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歷史的女人——第1486期)
時間走到一九七六年的一月八日上午九點五十八分,終於停止了——當然不是時間本身停止了,但是因為這一刻發生的事情,給人們的感受,就如時間和我們敬愛的周總理的心跳一起停止了一樣!)周總理去世的消息傳來,身患重病的毛主席默默垂淚,一生錚錚鐵骨的老帥將軍們一個個老淚縱橫,全國的群眾在悲傷中自發進行悼念,悼念方式多樣而罕見地感人——引言。
在周總理的心跳停止三天前,也就是1976年的1月5日,做了最後一個手術:腹部開口,清理腸道。但這個手術並沒有減緩死神朝周總理走來的步伐,僅僅過了兩天,在1月7日開始,周總理就開始連續昏迷,醫生和護士緊張地守護在旁邊,時刻保持搶救狀態。但到了夜裡11點,周總理挺過昏迷,睜開了眼睛,他對主治大夫吳階平,說了一句話,實際上,也是周總理人生說的最後一句話,他非常吃力地說道:
「我這裡沒什麼事了,你們還是去照顧別的生病的同志,那裡更需要你們……」
說這話時,他已經氣息微弱,似乎耗盡了周總理的最後力氣,因此說完之後,周總理便不再說話,只是眼睛朝門口的方向直直看著。後來醫生猜測周總理是不是想見鄧穎超,便問總理,但總理輕輕搖了搖頭。可是搖頭歸搖頭,他的眼睛還是看著門口,一直看到12點,還沒閉上眼睛休息。
當時周總理身邊的警衛人員張樹迎、高振普都以為這是總理病情好轉的兆頭,但醫生卻把心都揪成了一個疙瘩,因為醫生感到了更加危險的兆頭。後來,不管是醫生,還是警衛人員,回想起當夜之事,才恍然大悟周總理一直看著門口,是在等鄧穎超。但當時他們卻沒有意識到這一層,導致周總理和鄧穎超這一對歷經風雨五十餘載的患難夫妻、戰友夫妻、深愛的模範夫妻,竟然沒有見上最後一眼。
到了第二天,1月8日,農曆初八,是中國的傳統節日臘八節,也就是最冷的時節——俗話說臘八臘八,凍掉下巴!
在這個冰冷的上午,9點57分,主治大夫吳階平宣布停止搶救。接著,去掉了總理身上插的各種管子。
周圍的醫護、警衛等工作人員,把隱忍了很久的哭聲,忽然全部爆發了出來。鄧穎超來了,用白色被單輕輕蓋在了周總理的臉上。
周總理的去世,對於當時的中國所有人而言,無異於一個晴天霹靂,大家都被驚蒙了。曾記得小時候聽老一輩人在談及聽到周總理去世的消息時,說大家不由自主都流出了眼淚。
因為無論在上,還是在下,周總理對於中國人而言,已經不再單純是一國之總理,而成了中國人大家的共同的親人!
周總理去世後,消息是下午3點多才被毛主席知道。
原因是1976年1月8日的上午,周總理去世時,毛主席看了一夜的書,重病的他顯得精神極其疲憊。毛主席的警衛局副局長張耀祠把周總理去世的消息寫在一張白紙上,然後放在大廳的桌子上。
自從毛主席生病後,尤其是眼睛患病後,很多消息和報紙,都是由護士孟錦雲給主席念。當時孟錦雲到客廳看到那張便條時,嚇了一跳,不過她立即讓自己鎮靜下來,回到臥室時,她的心裡瘋狂地鬥爭著,到底要不要把這個噩耗現在告訴主席?因為她擔心毛主席聽聞後,受不了刺激,引發心臟病。
最終,她做出了一個決定,等主席精神好點再告訴。就這樣,毛主席吃了午飯,睡了一個午覺後,醒來時,已經是下午3點。這時候,中央政治局送來了周總理去世的訃告。此時,孟錦雲看到毛主席休息之後,精神狀態已經好了很多,便先讀了份報紙,然後才讀訃告:
「……周恩來同志……於1976年1月8日與世長辭……」
當聽到「與世長辭」這個詞時,毛主席愣了一下,忽然睜眼看著護士孟錦雲,過了半晌,他才緩過來,接著閉上眼,再接著淚水便無聲地涌了出來。
孟錦雲見主席哭了,便也哭。邊哭邊念。在這個過程中,毛主席什麼也都沒說,只是默默垂淚,淚水流了滿臉。
在此之後一段時間內,凡是孟錦雲讀到有關悼念周總理的文字,毛主席都是抑制不住淚流不止,有時候乾脆失聲痛哭起來。
最後,汪東興唯恐身患重病的毛主席受不了這個大悲傷的刺激,乾脆讓大家不再念此類信息!
