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歷史的女人——第1432期)
公元1494年,即弘治七年,這年的六月,因為改土歸流制度的推行,貴州思南宣慰司下屬的蠻夷長官司被改制,由長官司變為縣,是為印江縣,歸思南府管轄。
設縣之後,朝廷就要往這裡安排知縣,可是吏部在安排的時候,那些後備的人選,一個個都驚恐不已,沒有一人願意前來,甚至寧可做個比知縣級別更低的官員,也不願到這個印江縣來。為什麼呢?
究其原因,說來很有意思,因為此縣很邪,在改制為縣之前,朝廷派來參與該地管理的官員,即佐貳官,沒有一個活著離開。在這個過程中,州府等上級也派官員去調查,可是調查的官員也沒有查出原因。後來的佐貳官被派去時,都非常害怕,為了保護自己的性命,做了兩件事:
第一件是向上級請調了好幾十名官兵來專門保護府衙;
第二件是把府衙的周圍全部挖成深溝,讓人無法接近衙門,只在衙門口設一座吊橋。平時,吊橋都是升起,只有得到命令才能放下。
按說,這已經是非常保險的了,可是後來的佐貳官依然接連死去。
在這樣的情況下,加上又查不出原因,因此大家都認為該縣的衙門一定是鬧鬼了。這種情況流傳很廣,連原在京城裡的人也都知道了。所以,吏部安排官員的時候,誰若被安排到印江縣的話,那就是倒了霉運。
當時的候選人知道有印江縣這個缺,都懼怕被安排到這裡,所以是有錢的使錢、有關係的動關係,反正目的就是避免被安排到印江縣。但候選人中有個叫尤思廉的,他沒錢,也沒關係,所以沒能打點關係,最後吏部就把他安排到印江縣做知縣。
尤思廉接到任命後,又傷心又難過。就在所住的旅店唉聲嘆氣,結果他的喪氣被同住旅店的另一位舉人看到了。這位舉人叫周文,祖籍山東。
周文說:「如果尤兄不願到印江縣去做知縣,可否幫忙,讓給我呢?」
尤思廉聽罷非常高興:「若周兄願去,那是最好,不過需要打點關節。」
周文說:「銀子不是問題,多少我都願意出。如果此事能成,我再另謝尤兄。」
結果經過一番運作後,印江縣這個知縣就轉讓給了周文,當然周文也成了印江縣改制為縣後的首位知縣。
周文接到任命後,就前往印江縣去赴任。
當然印江縣改制之前的流官紛紛死亡的事,周文也是知道的。所以,他是有備而去。首先,在赴任的時候,他沒有攜帶家眷,而是只帶了兩個最為貼心的隨從。其次,到了那裡之後,他也是小心謹慎,先是跟在衙門服務的老員工建立好關係。
在這批老員工中,有一位叫勒保的,他是老員工的頭子。此人,在印江縣還是蠻夷長官司時就在這裡做事。歷任的朝廷流官來到此地,都仰仗他幫忙打理事務。周文作為首任知縣,人生地不熟,自然也要仰仗這位勒保。
勒保見新知縣周文十分倚重他,自然辦事也格外賣力,但是警惕心極高的周文卻暗地裡對他防備起來。甚至連睡覺的地方都不停調換,比如白天在府衙後面的西邊暖閣休息,晚上卻到府衙後面的東廂房去睡。
此外,知縣周文還讓自己的兩個貼身隨從暗中監視勒保等人。實際上,不僅是兩個隨從,就連他自己也暗中對勒保進行監視。比如勒保常趁彙報工作的時候暗中偷窺府衙後堂知縣周文的住所。
隨著時間的推移,知縣周文的防備工作越來越多,不僅調換房間,還進行了一番謀劃,比如他在每夜臨睡前,都會在西邊廂房床榻之前懸3支粗大的毛筆,而且是蘸滿了濃濃的黑墨,然後再在東廂房床榻之前懸3支粗大的毛筆,這邊是蘸滿了濃濃的紅墨。
布置完了後,他讓兩個隨從到廂房後面的小院樓房布置房間,時間到了後半夜,他們主僕三人就離開前面的廂房,去後院樓房睡覺。這樣以來,前面都成了空房。儼然如諸葛亮在抵擋司馬懿大軍時,所擺下的空城計。那麼知縣周文借用孔明的「空城計」能夠實現自己的目的嗎?事情很快就見了分曉。
