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協和醫院團隊研究成果,給數萬肺癌患者帶來新希望

2022-06-15     奇點網

原標題:北京協和醫院團隊研究成果,給數萬肺癌患者帶來新希望

今年2月,中國國家癌症中心最新統計數據顯示:我國每年有高達81.6萬人被確診為肺癌(占所有癌症17.9%),因肺癌死亡的有71.5萬人(占所有癌症23.8%),均居所有癌症首位[1]。

近幾十年來,靶向治療改寫了非小細胞肺癌(NSCLC)的治療範式,隨著NGS檢測技術的不斷革新,一些新的罕見突變越來越多被診斷出來。EGFR 20號外顯子插入突變(EGFR exon20ins)就是其中一個。

雖然 EGFR exon20ins僅占全部NSCLC的2%,但由於發病人群基數大,每年仍有超過一萬名新發肺癌患者攜帶這個突變,尤其在 女性、非吸煙者和亞洲人中更為高發[2]。

治療肺癌的精準靶向利器EGFR-TKIs(如吉非替尼、阿法替尼、奧希替尼等)對EGFR敏感突變陽性NSCLC患者效果顯著,但對EGFR exon20ins毫無辦法。究其背後原因,以上藥物分子 很難有效結合到20號外顯子編碼的結構域上,所以臨床效果甚至劣於培美曲塞+鉑類化療或化療聯合貝伐珠單抗[3]。

這就導致EGFR exon20ins患者預後和生存現狀極為觸目驚心,與EGFR敏感突變相比, 死亡風險增加了75%,疾病進展或死亡風險增加93%,五年生存率僅有8%[4],中位生存期更是只有EGFR敏感突變類型的一半(16.5個月V.S. 33個月)。更加令人心寒的是, 在其他腫瘤領域大殺四方的免疫治療對EGFR exon20ins亦是一籌莫展,效果差強人意[5-7]。 不難看出,此類患者亟需有效的治療手段。

近日,由 北京協和醫院王孟昭,台灣大學醫學院楊志新和哈佛大學醫學院附屬Dana-Farber癌症研究院Pasi A. Jänne領銜的研究團隊,在著名期刊 Cancer Discovery 上發表重要研究成果[8]。

他們探索了 口服、強效、不可逆和選擇性的EGFR exon20ins酪氨酸激酶抑制劑——Sunvozertinib(DZD9008)的臨床活性。從這個早期研究結果來看, 總體人群客觀緩解率(ORR)為41.1%[8]。這一研究成果給EGFR exon20ins突變患者帶來新的希望。

論文首頁截圖

關注EGFR exon20ins的朋友肯定知道,美國FDA在2021年相繼批准了Mobocertinib和Amivantamab用於治療EGFR exon20ins的成人NSCLC患者。

不過臨床數據顯示: Amivantamab僅有40%的客觀緩解率[9-10],而Mobocertinib這一數據則只有28%[11],並且在進行Mobocertinib治療的患者中,有40%不可避免地產生3級及以上的副反應,21%產生了3級及以上的嚴重腹瀉症狀,導致不耐受而停藥[12-13]。雖說Mobocertinib和Amivantamab給EGFR exon20ins治療帶了新的曙光,但不甚理想的疾病緩解率和高發的3級及以上副反應讓EGFR exon20ins的臨床治療需求遠遠沒有得到滿足。

以奧希替尼為骨架研發的Sunvozertinib,有望給EGFR exon20ins帶來新的希望。從Sunvozertinib的臨床前實驗室數據來看:在A431細胞系中, 與野生型EFGR相比,Sunvozertinib對EGFR exon20ins的選擇性是前者的1.4-9.6倍,特別insASV/insSVD/insNPH這三種亞型則表現出2.5-3.1倍的高度選擇性[8]。

由於EGFR exon20ins突變型在發生構象改變後的蛋白結構與野生型EGFR相似,靶向藥抑制突變蛋白的同時,也可能結合併抑制正常細胞中的野生型EGFR蛋白[14], 高選擇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劑量限制性毒性,降低副反應發生率

另外,在EGFR exon20ins(ins ASV亞型)的轉基因大鼠模型上,與空白對照相比,Sunvozertinib也展現出了更好的抗腫瘤效果(**P < 0.01)。即便實驗室的數據再好,那也只是萬里長征的第一步,「是驢子是馬」終究要用臨床數據來「遛遛」。

正是基於以上臨床前研究數據,王孟昭等領銜的研究團隊發起了早期臨床研究。

在2019年7月9日-2021年4月3日研究期間,研究人員在全球25個中心(WU-KONG1研究在美國、澳大利亞、韓國和中國台灣的17個中心進行;WU-KONG2研究在中國內地的8個中心同步開展)共納入了102名EGFR或HER2 20外顯子插入突變的NSCLC患者,其中62名患者(60.8%)伴有EGFR exon20ins,既往都接受過2線及以上的治療,包括之前已使用Amivantamab治療以及基線腦轉移的患者。