後來毛主席身體有病無法行動,根據張玉鳳的回憶錄,張玉鳳問主席參加總理的追悼會嗎時——主席另一隻手拍拍略微翹起的腿,痛苦而又吃力地對我說:「我走不動了。」(當夜,毛主席一邊看電視一邊默默流眼淚)
之後毛主席派人送來一個花圈,上寫:悼念周恩來同志!
當時,周總理的去世,使得毛主席悲傷,也使得那些共同戰鬥過的老帥們特別悲傷。
在1月10日上午的遺體告別現場,已經90歲高齡的朱德走到周總理的遺體前,話沒出口,淚已成行,老淚縱橫,令人心酸而感動。接著,在老淚縱橫中,朱德給周總理鄭重地行了一個軍禮!
其後,在更多的悼念人中,尤其是那些老帥老將軍們,有的已經走不動路,但是在兒孫們的攙扶下,堅持來到了現場——這些在戰爭年代、經歷了腥風血雨的硬漢們,在敵人的嚴刑逼供之下、在敵人的槍林彈雨之下、在炮火連連的轟炸之下,都不曾落淚的老元帥、老將軍,一生的錚錚鐵骨都化作捶胸頓足的悲哭柔情。
他們與周總理的感情,深似海水闊如雲天,難以言表!(在特殊時期,其中有一批老將軍受到不公平對待,是周總理花費了很多努力很多心力,才為他們恢復的名譽!)因此才說,他們之間的感情無法言表,超越了生死!
周總理的去世,是全民皆哀。
當時因為xxx下達的一份通知:不許機關搞悼念活動、甚至不准戴黑紗和去天安門廣場。但是這份通知,卻並沒有阻擋住群眾對周總理的紀念。
群眾的紀念方式非常特別,根據《周總理最後600天》記述:
「去天安門廣場的人越來越多……所有布店的黑布全被買光了……很多單位和個人,自己設靈堂,擺著周總理的遺像,買不到遺像的,就把報紙上周總理的像剪下來,供在房子中央,以表達對周總理的懷念之情。」
悼念活動,受到地域限制,引發了這樣的情景:
因為弔唁廳實在太小了,自發組織前來弔唁的人實在是太多了,排著長長的隊,有的婦女抱著還在吃奶的孩子,有的是一家數口人一起,有的是年邁的老人。弔唁的隊伍,一直延伸到馬路上,儘管如此,他們依然不顧嚴寒,井然有序地排著隊。
最後,群眾為了表達自己的懷念之情,便自發的採取了另外一種辦法。他們排著隊伍,不懼嚴寒來到人民英雄紀念碑前,在這裡進行悼念周總理。結果最後,人民英雄紀念碑周圍擺滿了一層又一層的花圈,整個廣場上哭聲不斷,人流不息。
以至於紀念碑附近放不下花圈後,他們就製作橫幅,懸在紀念碑下。
根據周總理的專職攝影記者杜修賢回憶:
當時他看到群眾的這種情況,非常感動,便安排記者冒著嚴寒,在廣場上把這些感人的場景拍下來。
在他們的拍攝中,有許多場景令人過目不忘:崇尚流血不流淚的士兵一邊行軍禮一邊流眼淚、郊區農民粗糙的手大把大把擦著眼淚、白髮老人跪地哀悼、工人、學生們排著隊……
廣場上的橫幅中,有一個上面的字格外醒目,寫著:「人民的總理人民愛,人民的總理愛人民!」
除了用眼淚和行動悼念之外,還有人用詩詞表達對周總理去世的心情,其詩詞文章之多,汗牛充棟,比如著名的外交官厲聲教老先生在1976年懷著無限深情寫下了一首詞——《望海潮·悼周恩來總理》:
其中有這麼幾句:「道義一肩擔,保國祚早定,天下長安……舟楫不避狂瀾,有中流一柱,可比金堅……長淚滿青衫……遺愛猶存……」
其詞既有對周總理於國建立之功的肯定,又有對在特殊歷史時期周總理金子般寶貴的重大作用的讚揚。最後,一句「遺愛猶存」,貼切地形容了周總理雖然已經去世,但是他對人民的愛卻依然活在人們的心中,溫暖著人們。
周總理去世後,治喪委員會把遺體告別儀式,從3天減為2天,即1月10日、11日。兩天時間,很短就結束了。11日晚,周總理遺體運往八寶山!
——訣別的時刻到了!
根據杜修賢的回憶資料顯示:那天夜裡,寒冷而肅穆!
參考資料:周恩來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