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歷史的女人——第1515期)
生命對於每個人而言,都只有一次,格外彌足珍貴。
任何人的一生,也都無法逃掉生老病死的自然規律。
但是當病魔來臨時,尤其是當絕症來臨時,我們該怎麼做,卻是最為考驗人的時刻。有的人陷入了恐慌、緊張,有的人乾脆茶飯不香,有的人則乾脆陷入消沉,就等著死神的來臨。但是有一個人,他是例外,你在他身上感受不到任何病魔所帶來的恐懼,更見不到被死神所控制的任何氣息——他在癌症面前表現出來的精神面貌,是偉人的、是英雄的、是令人敬仰的,這個人便是周恩來總理。周恩來最後的兩年中,先後做了大小手術13次,受盡磨難卻依然不折不撓,體重降至61斤,瘦到令人心碎卻依然工作不止,臨終前想見三個人,卻未能全部如願,暗藏了無盡的遺憾!
——引言。
一:用五個理由說服總理做檢查,京滬津三地專家確診。
1972年,5月12日,清晨。
按照一周為總理進行一次大小便例行檢查的慣例,這天早上醫生張佐良從周恩來的衛生間拿走了尿檢的小瓶子。
1972年,5月13日。
周恩來的尿檢化驗結果出現在張佐良的手上——4個紅血球。
張佐良立即給吳階平打電話,彙報這個情況。
吳階平心裡一沉,建議張佐良再取幾次尿樣進行化驗,以確保無虞。
可是張佐良放下電話,卻犯了難,因為作為周總理十年如一日的保健醫生,他太了解周總理了——因為總理凡事都極注意細節,像猜忌尿樣這樣的事,如再採集,必然會引起周總理的疑問,若總理問及,他不知道如何回答。
張佐良坐在那裡苦思冥想,想找到一個合適的藉口,他的大腦飛速轉動,為了保險起見,他想出了5個理由:
第一個理由是:血管硬化、毛細血管滲血,需再次進行尿樣化驗;
第二個理由是:尿路結石,摩擦出血,需進行二次尿樣化驗;
第三個理由是:膀胱炎症;
第四個理由是:尿道血管畸形;
第五個理由是:膀胱里有良性瘤。
(當然還有第六個,那就是癌,但是張佐良不敢說。)
張佐良覺得自己這五個理由應該能夠說服總理配合再進行一次尿檢,但是為了保險起見,他先去找鄧穎超把自己這五個理由說了說,想請鄧穎超幫忙完善一下。鄧穎超覺得這個五個理由很充分,總理定會配合,同時鄧穎超還專門看了一下總理最近的日程表,給他建議了一個合適的時間。
於是,1972年,5月14日,清晨。
張佐良再次出現在周恩來總理的西花廳辦公室。
一切都如所料,總理追根問底,當得知就是採集一個尿樣,立即就配合了。
張佐良拿到尿樣後,趕緊送到北京醫院病理科。
1972年,5月15日。
北京醫院把尿樣化驗結果和報告單,一併送到了張佐良的手裡。
當張佐良看到化驗單上寫的「8個紅血球」和檢查報告單上寫的「膀胱移行上皮細胞癌」時,他的大腦轟一下,一片空白,他蒙住了。
在發矇之後,張佐良立即恢復了理智,他知道自己是醫生,肩負重任。他不敢相信這個結果,於是為了確保檢查結果的無誤,第一時間立即請來了當時中國最著名的細胞病理學專家楊大望教授,以及解放軍三零一醫院、協和醫院的病理科主任,進行了一次會診,經過檢查,大家確認,北京醫院的檢查報告——「膀胱移行上皮細胞癌」是無誤的。
張佐良再次頭皮發矇,然後趕緊把結果報告給了吳階平。
吳階平對於這個結果,比較謹慎,建議再組織上海和天津方面的專家對北京專家給出的結果確診。當然是匿名進行,專家們也不知道正在確診的對象是誰。
1972年,5月18日。
上海和天津方面的專家給出的確診結果,與北京專家的確診結果一樣,也就是說,周恩來總理所患之病,非同小病,乃是膀胱癌。
吳階平和張佐良立即把總理的病情上報領導,等待上級安排。
在等待的過程中,張佐良醫生儘自己最大的努力,想辦法讓總理多喝水,最少要確保在2000ml以上。但這對於周總理而言,也是難以實現的,因為他工作繁忙,多喝水就意味著要多上廁所,上廁所頻繁就會嚴重影響工作。另外,尤其是外事活動中,不斷離開更是不合適的。因此,張佐良和醫生們,只能在滿心無奈和痛苦中乾等。
二:周恩來最後兩年,大小手術13次(大手術5次),體重降至61斤。
在緊張中,半年過去。
時間走到了1973年的元月5日,天色微亮。
張佐良醫生忽然被一陣緊急地喊叫驚醒,他急忙來到周總理的辦公室門口,周恩來總理的警衛秘書張樹迎臉色慘白地把滿是血的尿壺遞給張佐良醫生。
張佐良一看,心頓時一沉,最擔心的事情發生了。
周總理在爭分奪秒的工作,作為醫生,張佐良知道自己必須想辦法爭分奪秒來解決眼前的問題。可是,找誰說呢?他經過一番梳理,想到了葉劍英元帥,於是立即趕到葉劍英元帥的家裡,流著淚把周總理的身體病情如實告知。葉劍英設法把情況給重病中的毛澤東主席做了彙報,周總理的治療事宜被排上日程。
1973年,3月10日。玉泉山手術室(3月8日臨時布置的)。
周恩來按照醫生的要求,接受了患病以來的第一次全面檢查。
然後開始手術,這是第1次大手術。
為了確保手術的順利成功,醫生們制定了兩種方案:
第一種方案是先檢查,後治療。
第二種方案是一次手術,減少痛苦。
但是兩種方案都要建立在一個前提下:即癌症病灶的情況嚴重程度,這些情況都是要在手術台上才能知道的,手術前是無法知道的。
不過很幸運,膀胱鏡下的發病部位,讓醫生們鬆了一口氣,因為還沒有發展為惡性程度極高的腫瘤,治癒的幾率非常高。於是,手術的主刀醫生吳階平採取電燒手術器械去掉了病灶,止住了流血。手術很成功,一步搞定。所有人,都長出了一口氣!
