資金鍊斷裂的風險。
圖/極兔現金流量摘要表
數據來源/極兔招股書 燃次元製圖
與此同時,極兔大部分包裹訂單來自電商平台及平台上的商戶。於2020年、2021年及2022年,極兔的五大客戶分別占總收入的44.6%、39.4%及25.7%。同期,最大客戶分別占極兔總收入的35.4%、35.4%及16.9%。
儘管大客戶占收入比例有所下降,但極兔的業務及增長,高度依賴與經營所在市場電商行業的發展,對於企業來說這也是潛在風險。
但無論怎樣,狂奔的極兔站到了一個全新起點之上。如今在快遞行業呼風喚雨的重要玩家,也皆全部就位。站在新起點,極兔又該如何攀登下一座高峰,市場拭目以待。
*題圖來源於視覺中國。
*免責聲明:在任何情況下,本文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見,均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