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對楊開慧感情有多深?寫詞兩首,一首情深入骨一首跨越時空

2021-04-17     說歷史的女人

原標題:毛澤東對楊開慧感情有多深?寫詞兩首,一首情深入骨一首跨越時空

(說歷史的女人——第1609期)

在毛澤東的情感歷程中,楊開慧有著一種非常特殊的地位。

這種特殊性,主要表現在四個方面:

第一個方面是,從嚴格意義上來講,也就是從真正的愛情角度來講,楊開慧是毛澤東的第一位真正的愛人(雖然在楊開慧之前,毛澤東有過一位父母包辦之下的妻子羅氏,但是毛澤東和羅氏之間,並無真正意義上的愛情,並且羅氏和毛澤東並無實質的夫妻關係,且羅氏英年因病早逝)。因此,從感情的角度可以說,楊開慧是毛澤東真正的初戀女子。

第二個方面是,從事業上來講。雖然從外形上來講,楊開慧不是那種強壯的女子,而是有些瘦弱;從性格上來講,楊開慧也不是那種十分開朗之女子,而是內心總有一絲哀愁,或者說是一個充滿詩意的女子。雖然楊開慧身體纖弱多愁善感,內心也比較細膩,但是楊開慧並非是一個花瓶式的女子。在革命事業的道路上,她有著一顆十分火熱和堅強的革命之心,而且在革命道路上,成為毛澤東早期非常堅強和忠誠的支持者和同道者,既是愛人、又是戰友或密友,在後來的人生中,都有著非常鮮明而感人的體現,包括為了革命事業不懼生死而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

第三個方面是,楊開慧對於毛澤東而言,還有一層更重要的意義,那就是楊家對於青年毛澤東的恩情。楊開慧的父親楊昌濟先生,是毛澤東在一師的老師,對毛澤東有知遇之恩。後來楊昌濟到北京大學任教,不久毛澤東也來到北京。正是在楊昌濟的大力推薦之下,毛澤東才有機會到北大圖書館做了一名助理員。這一段時期,對於毛澤東而言,影響極大,他不僅藉此機會閱讀了大量書籍,還藉此機會到北大去旁聽了很多課程,增長了見識,也學習到了更多更豐富的知識。當時楊昌濟家住在地安門豆腐池胡同9號,毛澤東經常到這裡來學習、吃飯、參加討論或聚會。在此期間,毛澤東和楊開慧一家的感情在增深的同時,毛澤東和楊開慧兩個人的戀情也在加深。

第四個方面是,楊開慧為毛澤東生育了三個兒子,分別是毛岸英、毛岸青、毛岸龍。尤其是毛岸英和毛岸青,都長大成人,毛澤東非常愛護和看重這兩個兒子,並對他們寄予厚望。毛岸英在抗美援朝戰爭中,不幸犧牲。

正因為以上四個方面的原因,使得在感情上,毛澤東對楊開慧有著一種很特殊的深厚感情。那麼毛澤東對楊開慧的感情到底有多深呢?他曾經專門為楊開慧寫過兩首詞,這兩首詞都非常出名,但若從感情的用情程度來看的話,可謂是一首情深入骨一首跨越時空。

下面我們分別來看一下毛澤東為楊開慧所寫的兩首詞。

第一首詞是《賀新郎·別友》,實際上這首詞還有一個名字叫《賀新郎·贈楊開慧》。我們在此重溫一下這首名詞,全詞如下:

揮手從茲去。更那堪悽然相向,苦情重訴。眼角眉梢都似恨,熱淚欲零還住。知誤會前番書語。過眼滔滔雲共霧,算人間知己吾和汝。人有病,天知否?今朝霜重東門路,照橫塘半天殘月,淒清如許。汽笛一聲腸已斷,從此天涯孤旅。憑割斷愁絲恨縷。要似崑崙崩絕壁,又恰象颱風掃寰宇。重比翼,和雲翥。

在毛澤東的詩詞中,這是筆者最為喜歡的一首。曾記得當時讀罷,內心久久不能平靜。自古離別詩詞,多半都寫得細膩柔美,或梨花帶雨或無限感傷。但毛澤東這首離別詞,卻寫得別具一格,在惜別之悲情中又充滿了萬丈豪情,充滿了無限悲壯之感,情深入骨之處是「算人間知己吾和汝」,萬丈豪壯之時又是「要似崑崙崩絕壁,又恰象颱風掃寰宇」。

在該詞中呈現的感情猶如大海,一波高過一波,一浪高過一浪,在感情的推波助瀾中,實現了最後的「重比翼,和雲翥」。這是一種什麼樣的愛情啊,是一種站在地上需要仰視的愛情,需要讚美和歌唱的愛情。這種愛情,在毛澤東的筆下,具有一種特殊的力量,它已經離開了地面,成為宇宙間的一道風景。

該詞充滿了如此的「悲壯之美」,其實是與當時的歷史背景分不開的,也就是毛澤東寫作該詞的現實境遇。那是1923年4月,毛澤東離開湖南,抵滬。6月,至廣州參加中共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毛澤東被選為黨中央委員和中央局秘書。9月,毛澤東回到湖南長沙。