一般而言,大手術之後,身體都急需調養和休息!但是周總理實在太忙了,第一次大手術剛完,他就投入到了繁忙的工作中去,這對病情的恢復自然是非常不利的。結果,僅過了2個月,在1973年5月,總理的尿液里再次出現紅血球。中間進行了幾次化療,但是實際上化療只進行了兩次,因為當時處於歷史特殊時期,周恩來總理也被推到了風口浪尖之上。導致總理心情很不好,壓力很大,身體不能按時治療,一下拖到——1974年3月11日,才進入305醫院接受檢查,並再次進行了電燒手術。
但是如上一次一樣,剛做完手術,周總理又開始了繁重的工作,結果因為過度操勞分別在5月19日、5月23日、5月25日發生缺氧,這預示著周總理必須立即住院接受治療了。實際上,在5月初的時候,化驗結果已經顯示總理的病情在進一步惡化,但是總理工作實在太繁忙了!張佐良等醫生們和周總理身邊的人,一個個都心急如焚!
一直拖到月底,病情的嚴重程度迫使周總理不得不聽從醫生的建議,住進了305醫院。
1974年5月31日深夜,星期天,周恩來總理在人民大會堂忙完工作後,在醫護人員的陪同之下,直接前往305醫院。但是等他來到醫院時,時間已經翻過了3月31日,已經是6月1日凌晨。
1974年,6月1日,這是一個特別的日子——因為周恩來總理在這一天住進305醫院後,就再也沒有離開。
6月1日,凌晨,周恩來總理到醫院,直接上了手術台,接受了患病以來的第二次大手術,切除腫瘤,手術很順利。雖然周恩來總理再也沒有離開305醫院,但卻把醫院當做辦公地,工作是一刻也沒有間斷,批閱文件、接待外賓。
但是不到三個月,周恩來總理的病情又復發。
在1974年8月10日,再次進行膀胱手術,切除癌症腫塊。
那時候的醫療條件比較落後,還沒有今天的微創手術,所以每次做膀胱手術,都要打開腹腔,這是一個外科大手術。如此這般頻繁的大手術,對於年輕人都是難以承受的痛苦,更何況當時的周恩來總理已經是年過70歲的老人了!因此,周恩來總理所承受的巨大痛苦,是可想而知的——可周恩來總理憑藉著超人的堅強的意志力,撐了下來!
短時間內連續兩次大手術,使得周恩來總理的身體變得十分虛弱。儘管如此,周恩來總理依然沒有放下工作——因為當時的情況,太需要他了。可是過度勞累,身體終究是難以承受的,他的結腸也出現了問題,出現了一個腫瘤。
1975年,3月26日。
周恩來總理接受了第三次大手術,切除結腸腫瘤。雖然手術很成功,但是病魔對周恩來總理身體的折磨,已經使得痊癒的可能不再有。
該次手術剛做好,周恩來總理還沒下手術台,他就開始工作,不過他做的這件事,令身邊的人都感動落淚。因為他叫人把李冰叫來,當時李冰是中國腫瘤醫院的院長,周總理忍著疼痛在手術台上對她說:
「雲南錫礦工人,肺癌發病情況……你們要去解決這個問題,馬上就去……」
李冰聽完,出了手術室的門,淚水就流了一臉——一個人的偉大,總是在細微處彰顯。
在周恩來總理患病的日子裡,時間走得很快,每時每刻每日每夜都如同刀鋒在大家的心上切過。周恩來總理的身體,似乎也被病魔之刀切割,到6月的時候,總理的體重已經降到61斤——總理的瘦,令人看了心疼、心碎!