勒保與知縣周文混熟後,便常給他獻發財的辦法。周文一聽,表面上十分高興,但內心裡卻嘀咕起來:「俗話說鳥為食亡、人為財死,這小子肚子裡裝的可不是什麼好水,說不定前數任朝廷流官之死,就與財有關。」
且說得到知縣周文的默許後,勒保很快就找到了一個契機,他向知縣說本縣有人與賊寇勾結,此人乃是縣裡的一個財主。周文聞報後,自然知道勒保的意思,因為根據《大明律·刑律·賊盜·盜賊窩主》的條例條款:
「凡強盜窩主造意,身雖不行,但分贓者,斬。」
一旦跟強盜有牽連,不管如何判,罪名都很重,財主自然不願被判刑,所以在勒保的暗示下,財主出了一次大血,給知縣周文送了2000兩銀子,總算換了一個清白。
這時候,勒保的真實嘴臉也開始暴露了,因為他的目的原本就是藉助知縣周文的手對當地的財主強取豪奪,然後他在伺機除掉長官,把財物私吞。之前的流官紛紛死亡,皆是類似手段。
到了夜裡,勒保把自己的8個人馬分為兩個小隊,一個小隊4人,一隊一個任務,第一小隊的任務是殺掉知縣周文,第二小隊的任務是殺掉周文的兩個貼身隨從。可是東西廂房除了懸著的紅、黑毛筆之外,根本沒有那主僕三人。而知縣周文在得了2000兩銀子後,便知道大禍降臨,所以夜裡非常警惕,聽到前面有動靜,立即叫醒兩個隨從,舉著火把在後院大喊「鬧鬼了」。看守府衙的衙役們紛紛被喊了起來,舉著火把前來驅鬼。勒保等人見人多,不能下手,只好也跟著衙役們一塊來幫忙驅鬼。
這時候,知縣周文又令人放下吊橋,把城外的官兵也喊了進來。
在火把火光的映照下,周文早已看到勒保等人臉上有墨跡,心想還不敢打草驚蛇,於是就裝作什麼也不知道,對大家說:「這府衙內果然是鬧鬼啊,今後沒法住了。」接著知縣周文令大家都到大堂升堂議事。
勒保以為知縣周文真的是怕鬼,所以也就沒當回事,和自己的8個死黨來到大堂。等三班衙役等人全部到位後,知縣周文忽然大喝一聲,令人拿下勒保及8人小跟班。
勒保等人還沒反應過來,已被拿住。
知縣周文說:「我們這府衙鬧鬼年久,但是這府衙的鬼就是勒保。」
勒保狡辯,說知縣無憑無據冤枉他。
知縣周文說:「你等進入本官和隨從所住之房,欲行刺本官,怎奈我早已設下空城計,房中床前除了三支蘸滿墨汁的毛筆,什麼都沒有。你等身上沾滿了紅、黑墨汁,便是最大的證據。」
眾人紛紛去看勒保等人,果然見他們身上沾滿了紅黑墨汁。勒保等人無話可說,在大刑之下,很快就把此前所犯之罪全部交代清楚。再加上,此前被勒索的財主也來告狀。在諸多證據之下,勒保等人敲詐勒索、「扮鬼殺害流官」等事全部浮出水面。
根據《大明律》·刑律·人命·謀殺制使及本營長官》的法律規定:「部民謀殺本屬(長官)……已傷者,絞;已殺者,斬。」
勒保等人謀殺朝廷流官不止一名,而是數名,因此罪名已定,知縣周文乃擬刑為斬,上報後,很快得到批覆,勒保等8人,全部被斬立決。
且說周文在辦理此案後,該縣之內,皆被折服,深受百姓愛戴。當然周文也因在此縣政績卓著,數年之後,被提拔做了州通判。《明史》也對其有很高的評價。
結語:此縣很邪,朝廷命官來一個死一個,他用孔明「空城計」才破解背後真相。周文之所以能夠巧破此案,皆因其頭腦冷靜,首先很理性,所謂的流官為鬼所殺,是欺人之言。其次是很冷靜,能夠根據形勢巧設「空城計」,誘得勒保等人的闖入,不僅沒有殺到人,還沾染了一身證據。
(作者:案先生,女,80後,歷史專欄作者)
參考資料:《明史》《大明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