當時湖南的情況比較複雜,也比較嚴峻,想在大軍閥趙恆惕控制下的湖南開展工農運動的工作,十分不易。至11月,楊開慧為毛澤東生下毛岸青。在此重要的時刻,在妻子楊開慧和兒子毛岸青最需要毛澤東的時刻,組織上卻安排毛澤東12月回滬,然後至廣州,去參加1924年1月舉行的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

愛妻尚在月子中,愛子尚是嬰兒,身為丈夫、身為父親,在此時刻離開,總是不大合適。可是為了革命工作,毛澤東又不得不離開。於是,在這樣複雜的心情之下,毛澤東揮筆寫下了飽含感情的一首詞,其實這首詞也是毛澤東平生所寫詩詞中——用情最為深厚最為淋漓盡致的一首詞。為了革命事業的義無反顧和不舍妻兒的依依深情,剛柔並濟,情景交融,融匯在一起,產生了一種強大的藝術魅力。

可以說,這首詞是毛澤東早年革命事業奮鬥的一個佐證,也是毛澤東和楊開慧感人愛情的一個紀念。

在此略作交代幾句,雖然這首詞,毛澤東寫得很早,但是真正公開發表,卻是1979年9月9日,發表於《人民日報》。在發表之前,毛澤東曾經親自手書兩次,第一次是1937年,毛澤東手書該詞,贈給了作家丁玲。第二次是1961年春天,毛澤東手書該詞贈給副衛士長張仙鵬。另外,在贈給丁玲和張仙鵬的兩個版本中,詞中有個別地方略有不同。在寫完之後的數十年間,用詞嚴謹的毛澤東主席對該詞多次進行了認真的修改,我們今天看到的版本是毛澤東最後的修訂版本。

毛澤東寫的詩詞很多,但是大部分基本都是跟革命事業有關的,關涉個人感情的詩詞極其少見。除了《賀新郎·別友》之外,還有一首,是《蝶戀花·答李淑一》,在了解該詞的情況之前,他們可以先一睹為快,全詞如下:

我失驕楊君失柳, 楊柳輕颺直上重霄九。 問訊吳剛何所有, 吳剛捧出桂花酒。 寂寞嫦娥舒廣袖, 萬里長空且為忠魂舞。 忽報人間曾伏虎, 淚飛頓作傾盆雨。

該詞題目中的李淑一是楊開慧生前最後的女性朋友,而且楊開慧還是李淑一和柳直荀的媒人。後來,柳直荀被害後,李淑一獨立帶著孩子撐到新中國成立。因為楊開慧的關係,李淑一早年很早也就與毛澤東相識。後來李淑一因為做夢夢見丈夫而寫了一首詞,叫《菩薩蠻·驚夢》贈給毛澤東。後來,毛澤東就寫了《蝶戀花·答李淑一》。

毛澤東在這首詞中,對亡妻楊開慧的深深懷念之情溢於言表。開篇四個字——「我失驕楊」,把早年楊開慧犧牲,給毛澤東內心所擠壓的痛處一下點出。有關楊開慧去世,當時因為信息封鎖,毛澤東之後知道後,萬分悲痛,曾經寫下「開慧之死,百身莫贖」的字句。此外,在1957年,毛澤東給李淑一寫的信中說道:

「暑假或寒假你如有可能,請到板倉代我看一看開慧的墓。」

其中對亡妻楊開慧之牽掛,在字裡行間都有著深深的體現。

毛澤東在兩首詞中,表達對楊開慧的感情,《賀新郎·別友》中是情深入骨的濃情,而《蝶戀花·答李淑一》則是跨越時空的厚情。前一種感情熱烈如花,如閃電;後一種,是經歷了歲月和時空的變遷,充滿了厚重。不管哪一種感情,都表達了毛澤東對楊開慧那種深厚的愛,特殊的愛,無法替代的愛。

毛澤東之所以對楊開慧有著如此純粹和深厚的愛,除了開篇所說的四個理由之外,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在毛澤東和楊開慧結為夫妻共同生活的十年間,她不僅是毛澤東的妻子,更是毛澤東的助手。而且,楊開慧對毛澤東之付出,是從來無怨無悔,無所要求,全心全意支持毛澤東的事業,而自己在進行革命事業的時候,也是毫無保留,不惜生命之代價。對於毛澤東而言,楊開慧是一個知己般的妻子,生之相依;更是一個鋼鐵般堅定的戰友,死之不屈!

因此,從多種層面,我們可以看出楊開慧和毛澤東的感情,已經達到了情感、精神、事業的多重融合。也正因此,毛澤東在早年能夠發出「重比翼,和雲翥」的感人承諾,在晚期又能發出「我失驕楊」的沉痛詠嘆。有關此一節,還有一個小插曲:一次毛岸青和邵華請毛澤東手書《蝶戀花·答李淑一》時,毛澤東還故意錯寫成了「我失楊花」,當毛岸青提醒爸爸時,毛澤東說了一句「稱『楊花』也很貼切!」,從這一個故意犯的筆誤中,再次流露出毛澤東對楊開慧的無限深情。

(文/說歷史的女人·綠火)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9u2RQ3kBDlXMa8eqmyN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