才半年時間,又到了一個令人心疼的時刻——1975年,9月20日,下午2點,周恩來總理又接受了第四次大手術。這次手術的時間很長——5個小時。因為癌瘤擴散嚴重,醫治已經無望,在這關鍵時刻,親密戰友鄧小平說了8個字:
「減少痛苦,延長生命!」
緊接著,到10月24日,病危狀態之下的周恩來總理,接受了第五次大手術。
從檢查患病之日起,兩年來,周恩來總理接受了13次手術,其中5次大手術,如上所述。但因總理操勞過度,手術也最終沒能阻擋死神的腳步。在1976年1月5日,周恩來總理又接受了最後一次手術(相比那5次大手術,這已是極小手術),下腹切口,清理腸道。三天後,1月8日,我們最愛戴的周恩來總理,永遠離開了我們!
三:臨終前想見三個人。
前面已說,即便重病纏身,即便是手術,周總理也是不忘工作。在他臨終前,最想見三個人,但是實際上,因為病魔的折磨,身體已經不支,他真正見到的只有一個人。
第一個人是羅青長。
1975年12月20日清早。
周恩來總理的身體高燒38.7℃,儘管病重至此,他依然不忘工作。他突出要見羅青長,羅青長當時是對台工作領導小組的辦公室主任。實際上,總理關心的是國家統一問題。但是當秘書請示張春橋時,卻遭到了拒絕。秘書趕緊找鄧小平,鄧小平對於張春橋的拒絕非常生氣,他說:
「總理要見誰,就讓見誰!」
就這樣,在當時主持國務院工作的鄧小平的支持下,羅青長來到了醫院。但是羅青長才見到總理,周恩來總理就又昏迷了。醫護人員進行搶救的時候,羅青長就在門外等著。一直等到中午,總理才甦醒。羅青長進去和總理談話,但只說了15分鐘,總理就又陷入了昏迷。
羅青長心情十分沉重,淚水不由流了下來。為了讓總理好好休息一下,他悄悄離開了醫院。他原本想等總理身體稍好一點,再來說,誰知,卻成了永別。
第二個人是鄔吉成。
1976年元月2日,周恩來總理的身體已經非常之虛弱,連說話都極其吃力了。一次昏迷醒來後,他非常艱難地說:「鄔……鄔……釣魚台那個……」
守護在旁邊的鄧穎超明白了周恩來的意思,他是要見鄔吉成。
鄔吉成,時任中央警衛局副局長,分管警衛二處。
張樹迎立即電話通知鄔吉成,鄔吉成聽說總理要見他,立即就趕往醫院。可是等鄔吉成來到305醫院的時候,總理又昏迷了。鄔吉成在門外耐心地等了三個小時,衛士通知總理見他,可在他推開門的一瞬間,總理再次昏迷。鄔吉成在醫院,從中午13點,一直等著,等到了第二日,也就是元月三日的凌晨,總理還是沒有醒來。鄧穎超就讓鄔吉成先回去,總理醒來再叫他。
鄔吉成又到病房門口看了一眼周總理,他不知道周總理到底要跟他說什麼,他看著總理的病容,行了一個軍禮,然後非常難過的離開了醫院,但卻成了永別——周恩來總理在最後見鄔吉成,到底要時候什麼,也就成了未解之謎。
第三個是鄧穎超。
1976年,1月7日,深夜11點,周恩來總理從昏迷中醒來,眼睛一直看著門口。當時值班醫生看到總理的眼神,已經感到他的眼神在找什麼。當他問總理是不是要見鄧大姐的時候,總理輕輕晃頭表示說不叫了。
可是總理的眼睛一直看著門口,一直看到12點,眼神似乎總在尋找著什麼。後來醫生和值班警衛張樹迎和高振普等人才猛然醒悟,當時總理的眼神就是在找鄧穎超。
但是,當時他們都忽略了,或者被總理難得清醒如此長時間的表象給迷惑了——因為他們還以為總理的身體終於要好轉了,誰也沒有意識到,這是周恩來總理在人生最後的時刻,在尋找自己相伴半個世紀的人生伴侶鄧穎超。
這個疏忽,使得周恩來和鄧穎超,這對風雨同舟攜手走過半個世紀的夫妻,竟然沒能見上最後一面——鄧穎超在第二天接到通知、趕到醫院的時候,她的伴侶——偉大的周恩來總理,已經永遠地睡著了!
結語:回看周恩來總理的最後兩年時光,他身患病魔,卻一邊與病魔作鬥爭、與死神賽跑,一邊更加忘我地工作、努力解決更多更重要的重大問題。也正是因為他的努力,特殊歷史時期製造的問題得到了妥善處理,此歷史之功勞,將被歷史永遠銘記。
(文/說歷史的女人·綠火)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IL1CBXcBuNNrjOWz1Iu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