在試驗人群中,每日服用一次Sunvozertinib,劑量遞增列隊的劑量範圍為50-400mg,劑量擴展列隊為200-400 mg,最佳耐受劑量為400mg。

Sunvozertinib I/II期臨床實驗設計

在這兩項正在開展的臨床研究(WU-KONG1和WU-KONG2)中,有56名攜帶EGFR exon20ins的患者被納入本次分析。

總的來看,Sunvozertinib治療劑量≥100mg/次/日對具有不同亞型的患者均有效, 總體人群客觀緩解率(ORR)為41.1%,確定客觀緩解率(C-ORR)為37.5%。特別 在基線腦轉移患者比例高達49%的300mg劑量組,ORR達48.4%,C-ORR為41.9%,疾病控制率(DCR)達90.3%,顯著優於市面上的其他EGFR TKIs療效[8]。

Sunvozertinib在56名不同劑量列隊EGFR exon20ins患者中的緩解率

值得一提的是,在一些EGFR T790M和HER2 exon20ins雙突變的患者中,Sunvozertinib也展現了初步的抗腫瘤效果,值得今後更大樣本深入研究。

Sunvozertinib在56名EGFR exon20ins患者中的臨床效果

從安全性來看,患者的整體耐受性良好,不良反應可控。其中常見不良反應是腹瀉和皮疹, 其中3級及以上不良反應為腹瀉(4.9%),沒有發生3級及以上的皮疹反應。與阿法替尼、達可替尼和Mobocertinib相比,Sunvozertinib展現出更低的因藥物相關不良事件導致永久停藥、減劑量及≥3級副反應發生率[15-16]

在藥代動力學方面,血藥濃度與劑量成呈正向依賴,且在人體中半衰期長達約50小時,每日給藥一次即可保持血藥濃度穩定,在≥100 mg的日劑量下,Sunvozertinib的谷底濃度能持續覆蓋pEGFR IC50,對患者友好,能夠提升臨床依存性。PK曲線平緩,藥物峰值和谷底濃度相差較小,有利於降低因藥物峰值濃度波動過高所引起的不良反應發生率。另外食物效應試驗結果表明:是否隨餐對藥物代謝沒有臨床意義上的影響。

基於以上數據,我們不難發現,Sunvozertinib具有良好的安全性、耐受性、PK/PD相關性和初步療效,有潛力成為一個更有效的全新靶向口服藥物,這為其進一步臨床開發提供了依據。

不過,這個研究也存在一些局限性,例如:在基線腦轉移患者中觀察到的抗腫瘤活性,評估時並沒有將顱內病變作為目標參數,而且治療腦轉移的效果可能與相同劑量的奧希替尼無顯著性差異,未來的研究將有必要來證實這一發現。另外,Sunvozertinib如果能在後續公布的PFS和OS兩個黃金指標數據上顯著優於Amivantamab和Mobocertinib,那麼順利上市並儘早造福患者才真的算是指日可待。

參考文獻:

1.GLOBOCAN2020,China.https://gco.iarc.fr/today/data/factssheets/populations/160-china-fact-sheets.pdf.

3.Yasuda H, Ichihara E, Sakakibara-Konishi J, et al. A phase I/II study of osimertinib in EGFR exon 20 insertion mutation-positive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Lung Cancer. 2021;162:140-146. doi:10.1016/j.lungcan.2021.10.006.

4.Girard N. WCLC 2020. Abstract MA04.07.

5.Yang G, Li J, Xu H, et al. EGFR exon 20 insertion mutations in Chinese advanced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patients: Molecular heterogeneity and treatment outcome from nationwide real-world study. Lung Cancer. 2020;145:186-194. doi:10.1016/j.lungcan.2020.03.014.

7.Beau-Faller M, Prim N, Ruppert AM, et al. Rare EGFR exon 18 and exon 20 mutations in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 on 10117 patients: a multicentre observational study by the French ERMETIC-IFCT network. Ann Oncol. 2014;25(1):126-131. doi:10.1093/annonc/mdt418.

9.Sabari JK, Shu CA, Park K, Leighl N, Mitchell P, Kim S, et al. Amivantamab in post-platinum EGFR Exon 20 insertion mutant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abstract OA04.04]. J Thorac Oncol.2021; 16: S108.

11.Zhou C, Ramalingam S, Li B, Fang J, Kim TM, Kim S, et al. Mobocertinib in NSCLC with EGFR exon 20 insertions: results from EXCLAIM and pooled platinum-pretreated patient populations [abstract OA04.03]. J Thorac Oncol 2021; 16: S108.

12.Riely GJ, Neal JW, Camidge DR, et al. Activity and Safety of Mobocertinib (TAK-788) in Previously Treated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with EGFR Exon 20 Insertion Mutations from a Phase I/II Trial. Cancer Discov. 2021;11(7):1688-1699. doi:10.1158/2159-8290.CD-20-1598.

15.Wu YL, Zhou C, Hu CP, et al. Afatinib versus cisplatin plus gemcitabine for first-line treatment of Asian patients with advanced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 harbouring EGFR mutations (LUX-Lung 6): an open-label, randomised phase 3 trial. Lancet Oncol. 2014;15(2):213-222.

16.Cheng Y, Mok TS, Zhou X, et al. Safety and efficacy of first-line dacomitinib in Asian patients with EGFR mutation-positive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Results from a randomized, open-label, phase 3 trial (ARCHER 1050). Lung Cancer. 2021;154:176-185.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ea173872bfa19c42a362ba5d3a0d00ce.html